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令及信令方式-Read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5.9与X.25网络相比,帧中继有哪些优点?①只有物理层和链路层,网内节点处理大为简化,处理效率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用户接入速率高。
②帧信息长度长,最大可达1600字节/帧。
③在链路层完成动态复用、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网内节点只检错不纠错,出错帧丢弃,无重传机制,额外开销小。
④具备动态分配带宽功能,适合突发业务。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典型的2B+D基本速率接口模块结构。
以数字方式在用户环路上传送数据和话音信号。
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的B信道和一个16kbps的D信道。
B信道可用来传输数字话音、低速图像和数据,D信道用传送信令和低速数据。
基群速率数字用户接口,采用数字中继接口电路,但在信令方式上为用户信令方式,可提供30个B信道和一个D信道传送语音或数据基群速率数字用户接口,常称作V5接口,V5.1为一个2Mbps群,V5.2可有最多16个2Mbps 群。
控制子系统主要由处理机组成,(存储器作为辅助环境,存储处理程序、交换机资源的状态和参数),控制交换机动作,建立和释放通信电路。
控制子系统构成: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分布式控制分级控制用于控制的每台处理机只能访问部分资源(话务负荷分担、容量分担)或控制部分功能(功能分担)。
分为单级多机系统和多级多机系统。
用户电路的borscht功能及顺序关系图:共享存储器型时分交换单元电路组织结构图:DSE端口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TST交换网络模型结构图:6. 数据驱动型程序结构根据参数查表来确定需要启动哪个程序的方法;优点是当处理策略变化时,不必修改处理程序,只需修改部分数据即可。
数据驱动程序的程序流程结构图:初始规划的数据表格图:交换机控制程序通常划分为故障级、时钟级和基本级三个等级。
信令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信令英文名称:signaling定义:在电信网的两个实体之间,传输专门为建立和控制接续的信息。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 ;支撑网络(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信令网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目录[隐藏]名称由来分类7号信令信令网关发展架构层次业务层组成[编辑本段]名称由来最传统的信令是中国一号信令,过去电话用的多,现在基本用的最多的是七号信令(电话和网络传输都用到)。
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英文资料还经常使用"Signalling"(信令过程)一词,但大部分中文技术资料只使用"信令"一词,即"信令"既包括"Signal"又包括"Signalling"两重含义。
[编辑本段]分类信令按其用途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用户信令作用于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和电话局的交换机之间,后者局间信令作用于两个用中继线连接的交换机之间。
局间信令分类主要有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随路信令就是说信令网就附在计算机网络或是电话网络上,不需要重新建一个网络,而共路信令则是需要重新建设一个信令网(主要是在局端之间),例如打电话:当我们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机时就有信号传到当地的电信局端,一系列交换后,本局端就先在网络上发送信令,等对端收到信令后回应一个信令同意通话,此时网络上传输信令功能就算完成了,开始传输语音信号,就可以通话了。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了包括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多项技术,以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LTE信令流程是指在LTE网络中,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涉及的一系列信令交互流程。
初始过程是指终端设备在接入LTE网络后,完成相关资源分配和建立数据传输链路的过程。
首先,终端设备会发送系统信息请求信令(RRC Connection Request)给基站,请求获取LTE网络的系统信息,包括频段、带宽等信息。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回复系统信息响应信令(RRC Connection Setup)给终端设备,将LTE网络的系统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收到系统信息后,会根据其中的重要参数(如频段和带宽)进行终端配置。
接下来,终端设备会发送随机接入信令(Random Access Preamble)给基站,用于请求分配物理资源。
基站收到随机接入后,会回复随机接入响应信令(Random Access Response),包括一个Temporarily Assigned C-RNTI(临时分配的C-RNTI),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后,会发送接入回执信令(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给基站,用于确认接入成功。
基站收到回执后,会分配一个唯一的UE标识给终端设备,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
保持过程是指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的相关信令交互过程。
