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小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41.75 KB
- 文档页数:4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一)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他做实验的器具,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
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趣味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
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
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
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二)想推动地球的人阿基米德于公元前287年生于西西里岛。
他善于对生活中各种现象进行缌观察和思考,这使他在物理学领域有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中学物理课学的“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的。
当时,阿基米德跳进洗澡的木盆时,水溢了出来,阿基米德从木桶中出来,浴桶中的水就降了下去。
他反反复复地进进出出,从而得出结论物体沉入水中,排开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
同时他又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身子在水中轻飘飘的,身体的重量怎样又丢了呢?他又开始做实验,这回他用一个大桶、一个小桶和一个带支点的杠杆,还有几块砖进行实验。
他发现砖块增加多少,水就会相应地溢出多少,而拴着砖头的杠杆也会随之下降或倾斜。
就这样,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20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一):诺贝尔故事诺贝尔小时候身体十分瘦弱。
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理解家庭教师的指导。
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之后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
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向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样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样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
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原先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
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
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
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
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务必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二):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十分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20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一):诺贝尔故事诺贝尔小时候身体十分瘦弱。
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理解家庭教师的指导。
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之后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
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向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样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样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
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原先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
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
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
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
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务必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二):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十分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世界科学家的小故事【十篇】导读:本文世界科学家的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五、焦耳的故事】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
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
关于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简介
1.牛顿与万有引力:艾萨克·牛顿是17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他通过观察落地的苹
果,思考了重力的问题,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展现了牛顿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掘出深远的科学原理。
2.居里夫人与放射性:玛丽·居里是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
家。
她致力于研究放射性,并与丈夫一起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
尽管面临社会的偏见和生活的困苦,她仍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最终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3.爱因斯坦与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他提出了相对论,
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尽管最初他的理论遭到许多质疑,但爱因斯坦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最终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相对论。
4.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是20世纪的中国药学家。
她致力于研究治疗疟疾的药物,并发
现了青蒿素。
她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中国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5.伽利略与望远镜:伽利略·伽利莱是16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他制造了改进
后的望远镜,并用它观测天空,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如木星的卫星、月球的表面细节等。
这些发现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十个世界着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三、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趣味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二):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科学家的小故事(通用3篇)1.科学家的小故事第1篇【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
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着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
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
1910年,她的名着《论放射性》一书出版。
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
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着。
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2.科学家的小故事第2篇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赐给了人们很多发明创造,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发明,比如:电灯、留声机、投票计数机、蓄电池等两千多个发明,无不让人敬佩。
列文虎克是显微镜之父。
当他把他的显微镜对准一滴雨水时,他发现了其中的小小世界,无数微生物游戈与其中。
他把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引起了轰动。
达·芬奇的工作日志里绘有许多东西的设计图,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算器的设计。
