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8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和理念1、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高效课堂的理念,使用各种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
2、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历史剧导入、课堂辩论赛、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并讲解都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尽量增加一些历史故事,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等。
4、注意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解析,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5、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要把课堂内容进行升华,和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6、注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如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物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能力。
二、授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的时间运用得当;运用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相对科学、有效,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们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比较优美的语言对历史事物进行讲解,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使其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不足之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归纳,没能提出更好的指导性意见;探究的问题过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较为紧张;对史料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不能对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史料分析引导;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电子投影也缺少使用。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历史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2、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聆听”,以便能给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指导和点评。
3、要适当调节课堂容量,减少可有可无的环节,以免调整授课节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
4、更多地、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
5、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传授解题技巧,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地高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属于中等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选B。
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2.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解析】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及其历史作用的分析归纳能力。
[解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做法的影响,即秦王朝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功效泽被后世的事实。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A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材料的表层意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层面的意思,故D项错误。
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B[解析】封建大一统局面在秦朝时已出现,而儒家思想的独尊局面则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4.(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第2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1.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2.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中央集权制的内容1.皇帝制度(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
(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诸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作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教材补缺秦朝的内史秦代内史是由国都咸阳附近的县组成的一个行政区的长官,掌管京师之地,相当于京兆尹。
该行政区是朝廷直辖,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治所设在咸阳。
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设置: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十分细密、严苛的法律。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示构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考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1.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
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