首先,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会向基站发起调度请求信令(UL-SCH Transmission Request)。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返回一个调度响应信令(UL-SCH Transmission Burst),包括传输资源的分配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后,会根据分配信息将数据进行分组,并在指定的时隙中进行传输。
LTE信令流程目录第一章协议层与概念 (5)1.1控制面与用户面 (5)1.2接口与协议 (5)1.2.1NAS协议(非接入层协议) (7)1.2.2RRC层(无线资源控制层) (7)1.2.3PDC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8)1.2.4RLC层(无线链路控制层) (8)1.2.5MAC层(媒体接入层) (9)1.2.6PHY层(物理层) (10)1.3空闲态和连接态 (12)1.4网络标识 (13)1.5承载概念 (14)第二章主要信令流程 (16)2.1 开机附着流程 (16)2.2随机接入流程 (19)2.3 UE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 (23)2.4寻呼流程 (26)2.5切换流程 (27)2.5.1 切换的含义及目的 (27)2.5.2 切换发生的过程 (28)2.5.3 站内切换 (28)2.5.4 X2切换流程 (30)2.5.5 S1切换流程 (32)2.5.6 异系统切换简介 (34)2.6 CSFB流程 (35)2.6.1 CSFB主叫流程 (36)2.6.2 CSFB被叫流程 (37)2.6.3 紧急呼叫流程 (39)2.7 TAU流程 (40)2.7.1 空闲态不设置“ACTIVE”的TAU流程 (41)2.7.2 空闲态设置“ACTIVE”的TAU流程 (43)2.7.3 连接态TAU流程 (45)2.8专用承载流程 (46)2.8.1 专用承载建立流程 (46)2.8.2 专用承载修改流程 (48)2.8.3 专用承载释放流程 (50)2.9去附着流程 (52)2.9.1 关机去附着流程 (52)2.9.1 非关机去附着流程 (53)2.10 小区搜索、选择和重选 (55)2.10.1 小区搜索流程 (55)2.10.1 小区选择流程 (56)2.10.3 小区重选流程 (57)第三章异常信令流程 (60)3.1 附着异常流程 (61)3.1.1 RRC连接失败 (61)3.1.2 核心网拒绝 (62)3.1.3 eNB未等到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 (63)3.1.4 RRC重配消息丢失或eNB内部配置UE的安全参数失败 (64)3.2 ServiceRequest异常流程 (65)3.2.1 核心网拒绝 (65)3.2.2 eNB建立承载失败 (66)3.3 承载异常流程 (68)3.3.1核心网拒绝 (68)3.3.2 eNB本地建立失败(核心网主动发起的建立) (68)3.3.3 eNB未等到RRC重配完成消息,回复失败 (69)3.3.4 UE NAS层拒绝 (70)3.3.5上行直传NAS消息丢失 (71)第四章系统消息解析 (72)4.1 系统消息 (73)4.2 系统消息解析 (74)4.2.1 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解析 (74)4.2.2 SIB1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解析 (75)4.2.3 SystemInformation消息 (77)第五章信令案例解析 (83)5.1实测案例流程 (84)5.2 流程中各信令消息解析 (84)5.2.1 RRC_CONN_REQ:RRC连接请求 (85)5.2.2 RRC_CONN_SETUP:RRC连接建立 (86)5.2.3 RRC_CONN_SETUP_CMP:RRC连接建立完成 (90)5.2.4 S1AP_INITIAL_UE_MSG:初始直传消息 (90)5.2.5 S1AP_INITIAL_CONTEXT_SETUP_REQ:初始化文本建立请求 (91)5.2.6 RRC_UE_CAP_ENQUIRY:UE能力查询 (94)5.2.7 RRC_UE_CAP_INFO:UE能力信息 (95)5.2.8 S1AP_UE_CAPABILITY_INFO_IND:UE能力信息指示 (99)5.2.9 RRC_SECUR_MODE_CMD:RRC安全模式命令 (103)5.2.10 RRC_CONN_RECFG:RRC连接重配置 (104)5.2.11 RRC_SECUR_MODE_CMP:RRC安全模式完成 (107)5.2.12 RRC_CONN_RECFG_CMP:RRC连接重配置完成 (107)5.2.13 S1AP_INITIAL_CONTEXT_SETUP_RSP:初始化文本建立完成 (108)5.2.14 S1AP_ERAB_MOD_REQ:ERAB修改请求 (109)5.2.15 RRC_DL_INFO_TRANSF:RRC下行直传消息 (110)5.2.16 S1AP_ERAB_MOD_RSP:ERAB修改完成 (110)5.2.17 RRC_CONN_RECFG:RRC连接重配置 (111)5.2.18 RRC_UL_INFO_TRANSF:RRC上行直传消息 (116)5.2.19 S1AP_UL_NAS_TRANS:上行NAS直传消息 (116)5.2.20 RRC_CONN_RECFG_CMP:RRC连接重配置完成 (117)5.2.21 RRC_CONN_RECFG:RRC连接重配置 (117)5.2.22 RRC_CONN_RECFG_CMP:RRC连接重配置完成 (119)5.2.23 RRC_MEAS_RPRT:RRC测量报告 (119)5.2.24 RRC_UL_INFO_TRANSF:RRC上行信息传输 (120)5.2.25 S1AP_UL_NAS_TRANS:上行NAS信息传输 (120)5.2.26 S1AP_UE_CONTEXT_MOD_REQ:UE文本更改请求 (121)5.2.27 S1AP_UE_CONTEXT_MOD_RSP:UE文本更改响应 (122)5.2.28 RRC_CONN_REL:RRC连接释放 (123)5.2.29 S1AP_UE_CONTEXT_REL_REQ:UE文本释放请求 (124)5.2.30 S1AP_UE_CONTEXT_REL_CMD:UE文本释放命令 (124)5.2.31 S1AP_UE_CONTEXT_REL_CMP:UE文本释放完成 (125)概述本文通过对重要概念的阐述,为信令流程的解析做铺垫,随后讲解LTE中重要信令流程,让大家熟悉各个物理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其次通过异常信令的解读让大家增强对异常信令流程的判断,再次对系统消息的解析,让大家了解系统消息的特点和携带的内容。
一信令的基本概要1 信令的概念●信令: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
