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古诗三首》第一首《早发白帝城》-(新编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343.50 KB
- 文档页数:12
早发白帝城体裁:诗题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原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
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早发白帝城》课文解析《早发白帝城》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这篇作品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
通过对于杜牧杰出的才情、豪放的个性以及对于逝去岁月的感慨,这篇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早发白帝城》进行详细解析,从诗歌结构、意境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结构及韵律《早发白帝城》共计有五十二行,作者运用了五绝的诗体,每句四个字,整体韵脚平仄和韵脚押韵有序。
杜牧巧妙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韵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使诗歌表现出流畅和谐的节奏感。
二、意境描写1. 描绘自然景色:《早发白帝城》以“晓出净慈寺,朝看千载云锦开”开头,文字简练地勾勒出了诗歌的背景。
净慈寺的景象在杜牧笔下勾勒得栩栩如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早晨的宁静与美好。
2. 表达个人情感:通过具体描绘与与净慈寺相连的白帝城,诗人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其中。
他以“百战沙场碎铁衣,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自己在战争中的辛酸与无奈,同时借用了城春景象来对比战争的残酷,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之情。
三、情感表达《早发白帝城》以净慈寺、白帝城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岁月的无奈与对逝去年华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以感叹的口吻娓娓道来,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四、艺术手法运用1. 比喻手法:在《早发白帝城》中,杜牧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将战争比作战衣,将城春景象与战争对比,巧妙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2. 对仗手法:诗歌中的对仗手法成为整篇作品的精华所在,使整首诗歌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
通过对仗的运用,杜牧增强了表达的力度,更加准确地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读者。
五、主题思想《早发白帝城》的主题围绕着战争岁月和逝去年华展开。
诗中通过净慈寺和白帝城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扬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又通过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人生矛盾的思考。
杜牧以独特的诗歌才情和生动的意象描写,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创作出了《早发白帝城》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古诗三首》第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名篇,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的开篇“朝辞白帝彩云间”,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之中。
清晨,诗人辞别了处在彩云缭绕之中的白帝城。
那白帝城高耸入云,周围的彩云绚丽多彩,仿佛仙境一般。
这里的“彩云间”三个字,不仅描绘出白帝城地势的高峻,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妙的色彩。
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想必也是愉悦而轻快的。
“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句则展现了速度之快。
从白帝城到江陵,路程遥远,少说也有千里之遥,然而诗人却能在一天之内就到达。
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想象一下,在古代那种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这样一段长途旅行,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归家的渴望是何等的迫切。
“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在急速前行的船上,听到两岸传来的猿猴啼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猿猴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给这趟旅程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泼。
这里的猿声,或许也勾起了诗人内心的种种思绪。
也许是对过去经历的感慨,也许是对未来的期待。
但无论如何,这猿声都成为了诗人旅途中的一种陪伴,让他在归途中不至于感到寂寞。
“轻舟已过万重山”,最后这一句更是将整首诗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那轻快的小船,仿佛像一支离弦的箭,迅速地穿过了无数的山峰。
万重山在身后渐渐远去,而诗人也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船行的速度之快,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畅快和释然。
那些曾经的坎坷、挫折,都如同这被抛在身后的万重山一样,逐渐远去,不再成为束缚诗人的枷锁。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欢快、明朗的。
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和喜悦。
他通过对行程的描述,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将自己的这种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诗人站在船头,迎着微风,面带微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儿童必背古诗《早发白帝城》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
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
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
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
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