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升高第一次补习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8
暑假高一物理预习班辅导资料(12)第一部分:专题复习一、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叫做弹性限度。
二、探究弹力1、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直接接触、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缺一不可。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要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其表达式为:F=kx,比例系数k叫做弹簧的弹性系数,单位N/m;x为弹簧的形变量。
巩固练习:1、关于物体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属于弹性形变B、一个物体碎成两块,对接后完好无损C、汽车在大桥上行驶,观察不到桥面的形变,这是由于桥面根本没有形变D、有些物体在形变极小的情况下,可看成弹性体2、一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10N,刻度的总长度是5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A、200N/mB、2N/mC、50N/mD、5000N/m3、一辆汽车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收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B、汽车收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受到向下的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
4、一个测力计的1.5N到4.5N刻线之间的距离是2.4cm,那么它的1.5N刻线到0刻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第二部分:知识点新授一、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1讲二. 教学目的1. 总结归纳初中电学基本知识2. 对题目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归类三. 教学内容(一)静电部分1. 静电现象(1)带电①梳子带电:干燥的天气下,梳过头发的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梳子经摩擦带了电;②衣服带电:春秋季节,干燥天气下,化纤衣服容易吸尘土,主要是因为衣服经摩擦带了电的缘故;③塑料捆扎绳带电:把塑料捆扎绳向下捋几次,捋的次数越多,绳子越松散,主要是因为绳子在摩擦时带了同种电荷,绳子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2)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中和现象;中和现象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如雷电、我们晚上在脱毛衣时看到的电火花等。
2. 电荷的种类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正电荷,我们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以及与它有相同性质的电荷叫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吸引法:准备一些纸屑或轻小物体,如果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就带了电。
这种方法较麻烦。
(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它包括金属球、金属杆、金属铂片,带电体与金属球接触后,金属铂片就会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证明物体带了电。
5.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摩擦起电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要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要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也就是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2)接触带电:与带电物体相接触使物体带电叫接触带电;验电器金属球和带电的玻璃棒或带电的橡胶棒接触后带上电荷就属于接触带电。
物理第一讲质点坐标系一、质点1. 定义: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的物理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例1北京奥运会让世人属目,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等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掉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步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 D体操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时二、对质点概念的正确理解1.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2.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成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
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如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时就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三、参考系1.定义:假定不动,用来做标准的物体2.选取:(1)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结论往往不同,即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例2、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从队伍尾以火速度v2(v2>v1)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回队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四、对参考系的理解及应用1.对参考系的理解(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8讲 加速度1.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的速度改变量,故又叫做速度变化率。
用公式表示:a=tv ∆∆=t v v t ∆-0。
式中v 0为初速度,v t 为末速度,Δt 为所用时间,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Δv 相同 单位为米/秒2,符号为m/s 2。
2.对于匀变速运动来说,根据定义,其加速度应该是恒定不变的(包括大小和方向)所以匀变速运动又叫做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
例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 .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答案:C例2: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 速度达到36km/h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min 速度从54km/h 增加到144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 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到墙上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的时间为0.2s 。
(1) a 1=10m/s 2 (2) a 2=0.14m/s 2 (3) a 3=-120m/s 2【相关试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 ,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BD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2.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那么在任意1S 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2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2m/s .思路点拔: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 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 ,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在任意1s 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 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 的初速度已经过2s ,当a=2m/s 2时,应为4m/s .答:B .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 ,1min 后变成54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km/h ?分析:题中给出了火车在三个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设为v 1、v 2、v 3,火车的运动示意图如图2-33所示.由v 1、v 2和时间t 1可以算出火车的加速度a ,再用加速度公式就可算出t 2. 解: v 1=10.8km/h=3m/s ,v 2=54km/h=15m/s ,v 3=64.8km/h=18m/s ,t 1=1min=60s所以 22112/2.0/60315s m s m t v v a =-=-= s s a v v t 152.01518232=-=-= 说明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恒定),也就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所以也可以不必求出加速度而直接用比例法求出时间t 2.即由(v 2-v 1)∶(v 3-v 2)=t 1∶t 2,得 s s t v v v v t 15603151518112232=⨯--=--= 利用v-t 图(图2-34)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上述关系.3.加速度是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与速度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
第一节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回顾初中物理: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高中在选修3-3中,不讲)5、浮力(高中涉及不多)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选修3-4中,不涉及)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选修3-3,不学)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11、能量和能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高中所学初中基本都涉及,但高中更多的定量计算和逻辑思维,要求更高更难)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重点)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选修3-3不讲)电学:(重点)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7讲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在直角坐标系中,若以纵坐标表示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则可表述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此图像叫做速度一时间图像,简称速度图像(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于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随时间改变的,故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值,在时间轴下方,速度为负值。
由速度的定义式v=ts 变形可得s=vt ,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即表示运动的位移。
(注意:这里是借用了“面积”的概念,单位还是米,而不是平方米)。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若过原点则说明初速为0,若不过原点,则图线与速度轴(纵轴)交点即说明零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若图线往上倾斜则说明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图线往下倾斜刚说明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来说,图线与时间轴(横轴)的交点,是速度减为0的时刻。
(5)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非常相似,所以一定要注意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
例1:一辆汽车以90km/h 的速率在学校区行驶。
当这辆违章超速行驶的汽车刚刚驶过一辆警车时,警车立即从静止开始以每秒均匀增加2.5m/s 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超速汽车。
试画出这两辆汽车的v-t 图象,根据图象求警车何时能截获超速车?截获超速车时,警车的速率多大?思路点拔: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特征做出v-t 图象,再根据图象的物理意义密切联系追及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解:根据题意,超速汽车的速率v 0=25m/s ,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直线。
警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等于tan θ=tv =2.5m/s 2。
第一讲初高中衔接第一讲一.高中物理概述从形象到抽象, 从一维到二维(甚至三维), 从单一到综合,高一力学部分: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二.高中需要的数学知识1.一般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2.一般的一次,二次函数图像3.三角函数问题4.作图基础(受力分析,运动草图,轨迹图及各种图像)5.求最值(高三用的多)三.运动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没有大小、形状但有质量的点)(2)实物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3)质点是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理想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例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E. 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F. 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箱子对应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将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1)定义: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3)选择的原则: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例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课堂训练题:1、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A. 月亮B. 云C. 地面D. 星星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