●信号:信号是一种统称,而信令是指具有动作含义的操作控制命令。
●信令方式:信令的传送所要遵守的一定的规约和规定。
它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
●信令系统:指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时所使用的通信设备的全体。
2 信令的分类2.1 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按照信令的信道技术来分类,信令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随路信令: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随路信令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
两端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来传送的。
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信令,接续建立后,再在该话路中传话音。
信令是信令通道和用户信息通道合在一起或有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的信令方式。
共路信令:两端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的、无关的。
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专门的信令链路中传信令,接续建立后,再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话音。
共路信令,也称公共信道信令,指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
共路信令是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
通常用于局间。
目前我国采用的公共信道信令就是中国7号信令。
7号信令的特点是:信令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和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以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
2.1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按功能划分:●线路信令是具有监视功能的信令,(用来监视主、被叫的摘、挂机状态及设备忙闲)●路由信令是具有选择功能的信令(指主叫所拨的被叫号码,用来选择路由)●管理信令是具有操作功能的信令(用于电话网的管理和维护)2.3 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区域划分:用户线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
局间信令是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
3信令方式3.1 编码方式:●多频信令六(六种频率)中取二,可表示15种信令。
信令的分类2010-11-22信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信令的传送区域来分类(1) 用户线信令:用户线信令是指用户和交换节点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它主要分为三类:①监视信令:反映用户话机的摘、挂机状态。
②地址信令:用户话机向交换机发送的被叫号码。
地址信令又可以分为直流脉冲信令和双音多频(DTMF)信令。
③铃音和信号音:交换机向用户发出的信号,来通知用户接续的结果。
(2) 局间信令:交换节点之间或交换节点和网管中心、数据库之间传送的信令。
这种信令要比用户线信令复杂很多。
2. 按信令的功能分类(1) 监视信令:反应用户线或中继线的状态变化,用于用户线的监视信令称为用户线状态信令,用于中继线的监视信令称为线路信令。
(2) 选择信令:由主叫用户发出的被叫用户号码,即被叫的地址信息,又称为地址信令。
(3) 音信令:是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发给用户的各种可闻信令,包括拨号音、忙音、振铃信号、回铃音、催挂音等。
(4) 维护管理信令:仅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在通信网的运行中起着维护和管理作用,以保证通信网能有效地被使用。
3. 按信令的传输方式分类(1) 随路信令:使用传送话音的信道来传送各种信令,即信令与话音在同一条通路中传送。
如图a。
(2) 共路信令:将信令通路与话音通路分开,把各种信令集中在一条专用的双向数据链路上传送,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方式。
六号信令和七号信令都是公共信道信令系统。
如图b。
信令指通信网中的控制指令,是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和语言。
信令系统指完成上述控制过程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发送、接受的硬件及操作程序的全体。
信令方式指信令在传送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约和规定的集合, 内容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传送方式和控制方式。
通讯设备之间任何实际应用信息的传送总是伴随着一些控制信息的传递,它们按照既定的通讯协议工作,将应用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
这些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叫做协议控制信息,而在电信网中叫做信令(Signal)。
第1章接口描述1.1 接口定义BSS对外的接口都是标准接口,包括MS与BSS之间的Um接口、BSS与MSC之间的A接口、BSS与SGSN之间的Gb接口,这些接口协议和规程都在ETSI协议中有严格和完备的规定。
BSS的各个网元(BTS、BSC)之间的接口以及BSS与OMC的接口都是内部接口,与设备供应商的实现有关。
其中ETSI对BTS与BSC之间的Abis接口也做了许多规定,但不够完备,BSS与OMC之间的接口也做了一些规定,也不够完备。
A1图1-1A1接口示意图。
图1-2是GSM协议栈。
