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NSYS-分析结果处理

ANSYS-分析结果处理

ansys使用技巧(后处理)

2009-04-28 14:26 ANSYS中查看截面结果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计算结果后处理时,显示得到的云图为结构的外表面信息。有时候,需要查看结构内部的某些截面云图,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后处理技巧来获得截面的结果云图。另外,有时候需要获得截面的结果数据,也需要用到后处理的技巧。 下面对常用的查看截面结果的方法做一个介绍: 1. 通过工作平面切片查看截面云图工作平面实现。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确保已经求解了问题,并得到了求解结果。 调整工作平面到需要观察的截面,可通过移动或者旋转工作平面实现。调整时注意保证工作平面与需要观察的截面平行。 在PlotCtrls菜单中设置观察类型为Section,切片平面为Working Plane。也可以通过等效的/type以及/cplane命令设置。 在通用后处理器中显示云图,得到需要查看的云图。 更简单地说,我们只需在显示云图命令前加上下面两条命令就可以了: /CPLANE,1 ! 指定截面为WP /TYPE,1,5 ! 结果显示方式选项 2. 通过定义截面查看截面云图 这种方法也需要用到工作平面与切片,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已经得到了求解结果。 调整工作平面到需要观察的截面。 在PlotCtrls菜单中设置观察类型为Working Plane,或者使用命令/cplane,1。通过sucr命令定义截面,选择(cplane)。 通过sumap命令定义需要查看的物理量。 通过supl命令显示结果。 3. 通过定义路径查看云图与保存数据 首先确保已经得到了求解结果。 通过path与ppath命令定义截面路径。 通过pdef命令映射路径。 通过plpath、prpath与plpagm命令显示及输出结果。

ANSYS中重要的后处理

ANSYS后处理 1.ANSYS后处理时如何按灰度输出云图? 1)你可以到utilitymenu-plotctrls-style-colors-window colors试试2)直接utilitymenu-plotctrls-redirect plots 2 将云图输出为JPG 菜单->PlotCtrls->Redirect Plots->To JPEG Files 3.怎么在计算结果实体云图中切面? 命令流 /cplane /type 图形界面操作 <1.设置工作面为切面 <2.PlotCtrls-->Style-->Hidden line Options 将[/TYPE]选项选为section 将[/CPLANE]选项选为working plane 4.非线性计算过程中收敛曲线实时显示 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grph solu track>on 5.运用命令流进行计算时,一个良好的习惯是: 使用SELECT COMMEND后.........其后再加上ALLSEL......... 6.应力图中左侧的文字中,SMX与SMN分别代表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你plnsolv,s,eqv 则 SMX与SMN分别代表最大值等效应力和最小值等效应力

如你要看的是plnsolv,u 则SMX与SMN分别代表位移最大值和位移最小值 不要被S迷惑 mx(max) mn(min) 7.在非线性分析中,如何根据ansys的跟踪显示来判断收敛? 在ansys output windows 有 force convergence value值和 criterion 值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完成一次收敛你自己可以查看两条线的意思分别是: FL2:不平衡力的2范数 FCRIT:不平衡力的收敛容差,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没有收敛,要继续计算,当然如果你以弯矩M为收敛准则那么就对应 M L2 和 M CRIT 希望你现在能明白 8.两个单元建成公共节点,就成了刚性连接,不是接触问题了。做为接触问题,两个互相接触的单元的节点必须是不同的。 9.接触单元主要分为有厚度和无厚度的,有厚度主要以desai 为代表,无厚度的则以goodman 为代表。尽管古得曼也提出了相应的本构关系,但是如今goodman 单元成了无厚度接触单元的代名词,相应的本构关系现在也作了 较大的改进。Ansys中接触单元并不是goodman 单元,类似于goodman单元 ansys 里面的接触单元是是通用的,而goodman是一种专业的单元。goodman单元假定两片长为L的接触面以无数微小的切向和法向弹簧所连接,接触面单元与 相邻接触面两边的单元只在结点处有力的联系。单元厚度为零,受力前两接触面完全吻合. 10.怎样检查接触单元的normal direction?是不是打开 plotctrls/symbols/esys on?

