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历史下册时间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_1976年)第5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导学案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时间1956年底(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7课外交事业的拓展审核人第 4 周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
3、了解中美两国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二、自主预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年10月,中国恢复在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此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加强了各国,促进了与人类进步。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年,美国总统访华,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
年,中美正式建交。
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正常化三、合作探究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原因不包括()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⑤⑥3、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A.第26届联大上B.万隆会议上C.第25届联大上D.亚欧首脑会议上4、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A.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参加万隆会议5、尼克松总统在会议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在这里“另一个时代开始”指()A.中日两国正式建交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
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姓名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八年级下册历史P1)1949.10.1 1950 1950.10 1951 1952年底 1953.7 开国 《土地 志愿军 西藏和平 土地改革 《朝鲜停战 大典 改革法》 入朝作战 解放 完成 协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年级下册历史P17) 共和国 中共 “大跃进”和 “文革”开始粉碎宪法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人帮”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年级下册历史P37) 改革 经济 提出建设 第四部 国有企业 提出党 提出建立 邓小平理论 开放 特区 有中国特色 宪法 改革 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 被确立为党的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八年级下册历史P55) 新疆 西藏 《告台湾 提出“一 台湾调整 维吾 自治 同胞书》 国两制” “三不” “九二 “汪辜 八项 香港 澳门 尔自 区成立 发表 构想 政策 共识” 会谈”主张 回归 回归 80年代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八年级下册历史P71)组建战略 研制导弹 核潜艇 香港 澳门 人民海 导弹部队 驱逐舰 成功 回归 回归 和平共处 日内瓦 万隆会议 恢复联 尼克松 中美 上海APEC 五项原则 会议 “求同存异” 合国合 访华 建交 会议举行 提出 方针 法席位 (中日建交) 中国加入WTO 第六单元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历史P89) 1、科技 东方红1号 籼型 “863 “神舟 “神舟 “神舟 神十 发射成功 杂交水稻 计划”一号” 五号” 六号”天宫对接 中近程 第一颗 装有核弹头地地导 原子弹 中近程地地导弹 (形成以宪法为 弹飞行 爆炸成功 试爆成功核心的社会主义 试验成功 法律体系) 、社会生活 年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百花齐放 举办奥运会 恢复高考《义务教 基本普及九年 百家争鸣”方针 育法》 义务教育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技术与思想文化 1、经济: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二.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②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②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可能没有人不认识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吧?一个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个是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有好多和他们一样的英雄、模范人物呢,要想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就要去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的时代。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了哪些失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还有多少个雷锋、焦裕禄式的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本课吧!讲授新课: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教师提问: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如何?1.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当时的国内形势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5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4、分析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得到的教训一、自主学习1、在探索中曲折前行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以及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进入。
1958年,中共制定“”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和。
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出现三年困难。
1961年初,中共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2、“文化大革命”年开始,党内开始出现“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形成了以江青为首的“”和以为首的反革命集团。
使得国内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陷于混乱,遭到践踏。
到年月,党中央粉碎了,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合作探究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严重失误?应该怎样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三、课堂检测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A.“四五运动”B.十年内战C.“文化大革命”D.反右斗争扩大化4、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5、有人曾经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第5课艰难曲折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
4、分析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得到的教训
一、自主学习
1、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
以及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进入。
1958年,中共制定“”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和。
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出现三年困难。
1961年初,中共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2、“文化大革命”
年开始,党内开始出现“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形成了以江青为首的“”和以为首的反革命集团。
使得国内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陷于混乱,遭到践踏。
到
年月,党中央粉碎了,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合作探究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严重失误?应该怎样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三、课堂检测
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
A.“四五运动”
B.十年内战
C.“文化大革命”
D.反右斗争扩大化
4、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5、有人曾经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在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这里的失误是指()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9、材料题:
农民伯伯乐翻天一个萝卜千斤重
水稻高耸入云天两头毛驴拉不动
请回答:
(1)材料中出现的“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
(3)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