MS:移动台BTS:基站收发信台BSC:基站控制器MSC:移动交换中心CM:接续管理MM:移动性管理RR:无线资源管理MTP:消息传递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LAPD:D信道上链路接入规程LAPDm:Dm信道上链路接入规程BSSMAP:基站子系统应用管理部分BTSM:BTS管理图1-2GSM协议栈图1. A接口A接口定义为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
从系统上来讲,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接口,物理链路采用标准的2.048Mb/s的数字传输链路实现。
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2. Abis接口Abis接口定义了基站子系统(BSS)中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标准,用于远端互连方式。
而图中示中的BS接口是Abis接口的特例,用于定义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台(BTS)间距离小于10米时的标准。
它们之间采用标准的2.048Mb/sPCM数字链路来实现。
此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3. Um接口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物理链路是无线链路。
此接口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第一章1.1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1.2 电话通信网中两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时,交换机要完成那些操作?•交换机不断扫描用户线,以便及时检查用户摘机;•当用户摘机时,扫描器识别到用户摘机并将用户信息送到中央处理器分析,如果是合法用户,由中央处理器驱动信号音与用户连接,向用户送拨号音;•用户拨号信息(脉冲或双音频)由扫描器(或收号器)识别并送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号码分析);•若被叫空闲,则主叫预占一交换网络话路,同时给被叫振铃,向主叫送回铃音;•被叫听振铃摘机,交换机将主叫预占的话路与被叫接通,于是主被叫可通话。
•交换机监视通话双方,一方挂机后发出拆线指令,一次通话完成。
或参考P7:BL10~P8:L101.3 一个普通电话机是怎样工作的?以号盘话机为例说明:参考课本P6:L8~L141.5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
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
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
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1.7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提高节点吞吐量。
2)降低交换成本。
3)透明性。
第二章2.1说明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模拟交换和数字交换,布控交换和程控交换的基本概念。
答:书 21 页 2.1.2节2.2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
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2.3电路交换系统在呼叫处理方面应有哪些基本要求?答:书 23页 2.2.2节2.4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
《NO.7信令系统》复习资料教师:凌建华复习资料说明:1、复习资料中黑色字体....显示的部分是书本重点,在书本相关章节都可以找到。
2、复习资料中红色字体....显示的部分是南邮老师给的笔记,请大家认真复习。
3、《综合习题》重点见后。
第一章信令的基本概念§1.1信令的基本概念在交换机设备之间相互交换的“信息”必须遵守一定的协议和规约,这些协议和规约称为信令。
信令的基本概念:在交换机各部份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用户,交换机与交换机间,除传送话音、数据等信息外,还必须传送各种称为“信号”OR“信令”的专用控制信号,以保证交换机协调动作,完成用户呼叫的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等功能,图1.1.1表示电话交换网呼叫过程所需要的基本信号。
§1.2信令的分类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1、随路信令是指传送话音信息的通路来传送与该话路有关的各种信令,或某一信令通路唯一对应一条话路(信道)。
2、公共信道信令是将传送信令的通路与传送话音的通路分开,即把各电话接续通路中的各种信令集中在一条双向的信令链路上传送。
第二章NO.7信令系统概述§2.3 NO.7信令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1、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在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中,将NO.7信令系统分为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用户部分(UP)。
MTP由信令数据链路级(signaling data link level)、信令链路级(signaling link level)和信令网功能级(signaling network level)组成。
MTP的功能是在各信令点之间正确无误地传送信令消息。
用户部分构成NO.7信令系统的第四级,它的功能是处理信令信息。
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有不同的用户部分。
MTP进一步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信令数据链路级。
该级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
第二级为信令链路功能功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