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归纳.ppt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古国——方国——帝国【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形成背景:(1)政治基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思想基础:法国思想(4)民族整合(5)社会条件: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析中国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①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②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③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④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二、构成(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3)地方官制(4)选官制度(5)法律制度(6)监察和谏议制度1.皇帝制度:①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名号制度②地位:③评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封建经济发展、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起进步作用;但也造成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残暴统治(暴政)、是人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转型等。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①职能: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评价: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有利于皇权。
3.地方官制: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