ansys模态分析及详细过程

压电变换器的自振频率分析及详细过程 1.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ANSYS的模态分析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前者有旋转的涡轮叶片等的模态分析,后者则允许在建立一部分循环对称结构的模型来完成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分析。 ANSYS提供的模态提取方法有:子空间法(subspace)、分块法(block lancets),缩减法(reduced/householder)、动态提取法(power dynamics)、非对称法(unsymmetric),阻尼法(damped), QR阻尼法(QR damped)等,大多数分析都可使用子空间法、分块法、缩减法。 ANSYS的模态分析是线形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例如塑性、接触单元等,即使被定义了也将被忽略。 2.模态分析操作过程 一个典型的模态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建模、模态求解、扩展模态以及观察结果四个步骤。 (1).建模 模态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类型的建模过程是类似的,主要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常数、材料性质、建立几何模型以及划分有限元网格等基本步骤。 (2).施加载荷和求解 包括指定分析类型、指定分析选项、施加约束、设置载荷选项,并进行固有频率的求解等。 指定分析类型,Main Menu- 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Modal。 指定分析选项,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选择MODOPT(模态提取方法〕,设置模态提取数量MXPAND. 定义主自由度,仅缩减法使用。 施加约束,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 求解,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3).扩展模态 如果要在POSTI中观察结果,必须先扩展模态,即将振型写入结果文件。过程包括重新进入求解器、激话扩展处理及其选项、指定载荷步选项、扩展处理等。 激活扩展处理及其选项,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Expansionpass-Single Expand-Expand modes。 指定载荷步选项。 扩展处理,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注意:扩展模态可以如前述办法单独进行,也可以在施加载荷和求解阶段同时进行。本例即采用了后面的方法 (4).查看结果 模态分析的结果包括结构的频率、振型、相对应力和力等

ansys实用的后处理

1.ANSYS后处理时如何按灰度输出云图? 1)你可以到utilitymenu-plotctrls-style-colors-window colors试试 2)直接utilitymenu-plotctrls-redirect plots 2 将云图输出为JPG 菜单->PlotCtrls->Redirect Plots->To JPEG Files 3.怎么在计算结果实体云图中切面? 命令流 /cplane /type 图形界面操作 <1.设置工作面为切面 <2.PlotCtrls-->Style-->Hidden line Options 将[/TYPE]选项选为section 将[/CPLANE]选项选为working plane 4.非线性计算过程中收敛曲线实时显示 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grph solu track>on 5.运用命令流进行计算时,一个良好的习惯是: 使用SELECT COMMEND后.........其后再加上ALLSEL......... 6.应力图中左侧的文字中,SMX与SMN分别代表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你plnsolv,s,eqv 则SMX与SMN分别代表最大值等效应力和最小值等效应力 如你要看的是plnsolv,u 则SMX与SMN分别代表位移最大值和位移最小值 不要被S迷惑 mx(max) mn(min) 7.在非线性分析中,如何根据ansys的跟踪显示来判断收敛? 在ansys output windows 有force convergenge valu 值和criterion 值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完成一次收敛

ansys分析实例

阶梯轴分析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打开ansys点击File>Clear Database and Start new,选着Read file 点击OK弹出Verify对话框,点击Yes.开始新的分析,

点击File>Change Jobname修改工作文件名,输入zhou, 点击File>Change Title修改文件标题shang ji lian xi。 第二步:ANSYS Main Menu,点击Preferences弹出References for GUI Filtering对话框,选择Structural点击OK. 第三步:ANSYS Main Menu,点击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Element Types对话框,点击add按钮,弹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选着Solid>Tet

10node 92 点击OK.关闭Element Types对话框 第四步:ANSYS Main Menu,点击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弹出Define Material Nodel Behavior对话框,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栏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弹出Linear Isotropic Properties for Mater…..对话框,在EX 框输入2E+007点击OK

第五步:ANSYS Main Menu,点击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Volumes>Cylinder>Solid Cylinder弹出Solid Cylinder对话框,在Radius输入0.7978,Depth输入10,点击OK生成圆 柱体。 第六步:在菜单栏点击WorkPlane>Offset WP by increments…..弹出Offset WP对话框,平

