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操作一、病情概述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咳嗽、痰多、气促、咽痛等,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
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易反复发作。
二、护理目标1. 缓解患儿的咳嗽、气促等症状。
2. 降低体温,防止高热惊厥。
3.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
4.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三、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 观察患儿的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的变化。
2. 观察呼吸道的状况,如痰的颜色、量、性状等。
3. 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如肺气肿、肺炎等。
2. 降温措施1. 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2. 按照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3. 呼吸道护理1.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2. 帮助患儿有效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3.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4. 生活护理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避免烟雾刺激。
2. 指导家长进行母乳喂养,保证营养摄入。
3. 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心理护理1. 针对患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予关爱和安慰。
2. 向家长解释病情的性质和转归,减轻其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1. 指导家长掌握急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2. 教会家长如何进行呼吸道护理,如拍背、雾化吸入等。
3. 强调按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免疫力。
五、护理评价1. 评估患儿的咳嗽、气促等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2. 评估体温是否恢复正常,有无高热惊厥的发生。
3. 评估呼吸道是否保持通畅,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4. 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恢复正常生活。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
的支气管树黏膜急性炎症,为一个独立病症,与慢性支气管炎不存在内在联系,亦非病程上的区分.主要临床特点为咳嗽咳痰气喘及早期可有上感症状等。
一、护理措施
(一)环境要求
环境安静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18—20°C、湿度以55%—60%,避免烟雾、灰尘的刺激。
注意保暖
(二)休息与活动
有发热、吐浓痰、活动气短时应卧床休息;退热、痰量减少和气急减轻后可轻度活动,逐渐恢复工作。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三)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补液量不应少于3000ml,以稀释痰液。
(四)促进排痰
咳嗽剧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湿化吸痰;声音嘶哑时应注意休息,减少交谈;危重体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叩击背部,使痰液易于咳出,餐前应给予胸部叩击或胸壁震荡;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
(五)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出汗等病情变化,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出汗时及时用毛巾擦干,更换潮湿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六)健康指导:
平时应加强耐寒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受寒,预防感冒。
生活要有规律,积极戒烟,注意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和避免有害理化因素的刺激.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清除呼吸道低效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气管感染有关
3·体温过高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气管支气管感染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四、气管-支气管炎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环境与休息:保持环境舒适与室内空气新鲜、洁净,有适宜的温度(室温在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上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
使病人保持舒适体位,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排痰。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不宜发酵的食物,高热和危重患者应进流食或半流食。
如病人无心、肾功能障碍,给予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与粘膜病变的修复,以利痰液排出,一般每天饮水达到1.5-2L。
3.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取痰标本送实验室检查,以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对生命体征、神志、紫绀、出血倾向、心率的检测。
(3)熟悉酸碱失衡的临床表现,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促进有效排痰: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
5.做好基础护理:对全身情况衰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好口腔、皮肤、生活护理。
6.用药护理:(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及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向湿性咳嗽及排痰困难病人解释并说明可待因等强镇咳药会抑制咳嗽反射,加重痰液的积聚,切勿自行服用。
(3)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镇静剂时,禁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呼吸抑制。
7.正确留取痰液、脓液、血液标本。
送检要及时,标本容器要符合要求。
8.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洗手流程;有特殊细菌感染的患者,严格消毒隔离,必要时住单人房间。
(二)健康指导1.疾病预防指导: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增强体质,可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太极拳、跑步等,可进行耐寒训练,如冷水洗脸、冬泳等。
2.疾病知识指导:患病期间增加休息时间,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仍持续应及时就诊。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评估】
1、体温、呼吸、脉搏变化。
2、咳嗽、咳痰量及鼻塞、流涕、咽痛全身酸痛情况。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多饮水,保持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3、正确采取痰标本,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4、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0C给予物理降温,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5、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的咳痰,痰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吸入,以吸出痰液。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解热、镇咳、祛痰剂,并注意药物的疗效。
7、观察痰的颜色、量及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健康指导】
1、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接触吸入性过敏原。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不宜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耐寒性锻炼,如冷水洗脸等,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受寒等诱发因素。
4、在流感期间,室内用食醋5~10ml/m3,加水稀释一倍,关闭门窗以温火加热熏蒸,每日1次。
连用三次。
凡应用抗生素者,注意观察有无迟缓过敏反应及副作用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口服氨茶碱应在饭后服用,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
急性支气管炎在儿童中的护理方法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避免烟雾、化学刺激物和灰尘等污染物。
2.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减少支气管炎发作的频率。
3. 饮食调理:给予儿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注意饮食均衡,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食用油炸、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4. 适度活动:鼓励儿童适度的体育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户外活动,以免加重症状。
5. 温暖保护:确保儿童穿着适当,避免受凉,尤其是胸部和脚部。
6. 避免感染源:避免与感染呼吸道病毒的人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7. 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是否有加重,及时就医。
8. 遵医嘱用药: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按量给予,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需根据医生
的建议和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完整版)急性气管炎的护理观察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急性气管炎的护理观察的完整信息。
急性气管炎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护理观察对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做出相应的干预至关重要。
