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57.06 KB
- 文档页数:3
4.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5.课件出示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四、感受人物形象1.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人。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3.出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朗读。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拓展延伸:补充《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猜猜意思学生小组探究:(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括对话、独白、旁白。
台词要以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
必要时,可以使用独白和旁白。
6.设计舞台说明。
①问题交流:什么是舞台提示?你的剧本中将用到哪些舞台提示?它们有什么作用?②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三、欣赏范例。
1.出示《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2.小组评价。
3.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总结: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四、自选编写,表演评价1.自选文中适合编写的课文。
小组内讨论,定出要改编的课文内容。
2.深入课文,编写剧本。
3.小组试演,独自修稿。
4.展示成果。
学生各抒己见: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的。
5.教师评议,相机小结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景阳冈 2 猴王出世1 红楼春趣1 口语交际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
习作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5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语文园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通过一篇篇生动的课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美好。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古诗词,也有现代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
但在文本理解、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文本理解、分析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家乡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从不同角度欣赏家乡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本理解、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家乡的民谣导入,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了解和情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家乡的美,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本中所蕴含的家乡特色和文化内涵。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
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和两篇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写的,属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风格。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联系自身阅读经历、已有知识和文白对照的方法来阅读古典名著;《景阳冈》一文选自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可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进行阅读,同时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猴王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这两篇略读课文让学生综合运用前两篇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名著阅读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能大致读懂即可,体现由学方法到用方法的过程。
在选文安排上,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意在减轻学生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
“交流平台”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做了归纳和
小结,便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词句段运用”采取多种方法巩固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同时通过猜人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四大名著”,
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4.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相应的习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技巧欠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4.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写作指导法: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阅读材料。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生动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包含了六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写景作文指导和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口语交际、汉字笔画等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学会描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3)学会汉字笔画,提高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的技巧与实践。
(3)汉字笔画的掌握。
2.教学难点:(1)课文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中情景的创设与引导。
(3)汉字笔画的复杂笔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3.示范教学法: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朗读、书写等方面的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编写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三首》、《荷叶母亲》、《鲸》和《风向袋的制作》。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现象和事物展开,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现象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写作和口语交际表达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或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多媒体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用于创设学习情境和辅助教学。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写作纸张、口语交际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课文大意。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表演诗词朗诵,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诗句、分组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透露的意境,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象征与抒情意义,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包括简笔画、诗句卡片等。
•教具:录音机、幻灯片、小黑板、白板、笔。
•材料:课本《语文园地二》第二课。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录音机播放相关诗歌片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诗句,进行简短的复习。
3.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的诗句和背景知识。
4.诗歌解读(20分钟)–分组让学生对诗句进行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抒情意义。
5.朗诵训练(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诵技巧,让学生们模仿练习并互相评价。
6.小组对话(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讨论诗句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句、总结课堂收获等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的朗诵和意义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合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和理解能力,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一、单元教学内容解读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这如同古典诗歌一般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魅力,读者阅读时要获取的核心要义也同样融在了这四句话中。
本单元,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风采和神韵,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通过四篇文章的阅读,开启经典的阅读之旅,进而从一篇文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从改写的现代文阅读走向原著阅读。
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大古典名著原著都采用古白话文叙述。
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白话文,一般是以口语为基础夹杂着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此外,四大名著故事情节的宏观架构和其所依托的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学生阅读原著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应古白话文的阅读方法,探索阅读古典名著时依托相关资源理解故事内容的策略,从而为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架起通往阅读古典名著的桥梁。
1.单元体系《草船借箭》是用现代白话文改写的文章,后面的则是原文,本单元由易到难编排课文顺序。
此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话本小说,源于古代说书人的话本,比较通俗易懂,《西游记》是取材于玄奘取经历史事件的神魔小说,《红楼梦》则是纯粹的文学创作,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审美旨趣。
教材编排的时候考虑到作品的语言风格、思想内容、社会现实意义、审美旨趣等方面的深浅程度,有梯度地编排课文学习的顺序,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
2.名著读法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突破古白话文可能造成的阅读障碍。
这种阅读障碍的主要源头就是陌生化的词语、句子和文章内容。
例如在《景阳冈》一课中“筛酒、哨棒”等词语。
“筛酒”——古人多采用发酵法做压榨酒,而这种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时候须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去除其他杂物,并随即加温。
第二单元单元教课初探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社交、习作、沟通平台、语文园地、快乐念书吧等项教课内容。
四篇课文有依据我国有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依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生》;有依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课建议:(1)教课时,指引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修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绚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名著关于增益智慧,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语文修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故事情节波折生动,人物形象绘声绘色。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课中并要联合小学生的认知实质,指导学生重点感觉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觉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课时要注意由今生发开去,注意适量拓展,指引学生初步接触原著,认识有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迪学生感觉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社交、习作、语文园地、快乐念书吧等多项教课内容。
经过选文、改编、排演、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亮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沟通平台”“词句段运用”“与日俱增” “快乐念书吧” 都从不一样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有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修养。
教课中能够第一借用范文让学生认识读后有感这类文体;指引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觉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切、详细的感觉。
建议指引学生联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余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3)指引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
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4.草船借箭 1.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2.明确文题,理解“借箭”。
3.了解人物特点。
4.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2 自主、合作、探究。
感情朗读。
5.景阳冈 1.理解课文,了解打虎经过。
2.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3.感情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4.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 课前阅读。
自读自悟。
感知人物。
6.猴王出世 1.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2.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
思。
3.了解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
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1 1.放手自学,理解课
文,了解内容。
2.充分朗读,感受语
言丰富优美。
3.理解词语,积累方
法。
7.红楼春趣 1.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
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
赏小说的技巧1 自读感悟
教师引导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1.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的特点,感受中国名
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
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放手学生选文、改
编、排练、表演。
重视评议,鼓励为
主,恰当指导,引导
学生把课文中的叙
述语言改编成人物
对话。
习作:写读后感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文体,
明确要求,掌握写法。
2.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3.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2 阅读提示及例文,了
解读后感及写其作
用。
出示范文,自主阅
读,掌握写法。
引导围绕本单元课
“好读书”的习惯。
文或同主题文章写
读后感。
引导学生自改互评。
2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园地二 1.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
在说法不同的语言的方法。
2.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
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
的人物形象。
3.理解《鸟鸣涧》,积累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