ANSYS 中的后处理:面

ANSYS Surface 一、看一下GUI,有个感性认识: ||| 二、详解+例子 1.这是个8.0中介绍过的,9.0中正式搞定的功能。你可以通过工作平面(而不是surface 上的节点或points)指定平面,球面,柱面surface。一旦你定位好一个工作平面后,一个平面surface就搞定了,而对于柱面、球面surface你还需指定半径。相应的命令是: 定义Surface的命令:SUCR, SurfName, SurfT ype, nRefine, Radius SurfT ype: CPLANE――surface由window1中的切平面(cutting plane in window one)来定义,这个切平面是通过工作平面来定义的,而不是用通过视矢量来定义的; SPHERE――surface由一个中心在工作平面原点的球面来定义; INFC――surface由一个中心在工作平面原点,且沿着Z轴正负向无限延伸的柱面来定义; PS:切平面的定义用/CPLANE, KEY命令 1)/CPLANE,0――切平面垂直于视矢量(view vector用[/VIEW定义),且通过由/FOCUS命令指定的窗 口的中心点,即聚焦点(focus point); 2)/CPLANE,1工作平面就是切平面; nRefine: 细化水平,用来控制surface上的“网格”的疏密(就是每个单元投射到surface上的facet的多少),具体来讲: For SurfType = CPLANE nRefine是0-3的一个整数,surface上的点(points)的个数,0表示points位于单元与切平面的相交处;For SurfType = SPHERE nRefine=9~90,表示90°弧线的分割数,默认分割为9段; For SurfType = INFC nRefine=9~90,表示90°弧线的分割数,默认分割为9段; nRefine没增加1,就会把原来的每个surface facet分割为4个subsurfacets,这就可供结果插值的点就会增多。 Radius: 合适的半径值:用于For SurfType = INFC、SPHERE 这个命令的用于存储已定义surface上的下面这些数据:

ANSYS后处理(结果查看)

一、显示某个时间点的温度云图 1、General Postproc →Read Result →By Time/Freq 2、在跳出的窗口中输入时间点,点击OK按钮 3、然后点Plot Results按下图操作

3、然后点击plot →Replot即可显示该时刻的云图 二、提取某个节点的数值 1、首先通过下列命令,选择部分单元 nsel,s,loc,x,0,0.025 esln,all 然后读取所需节点的编号。 2、点击时间历程后处理器TimeHist postproc弹出如箭头所指对话框。 点击图对话框左上角的绿色增加按钮

弹出对话框 点击ok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节点编号,或者鼠标点击选择节点即可将新的数据读入对话框中如下图所示 然后即可通过窗口上的按钮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

/POST1 set,last !定义数据集从结果文件中读出,last表示读取最后的数据集plnsol,s,eqv !以连续的轮廓线形式显示结果,S表示应力,EQV表示等效应力 查看某个截面的云图 !-----------------选取节点结果 /post1 !seltol,1.0e-10 set,,,,,2.5 !nsel,s,loc,y,0.1,0.1 nsel,s,loc,x,0.02 /page,99999,132,99999,240 !-------------------显示某个截面 wprota,,,90 wpoffs,,,0.02 /CPLANE,1 !指定截面为WP /TYPE,1,5 !结果显示方式选项 工作平面移回全局坐标原点 WPCSYS,-1 nsel,s,loc,x,0,0.025 esln,,1,ACTIVE

ansys命令流----前后处理和求解常用命令之求解与后处理

ansys命令流----前后处理和求解常用命令之求解与后处理.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3 /solu u /solu 进入求解器 3.1 加边界条件 u D, node, lab, value, value2, nend, ninc, lab2, lab3, ……lab6 定义节点位移约束Node : 预加位移约束的节点号,如果为all,则所有选中节点全加约束,此时忽略nend和ninc. Lab: ux,uy,uz,rotx,roty,rotz,all Value,value2: 自由度的数值(缺省为0) Nend, ninc: 节点范围为:node-nend,编号间隔为ninc Lab2-lab6: 将lab2-lab6以同样数值施加给所选节点。 注意:在节点坐标系中讨论 3.2 设置求解选项 u antype, status, ldstep, substep, action antype: static or 1 静力分析 buckle or 2 屈曲分析 modal or 3 模态分析 trans or 4 瞬态分析 status: new 重新分析(缺省),以后各项将忽略 rest 再分析,仅对static,full transion 有效 ldstep: 指定从哪个荷载步开始继续分析,缺省为最大的,runn数(指分析点的最后一步)substep: 指定从哪个子步开始继续分析。缺省为本目录中,runn文件中最高的子步数action, continue: 继续分析指定的ldstep,substep 说明:继续以前的分析(因某种原因中断)有两种类型 singleframe restart: 从停止点继续 需要文件:jobname.db 必须在初始求解后马上存盘 jobname.emat 单元矩阵 jobname.esav 或 .osav : 如果.esav坏了,将.osav改为.esav results file: 不必要,但如果有,后继分析的结果也将很好地附加到它后面 注意:如果初始分析生成了.rdb, .ldhi, 或rnnn 文件。必须删除再做后继分析 步骤:(1)进入anasys 以同样工作名 (2)进入求解器,并恢复数据库 (3)antype, rest (4)指定附加的荷载 (5)指定是否使用现有的矩阵(jobname.trl)(缺省重新生成) kuse: 1 用现有矩阵 (6)求解 multiframe restart:从以有结果的任一步继续(用不着) u pred,sskey, --,lskey….. 在非线性分析中是否打开预测器 sskey: off 不作预测(当有旋转自由度时或使用solid65时缺省为off) on 第一个子步后作预测(除非有旋转自由度时或使用solid65时缺省为on) -- :未使用变量区