达·芬奇日记长13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
如果你此刻学习物理,不论是谈到重力问题,还是光线和光学原理,你还得从爱萨克·牛顿爵是的研究成果开始。
牛顿是第一个提出光是有粒子构成的,这原理让他研制出了反射望远镜(如今以他的命名)。
此外,牛顿还在声、热原理研究方面做出了供献。
读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我更爱科学了!3.科学家的小故事第3篇【陈嘉庚】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
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三、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中外科学家小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
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国学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1905年,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
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11年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篇13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在日内瓦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毕诞Amé Pictet教授指导下,赵承嘏完成了紫堇碱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并于1914年获得博士学位。
据考证,赵承嘏是我国第一位化学博士。
1916年,赵承嘏前往法国罗克药厂应聘。
临别前与日内瓦大学导师和同事合影1922年,国内传来北洋政府摧残中医学的消息,他婉拒药厂的诚恳挽留以及老师和同事的再三劝阻,决定回国工作,实现中草药化学研究的理想。
他说:“祖国需要,刻不容缓,我不怕苦”。
由于夫人不愿意离开法国,赵承嘏便毅然只身回到祖国。
在人们的印象里,科学家应该都是象牙塔里的幸运儿,文质彬彬的科学家们带着眼镜,穿着雪白的大褂,在仪表闪烁的实验室里做着各种奇妙的科学实验。
这的确是现代科学实验室里的景象,而且也的确有很多科学家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为科学做着贡献。
不过老多还知道另外一些科学家,他们没有什么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连起码的条件都很缺乏,可是他们却也为科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如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因和丈夫一起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而获得1903年和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而做出如此重大贡献的实验室,开始时却是在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和一些极其简陋的仪器。
当然,老多今天要讲的故事不是外国的科学家,而是咱们中国的。
上世纪初,在广东粤东北客家山中有一家客家人,他家的长辈们正瞧着一个赤着脚在田埂上到处乱跑的瘦弱的小男孩。
这孩子虽然瘦弱但天资聪颖,家里人多么希望有一天这孩子能为他们光宗耀祖。
他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20岁那年居然考取了当时还很稀少的大学中的一所——国立南京东南大学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
这家人并不很富裕,整个家族好不容易为他凑足了盘缠,让他踏上了求学之路。
进入东南大学物理系学习,4年的时间让他从一个农村的土小子,变成了一个满腹物理化学知识,能说外国话的学生。
毕业之后经朋友举荐,在南京谋了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职位,他以为职业生涯开始了。
虽然吃粉笔末的差事并不很富足,但比起农村的生活那已经是天壤之别,本想就此安身立命。
可谁知道生不逢时,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关键时期,硝烟弥漫,战云密布,南京城里到处是孙传芳的败兵。
一天在街上碰见一群正在抢掠的游兵,被吓得魂飞胆散。
而且他又染上了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病,咳嗽都带血,万般无奈,向朋友借了盘缠仓皇逃回了广东老家。
此时的中国可谓国难深重,民不聊生。
就在如此惨淡的时刻,1920年中国的甘肃又发生特大地震,房倒屋塌死伤无数,震惊世界。
当时在北洋政府地质研究所工作的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率人亲临现场考察。
看到如此惨烈的地震灾害,翁先生决计要在中国开展用仪器观测地震活动的事业。
他找到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希望他推荐一个人来专门从事此项任务,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是学物理的、英文好。
叶企孙搜肠刮肚,突然想起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时那个来自广东的青涩少年正好符合要求,于是急发电报。
1927年仓皇逃回老家以后,总算交上一点好运,虽然不是衣锦还乡,但大学生在粤北的农村并不多见,不久以后在县中学当上了堂堂教务主任,并兼任物理和英语教师。
1929年与自己一位善良的女学生结为连理,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
妻子是富家小姐,经丈母娘的调养,肺病居然痊愈,小日子过得真是红红火火。
突然间看到恩师的急电,一时不知所措。
地震为何物,他一无所知,如何是好?新婚妻子说:“你去吧!”于是,顾不上过春节,抛下怀着身孕的妻子,只身来到北京,从此便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震研究事业。
1930年来到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受命,随即被派往上海徐家汇见习地震观测。
那里有一个由外国人办的地震观测室,负责人是个意大利人龙相奇。
谁知道一开始那个外国佬看不起这个来自广东的傻小子,什么都不教,只是让他熏烟纸地震记录用的。
不得已,只好自己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当对地震稍知一二以后,又向外国老师请教。
外国佬看这个小子居然会问自己一些问题,大为震惊,于是开始给他讲授一些地震观测知识,并让他进入自己的图书馆。
可学了没多久,却又被急调回北京,建立中国人自己第一个地震观测台的事情在等着他。
后来他与龙相奇成为好友,1934年他去美国帕萨迪纳地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龙相奇把他推荐给美国著名地震学家古登堡先生。
地震台选址在离北京城四十公里以外西山的鹫峰上。
那个地方现在都很少有人光顾,别说1930年了。
那时的北京还是一个破烂不堪黄土满天的城市,出了西直门就没有洋汽车了。
在西直门城楼下面有租驴的驿站,去西山或者骑驴或者坐黄包车,无论哪种交通工具往返北京和鹫峰之间都不止一天现在开车从西直门到鹫峰大约需要1个小时。
而鹫峰之上更是荒凉,荒山野岭上是一座破庙秀峰寺。
破庙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大律师林行规的别墅,林大律师慷慨地捐出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地作为台址,于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建立起来了。
在秀峰寺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地震台的建设工作开始了。
“忙了一个月,搞洋灰、钻、锉、磨,甚至于打铁也干了,最后总算把地震仪器装起来。
……”[1] 50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道。
1930年9月20日国际标准时间13时02分02秒,鹫峰地震台记录到了第一个地震。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地震台。
这个地震台要什么没什么,电是肯定没有的,只能用蓄电池。
所以他每个星期要骑着毛驴把电池背到几十公里外的清华大学去充电。
到了晚上更是凄惨,除了听松涛的声音,就是狼嚎。
可他也会自娱自乐,从城里买了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支在屋顶上看星星。
不久妻子也来了,他们就住在林大律师别墅的一间耳房里,晚上一起聆听松涛的声音。
不久地震台以国际通用格式编印的《鹫峰地震月报》和《鹫峰地震专报》便如期出现在全世界的地震观测网络中,到1937年,鹫峰地震台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地震台。
而在这个期间,地震台的工作人员除了他,只有另外一个由叶企孙先生介绍来的清华的技术员,他家就在山下的北安河村。
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苦心经营了7年的地震台毁于战火。
他和妻子逃难到了重庆。
期间他忍受不了寂寞,和搭档一起深入交通闭塞野兽出没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做地质考察,并做出攀枝花地区矿山的评价,解放后攀枝花成为一座著名的钢铁公司。
在重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警报声中,他又奇迹般地制造出中国造的第一个地震仪。
这个中国造地震仪的原型甚至连罐头盒都用上了,建国以后这个地震仪成为由他亲手组建的中国地震观测台网最初的装备。
当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没有幸免,反动学术权威是把他关进牛棚的罪名,60岁他戒了烟,可在牛棚里他又抽上了。
1976年恢复了平静,他也老了,于是他开始写书《中国地震》,当写完最后一个字以后,他病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如今他的铜像矗立在鹫峰地震台原址。
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叫李善邦,是老多的父亲。
老多之所以写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科学的道路是很艰难的,但也是十分快乐的,因为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在30多年前,当老多要离开北京去云南当知青之前,父亲跟我说,你去那里会看到很多蝴蝶和热带昆虫,回来以后你会成为一个昆虫学家。
老多没有成为昆虫学家,可是老多学会了如何学习,学到了很多、很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