护理观察内容1.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咳痰等症状的出现或加重。
- 观察体温变化,记录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体温异常升高或持续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 注意痰液的变化,如颜色、气味等,记录并报告医生。
- 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和食欲等,记录并报告医生。
2. 呼吸观察:-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发现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
-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咳嗽,及时提供咳嗽的舒缓措施。
- 关注患者的呼吸音和声音,特别是喉部的异音,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观察:- 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和摄入量,特别是液体的摄入。
- 提供易于消化和吞咽的食物,避免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恶心或食欲不振等情况。
4. 环境观察:- 维持室内空气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暴露于有烟尘或污染物的环境中。
-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5. 药物观察:- 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总结以上是对急性气管炎的护理观察的全面介绍。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护理人员应密切协作,与医生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供恰当和及时的护理。
急性支气管炎疾患护理计划单一、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评估与观察1.了解患者的主诉以及病史,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性质。
2.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检查胸廓活动度、出汗情况、唇色等。
3.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O2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
4.监测患者的咳嗽和咳痰情况,包括咳嗽的频率和性质、咳痰的颜色、黏稠度等。
5.检查患者的胸部X线片,了解肺部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二、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活动,保持体位舒适。
2.提供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增加咳痰的稀释,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3.保持患者的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的暴露。
4.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5.提供病情教育,告知患者避免接触感冒病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预防措施。
6.促进患者咳痰排出,包括背部拍击、抬高床头等物理疗法。
7.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治疗(如果存在细菌感染)、支气管舒张剂(如果存在气道痉挛)等。
8.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9.进行营养评估并提供适当的饮食,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10.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教育和宣教1.向患者介绍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程和预后,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
2.教育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量,提醒患者按时按照医嘱服药。
3.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吸烟、避免寒冷刺激、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4.告知患者疾病的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以及应对和预防措施。
5.提供患者日常护理技能,如正确洗手、正确吸痰、正确用药等。
6.培养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我们需要进行评估和观察,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教育和宣教,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评价:1.患者体温恢复正常2.能够有效咳嗽,呼吸道通畅3.咳嗽次数减少,痰量减少4.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5.患者能下床活动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数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等)的一种临床表现。
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实应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病因: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
病原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混合感染。
特异性素质、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副界窦炎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二、临床表现: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
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散在于、湿罗音。
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
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三、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
年幼体弱儿或有发热、痰多而黄,考虑为细菌感染则使用抗生素。
常用口服祛痰剂止咳祛痰,口服氨茶碱止喘,也可行超声雾化吸入。
四、常见护理论断:1.舒适的改变、频繁咳嗽、胸痛与支气管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导致气道分泌物堆积有关。
五、护理措施:1.休息与保暖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
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对流风。
2.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发热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3.保持口腔清洁由于患儿发热、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剧烈时可引起呕吐,故要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促进毒素的排泄。
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开水,以清洁口腔。
年长儿应在晨起、餐后、睡前漱洗口腔。
4.发热护理热度不高不需特殊处理,高热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参阅本章第二节高热的护理),防止发生惊厥。
5.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若痰液粘稠可适当提高病室湿度,室内温度宜维持在60%左右,以湿化空气,稀释分泌物,也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宜经常更换体位,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健康史: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就医的原出、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既往右无湿疹、过敏史。
本次发病前有力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或发生过喘息;有无呼吸道传染病接触交。
身体状况测量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评估有无咳嗽、咳痰、喘息,观察咳嗽的性质,痰液的颜色、量、黏稠度,痰液能否顺利咳出,喘息及缺氧程度;检查双肺有无呼吸音的改变、啰音分布情况及件质等;了解饮食情况,有无进食困难(咳嗽、咳痰等所致)、呕吐及腹泻;有无睡眠及活动的改变。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活动能力下降,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评估家长对本病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无因患儿咳嗽、咳痰及喘息导致不能正常进食及睡眠而出现焦虑、担心、不知所措等;家庭成员问的亲密关系,患儿的居住环境2、护理要点(1)辅助检查血常规,细菌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检查,血气分析,血乳酸盐和服离子间隙(ag)测定。
(2)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
(3)心理护理: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3、宣教和指导要点(1)病种宣教:就所患疾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包括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预防等。
(2)休息与保暖: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
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对流风。
(3)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发热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4)保持口腔清洁:由于患儿发热、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剧烈时可引起呕吐,故要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促进毒素的排泄。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
引起本病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陈贤标指出,病毒和细菌可以直接感染气管-支气管,也可先侵犯上呼吸道,继而引起本病。
近年来由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逐渐增多。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利于排痰。
(2)经常更换患儿体位,拍击背部,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以利于痰液排出,促进炎症消散。
(3)给予超声雾化吸人,以湿化气道,消除炎症,促进排痰。