ansys后处理结果图形的处理

a n s y s后处理结果图形 的处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ansys后处理结果图形的处理 对体和面来说,ANSYS默认的结果输出格式是云图格式,而这种彩色云图打印为黑白图像时对比很不明显,无法表达清楚,这对于发表文章来说是非常不便的。发文章所用的结果图最好是等值线图,并且最好是黑白的等值线图。笔者原来进行这项工作时一般借用photoshop等第三方软件,很麻烦,并且效果不好。现通过摸索,发现通过灵活运用ansys本身也能实现这项功能。现将步骤写给大家,感谢simwe对我的帮助。 (1)将要输出的结果调出,这时为彩色云图; (2)将云图转换为等值线图的形式 GUI:plotCtrls—>Device Options—>[/DEVI]中的vector mode 选为on 命令:/DEVICE,VECTOR,1 这时结果为彩色等值线,若直接输出,打印为黑白图像时仍然不清晰,为此需进行以下几步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形式; (3)将背景变为白色 命令:jpgprf,500,100,1 /rep (4)对等值线中的等值线符号(图中为A,B,C等)的疏密进行调整 GUI:plotCtrls—>Style—>Contours—> Contours Labeling 在Key Vector mode contour label 中选中on every Nth elem,然后在N= 输入框中输入合适的数值,例如5,多试几次,直到疏密合适 命令:/clabel,1,5 (5)将彩色等值线变为黑色

GUI:plotCtrls—>Style—>Colors—>Contours Colors 将Items Numbered 1,Items Numbered 2等复选框中的颜色均选为黑色,图像即可变为黑白等值线图像命令:/color,cntr,whit,1 等等 (6)最后一步:出图 GUI:plotCtrls—>Capture Image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个使生成的图片在word里面比较好看的方法: 1、Plotctrls>Redirect Plots>To png file 2、选“Force White BG and Black FG",然后把Pixle resolution 换到1200!

ANSYS中文翻译官方手册_接触分析

一般的接触分类 (2) ANSYS接触能力 (2) 点─点接触单元 (2) 点─面接触单元 (2) 面─面的接触单元 (3) 执行接触分析 (4) 面─面的接触分析 (4) 接触分析的步骤: (4) 步骤1:建立模型,并划分网格 (4) 步骤二:识别接触对 (4) 步骤三:定义刚性目标面 (5) 步骤4:定义柔性体的接触面 (8) 步骤5:设置实常数和单元关键字 (10) 步骤六: (21) 步骤7:给变形体单元加必要的边界条件 (21) 步骤8:定义求解和载步选项 (22) 第十步:检查结果 (23) 点─面接触分析 (25) 点─面接触分析的步骤 (26) 点-点的接触 (35) 接触分析实例(GUI方法) (38) 非线性静态实例分析(命令流方式) (42) 接触分析 接触问题是一种高度非线性行为,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为了进行实为有效的计算,理解问题的特性和建立合理的模型是很重要的。 接触问题存在两个较大的难点:其一,在你求解问题之前,你不知道接触区域,表面之间是接触或分开是未知的,突然变化的,这随载荷、材料、边界条件和其它因素而定;其二,大多的接触问题需要计算摩擦,有几种摩擦和模型供你挑选,它们都是非线性的,摩擦使问题的收敛性变得困难。

