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设计16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16说勤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2、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这些字词你认识吗?出示: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习惯、期末、基础(1)检查生字认读(2)指导“惯”的写法:书写右上笔顺区分“末”“未”二、学习课文学习第一节1、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第一节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指名回答,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读好这句话)这是——(设问句),设问句目的是为了强调“勤奋”重要。
你能给成陈述句,句意却不变吗?(指名改句子)2、第一节还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较句子,(有哪些不同?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成功者都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鲜花是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学习2、3两节过渡:古今中外这么多成功者,作者给我们举了那两个人的事例?指名回答,板书:司马光童第周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思考下面问题: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2、司马光,看到他的名字,你脑中出现他什么事情——司马光砸缸。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他——指名回答,板书:聪明3、解决问题:他手中的鲜花是——(指名回答)板书《资治通鉴》他付出那些心血和汗水哪?先来看看他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
交流: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西湖》三读设计
初读
1、把课文读3—5遍,给生字注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给一类生字组两个词,写出音序、部首。
4、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荡漾葱绿轻柔围绕心旷神怡夜幕初垂
5、联系生活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镶嵌荡漾悠扬心旷神怡精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山峦?哪几句话写山峦?哪几句话写湖面?山峦和湖面各有什么特点?(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写山峦,第二、三两句写湖面。
)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十里明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3、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此节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西湖景色呢?(夜景) 你们看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美美的读一读,背一背。
拓展读
1、读《练习册》第16页“美丽的西湖”和17页。
2、《学评》第17页“西湖的传说”。
【创新教案】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蒲公英)2.介绍蒲公英。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啊?大家一起说。
(蒲公英)是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
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春夏之交,蒲公英开出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一朵花下面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
每当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3.质疑解疑。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2)这金色的草地可美了,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读到这里,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①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②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16 “神童”的秘诀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诀、毅、茅、旺、抄、劝、阻、符”,积累7个词语。
理解“惊奇、称赞”的词义,并能为其找近义词。
能区别词语“总算、总是”的意思,并选用其中一个练习说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懂课文,总结归纳“神通”的秘诀。
3 通过陈毅小时候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故事,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收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的生平资料。
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进而通过语言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神通”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秘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资料介绍1 出示课题:19 “神童”的秘诀(齐读)2 学习生字并理解:秘诀(jue)3 质疑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预设问题:文中的“神童”指谁?为什么叫他“神童”?“神童”上面为什么要打引号?“神童”有什么秘诀?4 交流师:预习了课文,我们能不能马上解决第一个问题?(文中的“神童”指谁?文中的“神童”指的是陈毅。
)学习生字:毅(书空、组词)5 了解陈毅生平师:你了解陈毅伯伯吗?(生自由交流)师:陈毅伯伯是老一辈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能吟诗作赋,文武双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写的就是陈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1 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已懂字词3 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既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来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方法。
三学习课文、加深体会1 指名读第1节说说:为什么称陈毅为“小神童”?结合理解“私塾、名列前茅”用“……总是……”说一句话。
2 学习2——5节(1)默读课文2——5节,用直线划出“神童”的秘诀的什么?(2)交流、指导朗读。
16孔繁森(三课时)本文是关于16孔繁森(三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1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写好本课的生字“孔、优、助、汉、秀、营、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写字对策:随课文识字,寓识于读。
加强写字指导,确保写字时间。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
(1)画出生字词,正音。
(2)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第1段:优秀、援藏、干部第2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第3段:请求、献血、答应第4段:感动3.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6.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三、教学生字词孔、优、助、汉、秀、营、费(1)指名读生字,正音。
(2)指导分析字形。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节中的长句,尤其是第二句三个人名学生读时,很饶口一定要指导读通顺。
16孔繁森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2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3继续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对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对策:紧扣文中的词句以及重点段落,激发学生情感,进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一、复习导入认读词语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孔繁森是一位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比较读这三句话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我体验,朗读句子(1)小朋友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怎样读最好,就怎样读(2)同桌互读,交流自己的朗读方法2、理解重点句,进行情境体验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1 课题名称16.金色的草地课时2课标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背景分析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为描写对象,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所需条件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16.金色的草地时间:早上——中午——傍晚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3.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16 绝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课件出示:绝招】。
什么叫绝招?(绝活、本领、别人比不上的只有自己会的一种本领……)绝招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我想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谁来表演一下?给大家开开眼见。
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想去看看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课件出示: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
】现在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同学领读书中生词,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难读或易读错的字。
重点正音:tǐnɡbiēsāi dènɡshùmǔ挺着憋气腮帮子瞪着竖起拇指chēnɡniān xiàn zuànɡān ɡà撑开蔫蔫铲馅攥饺子尴尬】【课件出示:读读找找】⑴文中主要写哪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⑵他们各比试了哪些绝招?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分角色朗读课文。
边听边想:【课件出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几个孩子在树下比绝招的事)2、分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结合你回家的预习情况,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通过读文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体会?找一找三人练的都是什么绝招,能练出这些绝招的原因是什么?(在书中用笔画一画)】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16课六上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课文阅读与分析:选取本册教材第16课《**》(具体课文名称),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2.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仿写或创作一篇作文。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实践。
3. 口语交际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心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二、新授1、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2、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⑴ 学生质疑: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① 乡下是什么地方?②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③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④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⑤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⑦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⑴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⑴ 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
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石榴》三读设计
初读
1、把课文读3—5遍,给生字注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给一类生字组两个词,写出音序、部首。
4、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
驰名中外郁郁葱葱喇叭甚至露出活泼
扒开剥开玛瑙般的子儿偎在一起张望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嚼嚼甜津津喜讯
5、联系生活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驰名中外郁郁葱葱张望
6、搜集石榴的相关资料。
精读
1、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的?
颜色:_______ 形状:________ 数量:________ 2、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说明石榴外皮的变化?(用笔圈划)这
些表示色彩的词颠倒顺序行不行?
3、作者写了石榴的哪几个方面?
4、本课以_________的变化,按照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
熟的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5、品尝一种水果,仿照第4段写一段话。
6、为成熟的石榴设计一条广告语,让更多的人品尝。
拓展读
橘子
秋天,我爱吃的橘子成熟了。
你瞧,树上的橘子有的金黄金黄的,有的半青半黄的,还有的青里透黄的。
这些扁圆的橘子,像许许多多的灯笼挂在树上。
大的比我的拳头还大,小的和乒乓球一样大。
我摘下一个剥开来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橙黄的果肉,有7、8瓣围成球形,掰开来,每一瓣都像弯弯的月亮一样。
放进嘴里咬一口,甜甜的果汁满口都是。
好吃极了,我一连吃了5、6个。
妈妈告诉我,橘子好吃,但吃多了会上火。
她还告诉我,橘子全身都是宝。
皮,能泡茶,可以制成陈皮蜜饯,吃了生津益气。
果肉可以做成罐头,果汁还可以做饮料呢。
橘子是人人爱吃的水果。
葡萄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葡萄了,所以爸爸经常下班回来的时候给我买好吃的葡萄。
这不,今天又有口福啦!
啊!这葡萄可真可爱呀!它的颜色是紫色中夹杂着绿色,好看极了。
它圆圆的像一串珍珠,每一粒都有弹力球大小,摘下一粒用手掂一掂,大约有一两重,放到鼻子前面闻一闻,啊!一股清香使我垂延欲滴。
我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咬了一口,那甜甜的味道使我吃了一颗还想吃一颗。
我品尝过那么多的水果,却从没享受过如此纯正,浓烈的滋味。
那甜久久不去。
啊!这一串小小的葡萄竟有着如此的滋味,我喜欢吃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