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第1章
- 格式:ppt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试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是:政府
试题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试题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正确答案是:利益
试题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正确答案是:权威性
试题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正确答案是:社会利益
试题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系统性
试题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正确答案是:倾斜性
试题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拉斯韦尔
试题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正确答案是:药师寺泰藏
试题1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正确答案是:选择, 综合, 分配, 落实
试题1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是: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试题12: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正确答案是:利益选择, 利益整合, 利益分配, 利益落实
试题13: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正确答案是:观念, 行为
试题14: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正确答案是:直接引导, 间接引导
试题15: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正确答案是:分配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幻灯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第二节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第三节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第四节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幻灯片2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二、我们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幻灯片3在古汉语中,“政”与“策”通常分开使用。
“政”通常指“政治”、“政务”、“政权”,其本意为“规范、控制”。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策书”,如“策书教令于上,所以驱策诸下也”。
相当于“政令”、“文件”的意思。
二是计谋、策划“。
如《吕氏春秋》提到“策,谋求也”。
幻灯片4一、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公共政策,英文作Public Policy。
在公共政策学发轫和发展的历史上,美国学者对如何界定它,做了很多探讨。
幻灯片5艾斯顿(Rober Eyestone)的定义最为宽泛。
他认为:“从广义上说,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一定义的外延太宽,难以确定它的内涵。
幻灯片6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和卡普兰(A. Caplan)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强调了公共政策是一种以特定目标和价值为取向的行动计划,这是可取的,但是忽略了公共政策的其他一些本质特征。
幻灯片7戴伊的界定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
”这一定义强调了政府无为所具有的政策意义和作用,对于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很有启示;但其不足之处是忽略了政策的实施过程,忽略了决定要做的事情和实际所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着距离。
幻灯片8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幻灯片9伊斯顿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他解释说:“一项政策的实质在于通过那项政策不让一部分人享有某些东西而允许另一部分人占有它们。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科名称很多,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学科名称是用于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就像同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名字一样。
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课题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林德布罗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这是推动这门学科兴起的时代需求的特点造成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要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