一般的接触分类 接触问题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刚体─柔体的接触,半柔体─柔体的接触,在刚体─柔体的接触问题中,接触面的一个或多个被当作刚体,(与它接触的变形体相比,有大得多的刚度),一般情况下,一种软材料和一种硬材料接触时,问题可以被假定为刚体─柔体的接触,许多金属成形问题归为此类接触,另一类,柔体─柔体的接触,是一种更普遍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接触体都是变形体(有近似的刚度)。 ANSYS接触能力 ANSYS支持三种接触方式:点─点,点─面,平面─面,每种接触方式使用的接触单元适用于某类问题。 为了给接触问题建模,首先必须认识到模型中的哪些部分可能会相互接触,如果相互作用的其中之一是一点,模型的对立应组元是一个结点。如果相互作用的其中之一是一个面,模型的对应组元是单元,例如梁单元,壳单元或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通过指定的接触单元来识别可能的接触匹对,接触单元是覆盖在分析模型接触面之上的一层单元,至于ANSTS使用的接触单元和使用它们的过程,下面分类详述。 点─点接触单元 点─点接触单元主要用于模拟点─点的接触行为,为了使用点─点的接触单元,你需要预先知道接触位置,这类接触问题只能适用于接触面之间有较小相对滑动的情况(即使在几何非线性情况下) 如果两个面上的结点一一对应,相对滑动又以忽略不计,两个面挠度(转动)保持小量,那么可以用点─点的接触单元来求解面─面的接触问题,过盈装配问题是一个用点─点的接触单元来模拟面─与的接触问题的典型例子。 点─面接触单元 点─面接触单元主要用于给点─面的接触行为建模,例如两根梁的相互接触。 如果通过一组结点来定义接触面,生成多个单元,那么可以通过点─面的接触单元来模拟面─面的接触问题,面即可以是刚性体也可以是柔性体,这类接触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插头到插座里。

ansys面与面接触分析实例

面与面接触实例:插销拨拉问题分析 定义单元类型 Element/add/edit/delete 定义材料属性 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定义材料的摩擦系数 … 建立几何模型 Modeling/Create/Volumes/Block/By Dimensions X1=Y1=0,X2=Y2=2,Z1=,Z2=

Modeling/Create/Volumes/Cylinder/By Dimensions 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Volumes 先拾取长方体,再拾取圆柱体。 Modeling/Create/Volumes/Cylinder/By Dimensions 、 划分掠扫网格 Meshing/Size Cntrls/ManualSize/Lines/Picked Lines 拾取插销前端的水平和垂直直线,输入NDIV=3再拾取插座前端的曲线,输入NDIV=4

PlotCtrls/Style/Size and Shape,在Facets/element edge列表中选择2 facets/edge 建立接触单元 : Modeling/Create/Contact pair,弹出Contact Manager对话框,如图所示。 单击最左边的按钮,启动Contact Wizard(接触向导),如图所示。

单击Pick Target,选择目标面。 选择接触面 定义位移约束 施加对称约束,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Symmetric On Areas,选择对称面。 再固定插座的左侧面。 ) 设置求解选项 Analysis Type/Sol’s Control

ANSYS计算结果与分析

ANSYS 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 有限元原理: 有限元的解题思路可简述为:从结构的位移出发,通过寻找位移和应变, 应变与应力,应力与内力,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组,从而由已知的外力求出结构的内应力和位移。有限元分析过程由其基本代数方程组成:[K] {V}={Q},[K]为整个结构的刚变矩阵,{V}为未知位移量,{Q}为载荷向量。 这些量是不确定的,依靠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定量描述。上述结构方程是通过应用边界条件,将结构离散化成小单元,从综合平衡方程中获得。有限元是通过单元划分, 在某种程度上模拟真实结构,并由数字对结构诸方面进行描述。其描述的准确性依赖于单元细划的程度,载荷的真实性,材料力学参数的可信度,边界条件处理的正确程度。本算例采用三角形六结点来划分单元。 二、 有限元解题步骤: 有限元的解题步骤为: ①连续体的离散化;②选择单元位移函数;③建立单元刚度矩阵;④求解代数方程组,得到所有节点位移分量;⑤由节点位移求出内力或应力。 三、工程实例分析 现已知一混凝土截面梁,长为L=2.4m ,梁高为m h 3.0=,梁宽设为单位宽度。混凝土材料的各项属性为:容重3/25m KN =γ,E=2.4E10Pa ,2.0=λ。若该混凝土梁分别受到以下两种不同约束和不同受力的作用: (1)两端受固定约束作用,中间作用一个集中荷载P=10KN 作用,如图A 所示。

