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1)

  • 格式:docx
  • 大小:25.09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3、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立法机关(或立法者)的行为的?

该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并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而为了回的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5、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利益团体的行为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利益团体的行为动机及原则也是按照“经济人”假设行事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共政策制定,实际上是对社会价值和资源(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的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第四章

1、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公共决策体制分为分权制和集权制。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中独裁制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法西斯制。

最高决策权归属于神的决策体制是神权制或君权制。

3、孔多赛标准的概念:选出在运用过半数规则的成对比较选择中击败所有人的候选人。

4、投票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

定义: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在现实中,

我们不难见到全体一致规则的例子,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决议时,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中、美、俄、英、法五国同意。

特征:●一票否决

●“帕累托最优”

缺点:●决策成本过高

●鼓励“策略行为”

两种形式:讨价还价和弃权

(2)过半数规则

定义: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能通过的规则。

特征:●决策效率高

●“少数服从多数”

缺陷:●“多数剥削少数”

●决策结果未必可靠

●投票悖论

第五章

1、自愿型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型组织、市场

强制型工具: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混合型工具: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

2、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1)政策目标

(2)工具的特性

(3)工具应用的背景

(4)以前的工具选择

(5)意识形态

第六章

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政策议

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党政机关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政策议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的过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形式是立法。

3、“摸石头过河”属于渐进政策模型

4、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动员模型

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所描述的主要是政治领袖自己提出政策问题,并把它列入政策议程的过程。

5、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政策工具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

(1)权威性——它们是经过法定的程序制定的,是一般的大政方针,因而具有权威性;(2)强制性——它们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必须得到坚决执行。

6、行政机关(政府)不仅是政策执行的主要机构,而且它有权根据基本国策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的具体化,它们要体现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出的政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