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1994 主要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47
1、三个阶段:一、1986-1987:87版ISO9000;二、1990-1994:94版ISO9000族标准;三、1994-2000:2000版ISO9000族标准2、2000版ISO 9000组标准包括哪些核心部分?(1)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3)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4)ISO 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
3、质量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共有八大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即: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原则二领导作用即: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和内部环境。
原则三全员参与即: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原则四过程方法即: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即:将相关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原则六持续改进即: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即: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即: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4、ISO 9000:2000关于“过程”的定义是什么?定义: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ISO9000系列标准情况简介(一)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的标准范围ISO9000系列标准共包括5项标准。
它们是:ISO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19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二)ISO9000系列标准用途和分类ISO9000系列标准,根据其用途可将5项标准分为三类:指导选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用的标准、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
将其用途简述如下:1.ISO9000-1:1994标准的用途该标准主要用途是供给供需双方选择质量保证和供给供方选择质量管理标准时使用:(1)在合同情况下,指导供需双方选择和使用ISO9001、ISO9002、ISO9003质量保证标准,或指导供方在选择质量体系认证和注册时使用。
(2)在合同或非合同情况下,指导供方(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在ISO9004-1标准中选择体系要素使用。
2.ISO9001~ISO9003:1994标准的用途该三项标准是一组质量保证标准,它们是在合同情况下,供购双方签订供货合同选择质量保证标准时,或供方申请体系认证选择质量保证模式时使用的标准。
根据购方订购产品结构的特点、设计和制造的复杂性、设计成熟的程度,以及产品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选用三项标准之一。
选用ISO9001:1994标准的条件是:产品结构复杂,设计和制造复杂性较高,设计成熟程度不够,产品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当选用该标准时,供方应向购方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选用ISO9002:1994标准的条件是:设计复杂性较低,设计成熟程度较高,产品结构不太复杂,制造复杂性较高,产品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族可帮助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广泛使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1基本内容一般地讲组织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
2基本特点1。
通用性强,94版ISO9001标准主要针对硬件制造业,新标准还同时适用于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等行业,2。
更先进、更科学,总结补充了组织质量管理中一些好的经验,突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3。
对94版标准进行简化,简单好用。
4.提高了同其它管理的相容性,例如同环境管理、财务管理的兼容。
5。
ISO9001标准和IS09004标准作为一套标准,互相对应,协凋一致.3标准组成1。
ISO9000:2005作为选用标准,同时也是名词术语标准,即1994版ISO9000—1标准与ISO8402的结合.2。
ISO9001:2008标准代替2000版IS09001标准和1994版IS09001/2/3多项分标准。
3。
ISO9004:2009标准代替2000版ISO9004标准和1994版IS09004—1/2/3/4多项分标准。
4.ISO19011:2011标准代替2002版ISO19011标准和1994版ISO10011—1/2/3以及1996版ISO14010/11/12多项分标准。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族标准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术语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用或实施指南、质量保证标准、质量管理标准、支持性技术标准。
一、术语标准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是对质量管理领域所使用的质量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该标准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颁布,第一版称之为ISO8402:1987《质量--术语》,1994年第二版修订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并对其中的一些术语进行了修订。
由于质量管理领域中使用了大量的一般词汇,但这些词汇与一般词典中所定义的内容和含义均有一定的差异:标准中所采用的术语只是使用了一般词汇在某些特定方面或部分的含义和用途。
同时,各国、各地区对质量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ISO8402术语标准的目的就在于明确质量管理领域中质量术语的含义,并使其标准化,以便进行具体的操作。
ISO8402术语(来自:)标准共有67个辞条,并按逻辑关系的不同分为四类:基本术语(13条)、与质量有关的术语(19条)、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16条)、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19条)。
详细内容见附录。
ISO8402术语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理解和运用ISO9000族标准系列的前提和条件。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用或实施指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总的编号是ISO9000,其总标题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该标准共有四个分标准,其目的是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两类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或如何实施提供指南。
1)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本标准阐明了与质量有关的基本概念,并为ISO9000族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提供指南。
2)ISO900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二部分):ISO9001、ISO9002和ISO9003的实施通用指南该标准是对三个质量保证标准的实施作出的解释,以便对标准中的要求有一致、准确而清楚的理解。
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单纯依靠检验只不过是从生产的产品中挑出合格的产品.这就不可能以最佳成本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品.一个组织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组织规定的质量目标.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无论是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所有的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
这是ISO9000族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地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0族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控制过程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最初的识别市场需求到最终满足要求的所有过程的控制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例如:-—-控制市场调研和营销的质量,在准确地确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防止盲目开发而造成不适合市场需要而滞销,浪费人力、物力。
-—-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通过开展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给以后的过程造成损失。
-—-控制采购的质量。
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并控制其供货质量,确保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协作件等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外购产品而影响成品质量。
——-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
确定并执行适宜的生产方法,使用适宜的设备,保持设备正常工作能力和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影响质量的参数和人员技能,确保制造符合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