(2)一端受固定约束作用悬臂梁,梁上作用一均布荷载q=5KN/m作用,如图B所示。 现要求使用有限元中的三角形六节点单元来计算两种情况下梁的位移与应力,并 与力学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ANSYS分析过程 (1)两端固定

ansys后处理及GUI操作大全

第12章创建几何模型结果显示 12.1 利用GUI来显示几何模型结果 在显示几何结果时,可以在模型单元的后处理显示中检查解结果。几何结果的显示包括变形后形状、结果等值线(包括线单元"等值"线,例如力矩图)、向量(箭头)结果,(例如热流向量显示)。仅在通用后处理器POST1中才可使用这些显示。图12-1说明了一个典型的几何结果显示。 图12-1等值线结果显示图 创建和控制几何结果显示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Utility Menu>Plot和 utility Menu>Plotctrls中的允许功能。另外,还可以用下节所述的图形作用和控制命令。 12.2 创建结果的几何显示 下列命令在POST1中创建结果的几何显示 表12-1创建结果的几何显示的命令

在图12-2中,典型的结果的几何显示(在这个例子中,用PLNSOL命令创建)描述了包含在这样的显示中的信息类型

图12-2一个典型的ANSYS结果显示 12.3 改变POST1结果显示规范 除了阅读下表所列出的信息外,还要参见第8章的通用图形说明,它可以应用于包含几何显示在内的各种显示。 12.3.1 控制变形后形状显示 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变形后形状显示 ·重叠没有移位和发生移位的形状。通过比较发生移位前后的形状,结构移位的形状显示将会更有意义。可以用PLDISP命令中的KUND变元重叠没有移位和发生移位的形状。

·放大失真显示的位移:在大多数小变形结构分析中,产生位移后的形状难以舆没有产生位移前的形状分开,在这种情况下,软件会在结果显示上自动放大位移量,这样,效果将更加清晰。可以用/DSCALE命令(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Displacement Scaling)来调整放大因子。软件把0作为缺省设置值(DMULT=0),这使位移量自动缩放到一个适合观察的值。因此,要获得"零"位移(即无失真的显示),必须设置DMULT=OFF 12.3.2 在结果显示中控制矢量符号 有两种选项用于控制矢量符号: ·显示节点或反作用力符号。使用/PBC命令(Utility Menu>Ployctrls>Symbol)将箭头符号加到结果显示中表示节点力和反作用力(和力矩)。 ·矢量长度的缩放:可以用下列方法之一来控制矢量符号(如/PLVECT或 /PBCDE的显示)的长度: 命令: /VSCALE GUI: 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Vector Arrow Scaling 12.3.3 控制等值线显示 当光源着色被打开时,等值线图例显示的颜色与着色模型显示所用的等值线颜色不完全配合。可以用下列方法调整等值线显示: ·给等值线加标号。在矢量模式与光栅模式中,通常自动进行等值线颜色编码,在矢量模式中,用/CLABEL命令(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Contour>Contour >Labeling)加入字母等值线标识(和等值线图例)。在光栅模式中,/CLABEL命令增加(或移走)等值线图例。 ·控制等值线图例。有时,图例栏中的图例文本会导致部分等值线图例被截去。可以用/PLOPTS,LEG1,0命令(Utility Menu>Plotctrls>Window Controls>Window Options)使等值线图例获得更大的空间。从等值线栏中移走等值线图例,用/PLOPTS,LEG3,0。 ·改变等值线标识的号码。在矢量模式中,如果应用了等值线标识,缺省时,它们将出现在被等值线穿越的每个单元中。可以用/CLABEL命令来控制每个单元的字母等值线标识的号码。

ANSYS分析报告

《大型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学习报告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力学141 姓名:付贤凯 指导老师:姚激 学号:201411012111

1.模型介绍 如下图所示的一桁架结构,受一集中力大小为800N的作用,杆件的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杆件的截面为正方形达长为1m,横截面面积为1m2。现求它的变形图与轴力图。 图1 桁架模型与受力简图(单位:mm) 2.建模与划分网格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Link,2Dspar 1的单元进行模拟,通过网格的划分得到如图2所示的有限元模型。 图2 有限元模型

结合有限元模型中的约束条件为左侧在X与Y方向铰支固定,荷载条件为最右侧处施加向下的集中力P=800N。施加约束与荷载后的几何模型如图4所示。 图3 施加荷载与约束的几何模型 3.位移与轴力图 因在Y方向受力,所以主要做Y方向的位移图,又因为杆件在轴线方向有变形,故在X 方向仍有一定的位移。则图5为变形前后的板件形状。图6为模型沿Y方向的位移图,图7为模型沿X方向的位移图,图8为模型的总位移图。 图4 桁架变形前后形状图

