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公共政策本质与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263.00 KB
- 文档页数:59
公共政策概论1、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
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
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小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重要管理手段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9、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规划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设计政策方案。
决策者对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决策的内容一般涉及原则和操作两个层面,原则层面是指政策目标的确立,操作层面是指政策方案的设计。
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
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有效地增进利益和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2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3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调控,分配)4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要素:政策目标问题方案执行评估信息资源模型?#;分析的原则:系统协调预测性原则分解综合民主)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有关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有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失灵制约政府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择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时应综合考虑两种失灵的可能性,平衡政府敢于成本和收益,最终选择是否引入公共政策以及何时引入公共政策。
一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 社会问题的定义在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中至少另一部分人同时感到不满的状态和现象2 社会问题的认定和价值标准A 社会问题的认定(事实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B 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福利,效率,公平)3 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A 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最基本的途径空间特点(非正式性,第四部门)B 三个正式部门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其缺陷三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1 政府角色定位规范理论关于公共政策理想作用范围的理论2 基本逻辑(价值标准体系,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方案的综合评价,按评判结果选优)3 争论事实层面价值层面(效率与公平)4 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类型划分(替代性,补充型)趋势(市场化趋势,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角色变迁:发展中被侵蚀,发达国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一公共政策主体1 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2 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大众传媒,思想库,公民个人)二公共政策客体1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是社会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2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A 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 从利益关系的角度进行认识,差别冲突矛盾所以需要永公共政策去调节和规范公共政策制定的根本目标是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实现三者利益的和谐C 目标群体的态度理解接受遵从公共政策的程度是决定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这一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
而拉斯韦尔本人则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Policy)•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尚无一致的看法。
学者们关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关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即为P=f (G, E),其中,P指公共政策,G指政府系统,E指生存环境。
•司图亚特•S•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概括: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关键词: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选择行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行为准则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三、公共政策的分类(The Type of Public policies)•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中的公共政策必然也是数量众多、类型各别,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政策体系。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公共政策可以作不同的分类: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总政策(general policy):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的行动准则,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全局性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等。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答案】AD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具体从本题来看,分类或类型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另外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公共决策体制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三、公共政策的构成⏹四、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概念⏹1、“政策”与“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的政治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抉择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2、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认识P183⏹公共行政学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威尔逊将政策界定为的“法律和法规”,排除了政府的大型计划、政府首脑的指示报告、会议决议文件和政府某种特定意图等政策范围;他还将政策制定、执行者限定为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缩小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主体范围。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伊斯顿强调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把指导行动的准则等同于行动本身。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 la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认为政策是一种“大型计划”,犯了同威尔逊一样的错误,“计划”可以是政策,但政策并不仅局限于计划或方案,计划只是政策的一个子类;⏹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艾斯顿和戴伊或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政策,或者是仅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
⏹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卡尔•弗里德里奇(Carl J.Friedrich):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配置公共资源、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和分配公共利益,制定和实施公共行为准则的过程和结果。
2、公共政策的本质⑴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⑵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三节市场与政策1、经济自由主义核心观点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
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
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2、国家干预主义核心观点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限制私人经济,扩大政府机能,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作业:1、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它们对公共政策有何影响?2、试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体制下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区别。
3、什么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性?它是如何影响决策者的行为?4、公共政策的功能多样性对我们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有何启示?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和类型1、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2.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3.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4.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二、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首先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际国与国之间、国内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与行为方式的依据和准则。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试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P10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核心要素?P6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表现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构成的。
”三、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1、社会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
社会利益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2、社会利益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具有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类型繁多,常常与国家政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如何理解公正政策的调控功能?P15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3、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
对中央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都直接起到了调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间接调控作用。
5、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同时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五、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P161、政策所起到的利益分配作用: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一旦某项政策付诸实践,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是一部分人获得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非但未获利益,甚至失去原有的利益。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00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文。
拉斯韦尔也被称作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
2.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美国人林德布洛姆。
00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政策一般。
2.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
3.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主要有:(1)焦点团体座谈会(2)德尔菲函询法(3)头脑风暴法。
4.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制定研究计划(3)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4)起草研究报告5.团体决策的方法包括:(1)碰头会(2)头脑风暴法(3)具名团体法(4)德尔菲法6.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五个来源:(1)文献(2)档案记录(3)访谈(4)直接观察(5)物理人工制品003 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004古代的政策研究(★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就是西周史官保管下来的一部分公文。
它实际上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的记录,其中蕴含着珍贵的政策思想。
2.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策论成为主要考核内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005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从产业革命到一战,许多思想家在自己的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