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 格式:pps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3-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V (3)最可几速率Vp解:(1)平均速率:18.32864200.5200.4800.3600.2400.12≅++++⨯+⨯+⨯+⨯+⨯=V (m/s)(2) 方均根速率37.322≅∑∑=ii i N V N V(m/s)3-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V P /395103230031.8223=⨯⨯⨯==-μs m RTV /446103214.330031.8883=⨯⨯⨯⨯==-πμs m RTV/483103230031.83332=⨯⨯⨯==-μ3-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RTV P 2=代入数据则分别为: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T=1000K 时 s m V P /1021.72⨯=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3-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μRTV32=πμ28RT V =由题意得:μRT3πμ28RT =∴T 2/T 1=83π3-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N=V V e KTm N V KTm∆⋅⋅⋅-22232)2(4ππ ∵ V p2= 2KTm ,代入上式△N=VV V ppe V V VN∆--⋅⋅222214ρπ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 又s m V P /402102827331.823≅⨯⨯⨯=- △V=1m/s (vv p =1.24)代入计算得:△N=1.86×10-3N 个3-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第 三 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3-1 设有一群粒子按速率分布如下:试求(1)平均速率V ;(2)方均根速率2V (3)最可几速率Vp解:(1)平均速率:18.32864200.5200.4800.3600.2400.12≅++++⨯+⨯+⨯+⨯+⨯=V (m/s)(2) 方均根速率37.322≅∑∑=ii i N V N V(m/s)3-2 计算300K 时,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解:s m RTV P /395103230031.8223=⨯⨯⨯==-μs m RTV /446103214.330031.8883=⨯⨯⨯⨯==-πμs m RTV/483103230031.83332=⨯⨯⨯==-μ3-3 计算氧分子的最可几速率,设氧气的温度为100K 、1000K 和10000K 。
解:μRTV P 2=代入数据则分别为:T=100K 时 s m V P /1028.22⨯= T=1000K 时 s m V P /1021.72⨯= T=10000K 时 s m V P /1028.23⨯=3-4 某种气体分子在温度T 1时的方均根速率等于温度T 2时的平均速率,求T 2/T 1。
解:因μRTV32=πμ28RT V =由题意得:μRT3πμ28RT =∴T 2/T 1=83π3-5 求0℃时1.0cm 3氮气中速率在500m/s 到501m/s 之间的分子数(在计算中可将dv 近似地取为△v=1m/s )解:设1.0cm 3氮气中分子数为N ,速率在500~501m/s 之间内的分子数为△N ,由麦氏速率分布律:△ N=V V e KTm N V KTm∆⋅⋅⋅-22232)2(4ππ ∵ V p2= 2KTm ,代入上式 △N=VV V ppe V V VN∆--⋅⋅222214ρπ因500到501相差很小,故在该速率区间取分子速率V =500m/s , 又s m V P /402102827331.823≅⨯⨯⨯=- △V=1m/s (vv p=)代入计算得:△N=×10-3N 个3-6 设氮气的温度为300℃,求速率在3000m/s 到30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1与速率在1500m/s 到1510m/s 之间的分子数△N 2之比。
1.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基础导学要点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子间的碰撞十分频繁,使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地发生改变,造成气体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
(3)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当温度升高时,“中间多”的这一“高峰”向速率大的一方移动。
要点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1.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2.气体分子速率呈“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当温度升高时,某一分子在某一时刻它的速率不一定增加,但大量分子的平均速率一定增加,而且“中间多”的分子速率值增加(如图所示).要点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1.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器壁的结果.2.气体的压强: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3.微观解释:(1)某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越大.(2)容器中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大,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就多,平均作用力也会较大.要点突破突破一:分子运动的性质自由性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除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可以认为分子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而气体会充满它能到达的整个空间无分子之间频繁地发生碰撞,使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地改变,分子的运动杂乱序性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向着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几乎相等规律性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当温度升高时,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反之,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
突破二: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微观因素①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有关:气体分子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数目)越大,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压强就越大.①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就越大,每个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时(可视为弹性碰撞)给器壁的冲力就越大;从另一方面讲,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在单位时间内器壁受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就越多,累计冲力就越大,气体压强就越大.(2)宏观因素①与温度有关: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①与体积有关:温度一定时,体积越小,气体的压强越大.突破三: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区别与联系典例精析题型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例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且为零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单位时间分子平均碰撞器壁的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D.液晶的光学性质不随温度、电磁作用变化而改变【答案】C【解析】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0,所以A错误;B.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运动,故B 错误;C.一定量的气体,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的激烈程度减小,所以在体积不变时,单位时间分子平均碰撞器壁的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C正确;D.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