图5 Y方向位移图 图6 X方向位移图

图7总位移图 分析所有的位移图可以看出从以看出左端变形最小,为零,右端变形最大。从总位移图可以看出最大的位移在左下点处,大小为0.164×10?5m。从X方向位移图可以看出,左下点处在X方向位移最大为0.36×10?6。从Y方向位移图可以看出最大位移在左下点处为0.164×10?5。都符合实际情况,图9为模型的轴力图。 图8 轴力图

ANSYS分析报告分析

有限元与CAE分析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 1 月 2 日

简支梁的静力分析 一、问题提出 长3m的工字型梁两端铰接中间1.5m位置处受到6KN的载荷作用,材料弹性模量E=200e9,泊松比0.28,密度7850kg/㎡ 二、建立模型 1.定义单元类型 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出现对话框如图,单击“Add”,出现一个“Library of Element Type”对话框,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左面的列表栏中选择“Structural Beam”,在右面的列表栏中选择3 node 189,单击“OK”。

2设置材料属性 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 Modes,出现“Define Material ModelBehavior”对话框,在“Material Model Available”下面的对话框中,双击打开“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出现对话框,输入弹性模量EX=2E+011,PRXY=0.28,单击“OK”。 依次单击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 Modes,出现“Define Material ModelBehavior”对话框,在“Material Model Available”下面的对话框中,双击打开“Structural→Density”弹出对话框,输入DENS为7850 3.创建几何模型 1)设定梁的截面尺寸

ANSYS后处理总结

问题:ANSYS如何出等值线图 求解完成后,绘制Y方向变形图,如下图所示: 在出等值线图前要确保colors and numbers按钮处于开启状态,已防止等值线上没有字母。(路径为plotcrtls->numbering->numbering shown with ) (1)显示等值线

plotcrtls->device options->vector mode wireframe: on,也可以在等值线条上点击右键进行该操作。 (2)调整等值线的数目 plotcrtls -> style -> contours -> uniform contours: NCONT Number of contours 填入等应力线的数量,并且在此路径下有:

应力最大值 增量 使得等值线呈现整数。 存在问题: (1)数值的单位能不能改,比如:单位为pa,能否变换为MPa? (2)如何画不等距的等值线, (3)如果可以画不等距的等值线,那么能否能画超过9条的不等距等值线?(3)调整等值线上字母的疏密 plotcrtls ->style ->contours->contour labeling->Key vector mode countour labels: on every Nth els 填入一个数字看效果,直到觉得在每条等应力线边上的字 母数差不多为止。

(4)调整等值线的颜色 plotcrtls -> style -> colors -> banded contours colors: band color 选择选定等应力线的颜色,选定等应力线由下面的N1,N2,INC决定(此操作我很少使用,因为觉得自定义的颜色已经很少用,况且一般出等值线为黑白色)

ANSYS 中使用接触向导定义多个接触对详细实例(图文)

ANSYS 中如何使用接触向导定义接触对 在ANSYS 中定义接触通常有两种方法: 1. 用户自己手工创建接触单元和目标单元。这种方法,在定义接触和目标单元时还比较简单,但是在设置或修改单元属性和定义实常数时却比较复杂。需要用户对接触有较深刻的理解和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 2. 使用接触管理器中的接触向导定义接触对:使用接触管理器 (接触向导) 定义接触对(即接触单元和目标单元) 时,可以定义除了点-点接触以外的各种接触类型;它可以自动生成接触单元和目标单元,并提供了一组默认的单元属性和实常数值。使用这些默认的设置,加上适当的求解设置,对于多数接触问题都能够获得收敛的结果。而且,如果使用默认设置时,计算不收敛或对结果不太满意,也可以通过接触管理器(接触向导) 对单元属性和实常数方便的进行修改和调整。 因此,我们推荐,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接触管理器(接触向导) 来定义接触。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接触管理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所使用的例子如下: 两块平板,中间夹一个圆球。上面平板的上表面承受压力,分析模型的变形和应力随压力的变化。 两块平板,尺寸都是(100*100*20),相距100。中间夹一个半径50 的圆球。两个平板分别与圆球的上下边缘接触。尺寸单位为mm。几何模型如图1。