必要时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化痰止咳剂、平喘剂,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人。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湿度,每天通风1~2次。
2.鼓励患者多饮水,高热时每日摄入量应为3000~4000mL,心、肾功能障碍时,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
3.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面片、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4.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同一时间内,使患者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5.病情观察:
1)咳嗽、咳痰、喘息的症状及诱发因素,尤其是痰液的性质和量。
2)有无胸闷、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6.保持呼吸道通畅:
1)对痰多黏稠、难咳的患者,指导采取有效的咳嗽方式,协助翻身、叩背,嘱其多饮水,遵医嘱雾化吸入。
2)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
【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吸烟者劝其戒烟。
2.注意口腔、皮肤卫生,加强皮肤护理,勤洗漱。
3.指导患者尽量将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不要怕咳嗽。
4.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可增加耐寒训练,如冷水洗脸等。
【疾病简述】支气管炎又称急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受累,以发热、咳嗽、肺部可变的干湿罗音为主要表现,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亦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
病原为各种病毒、细菌或混合感染。
本病婴幼儿多见,且症状较重。
免疫功能低下、特应性体质,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护理评估】1、建康史评估患儿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是否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史。
评估居住环境卫生情况、有无空气污染等。
2、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有痰声。
痰为白色粘液,合并有细菌感染后为黄痰。
婴幼儿全身症状明显,表现精神不振、发热、呕吐、腹泻等;年长儿全身症状较轻,部分患儿有头痛、周身不适、胸痛等症状。
病程一般为7-10天,少数患儿咳嗽可迁延2-3周。
体检见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易变的散在的干、湿罗音,改变体位或咳嗽后啰音减少或消失。
频繁咳嗽可引起腹部牵拉性疼痛。
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息样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有哮喘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支气管炎。
除临床表现外,期特点为:1、多见于三岁以下,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体胖儿。
2、有类似哮喘表现,起病急,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
咳嗽频繁、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夜间、清晨较重或在哭闹后、活动后加重。
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闻少量粗糙湿罗音。
3、有反复发作倾向,大多与感染有关。
一般随年龄增长到学龄前期发作渐少直至痊愈,仅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正常或偏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2)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宽。
4、心理-社会状况患儿因咳嗽、咳痰而感到烦躁不安,家长因患儿反复咳嗽伴发热二担心发展位肺炎,因哮喘性支气管炎少数能发展呈支气管哮喘,而忧虑、紧张。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病名:暴咳)【护理评估】1、病因评估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3、辨证: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凉燥咳嗽【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①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③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④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⑤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⑥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
注意保暖,戒烟酒。
⑦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⑧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
必要时吸痰。
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2、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每日打开门窗通风2—3次,注意呼吸道隔离,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房间定期消毒。
3、适当休息,发热者卧床休息,应经常更换体位,以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4、多饮水,食物营养丰富,勿消化的饮食,体温超过了39℃可给予降温处理。
5、饮食护理①补充营养与水分: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选择高蛋白、高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急性支气管炎是由各种病毒、细菌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生炎症。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护理常规】1.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卧床时需经常变换体位,以便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2.饮食护理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水分的供给。
根据患儿的年龄,采取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应少食多餐,以免因咳嗽引起呕吐,严重者导致误吸。
3.用药的护理应用解热药后注意补充水分,口服止咳糖浆后不能立即饮水,镇咳药不应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应用时观察患儿心率变化,抗感染药物应用时观察有无变态反应等,经常巡视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4.心理护理根据各年龄段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沟通技巧,解除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情绪。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体温及呼吸,体温升高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有呼吸困难、喘憋、发绀者,遵医嘱及时给予适宜的吸氧方式吸氧,并协助医师积极处理。
6.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咳痰,加强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二重感染。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2.饮食指导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3.用药指导指导遵医嘱用药,交代注意事项。
如使用抗生素时注意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口服止咳糖浆类药后不能立即饮水。
4.心理指导根据患儿各年龄段心理活动特点,采取适宜的抚养和教育方式,提高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5.康复指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加强体格锻炼,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家长尽量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
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
【临床表现】
常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粘痰,1~2 天后可转为黏液脓性或脓性痰,痰量增多,甚至痰中带血。
可在深呼吸和咳嗽时感胸骨后疼痛,也可有气促、胸部紧缩感、低或中等度发热伴乏力。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①止咳;②祛痰;③平喘。
2、控制感染。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2、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急缓及频率。
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3、评估胸痛、发热、气促的程度及性质。
4、密切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和空气流通,病人以休息为主。
2、给予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病人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色、量、质。
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送检。
4、促进有效排痰: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智清醒,一般状态良好的病人。
(2)吸入疗法:分湿化和雾化治疗法,适于痰液粘稠和排痰困难者。
(3)胸部叩击:适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4)机械性吸痰:适于无力咳出粘稠痰液者。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掌握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阻塞性肺气肿
病情观察:观察在原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的基础上有无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
护理:给予舒适体位,遵医嘱止咳、祛痰、平喘、氧疗,同时进行全身抗生素治疗,气道湿化,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翻身扣背或振动排痰机排痰。
【健康指导】
1、增强体质,避免劳累,防止感冒。
2、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3、如有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过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