图 1 中,为了能够划分映射网格,分别对体积进行了切割材料属性为:两块平板: E = 201000 Mpa;μ= 0.3 圆球: E = 70100 Mpa;μ= 0.33 接下来对各个Volumes 划分网格,单元类型采用solid186 (20 节点六面体),单元边长统一取 6 mm。网格划分结果如图 2 所示:

ansys中怎么导入上一步分析的结果文件

ansys中怎么导入上一步分析的结果文件 仔细研读下面案例,应该有很大帮助! 将Ansys计算结果(比如加速度值)写成fre文件的命令流。 /POST26 NSOL,2,10,U,Y,UY_2!定义第二个变量为UY_2,值为10号节点Y方向的位移,节点可任选,但要保证其值非0 XVAR,1!定义时间变量为坐标横轴 PLVAR,2 *GET,num_var,VARI,0,NSETS!将变量长度值赋给变量num_var k=num_var *DIM,SYSNOISE_TITLE,CHAR,5,4 SYSNOISE_TITLE(1,1)='SYSNOISE' SYSNOISE_TITLE(1,2)='ACCELER' SYSNOISE_TITLE(1,3)='ATIONS' SYSNOISE_TITLE(1,4)='FILE'

SYSNOISE_TITLE(2,1)='Rev5.5 SYSNOISE_TITLE(2,2)='IBM P2E' Y-C _o(o l#i SYSNOISE_TITLE(2,3)='SSL11' SYSNOISE_TITLE(2,4)='-AUG-02' SYSNOISE_TITLE(3,1)='ACCELERA' SYSNOISE_TITLE(3,2)='TION_St' SYSNOISE_TITLE(3,3)='ructure' SYSNOISE_TITLE(4,1)='11-AUG-2002' SYSNOISE_TITLE(4,2)='10:07' SYSNOISE_TITLE(4,3)=':13' SYSNOISE_TITLE(5,1)='TIME' *CFOPEN,ACCE,fre!定义数据结果文件,ACCE.fre *VWRITE,SYSNOISE_TITLE(1,1),SYSNOISE_TITLE(1,2),SYSNOISE_TITLE(1,3),SYS NOISE_TITLE(1,4)*get,nmax,node,,num,max,!得到节点编号的最大数 *DIM,T_U,ARRAY,k,4!定义保存时间历程结果的矩阵T_U,有num_var行,4列VGET,T_U(1,1,1),1!矩阵的第一列保存第一个时间历程变量(默认为TIME) *dim,num_t,,1,5!定义一个数组 *DIM,SYSNOISE_SUBT1,CHAR,1,4

ansys后处理常用命令

结合自身经验,谈ANSYS中的APDL命令(一) 发表时间:2009-4-7 作者: 倪欣来源: e-works 关键字: ansys APDL 命令流 在ANSYS中,命令流是由一条条ANSYS的命令组成的一个命令组合,这些命令按照一定顺序排布,能够完成一定的ANSYS功能,本文是作者结合自身经验所总结的一些命令。 在ANSYS中,命令流是由一条条ANSYS的命令组成的一个命令组合,这些命令按照一定顺序排布,能够完成一定的ANSYS功能,这些功能一般来说通过菜单操作也能够实现(而那些命令流能够实现,菜单操作实现不了的单个命令比较少见)。 以下命令是结合我自身经验,和前辈们的一些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Lsel, type, item, comp, vmin, vmax, vinc, kswp 选择线 type: s 从全部线中选一组线 r 从当前选中线中选一组线 a 再选一部线附加给当前选中组 au none u(unselect) inve: 反向选择 item: line 线号 loc 坐标 length 线长 comp: x,y,z kswp: 0 只选线 1 选择线及相关关键点、节点和单元 (2).Nsel, type, item, comp, vmin, vmax, vinc, kabs 选择一组节点 type: S: 选择一组新节点(缺省) R: 在当前组中再选择 A: 再选一组附加于当前组 U: 在当前组中不选一部分 All: 恢复为选中所有 None: 全不选 Inve: 反向选择 Stat: 显示当前选择状态 Item: loc: 坐标 node: 节点号 Comp: 分量 Vmin,vmax,vinc: ITEM范围 Kabs: “0”使用正负号 “1”仅用绝对值 (3).Esel, type, item, comp, vmin, vmax, vinc, kabs 选择一组单元 type: S: 选择一组单元(缺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