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
- 格式:docx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2
春节期间小学生的家庭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小学生最期待的假期。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小学生们可以与家人团聚,参与各种有趣的家庭活动。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春节期间家庭活动。
1. 制作年画年画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品之一,小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制作自己的年画。
首先,准备一些红纸、彩色画笔和剪刀。
然后,选择喜欢的图案,比如福字、鼠年等,用画笔将其绘制在红纸上,最后用剪刀剪出适当的形状。
制作完毕后,可以将年画贴在家中的门窗上,为家里增添节日气氛。
2. 包饺子包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小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
准备好饺子皮、馅料和蘸酱等材料后,家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亲手包出美味的饺子。
包饺子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3. 观看舞狮表演舞狮表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小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前往附近的广场或剧院观看舞狮表演。
观看舞狮表演不仅可以欣赏独特的艺术表演,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观赏完毕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舞狮的基本动作,增加互动和乐趣。
4. 制作灯笼灯笼是春节期间重要的装饰品,小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制作自己的灯笼。
可以选择红色或五彩纸张,根据个人喜好剪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再将其粘贴在竹子或金属架上,最后加上火把,点亮整个灯笼。
制作完毕后,可以把灯笼挂在庭院或房间里,给节日增添热闹的氛围。
5. 写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备的饰品,小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创作自己的春联。
准备一些红纸和毛笔,家人们可以一起讨论写什么内容的春联,再用毛笔将字写在红纸上。
写春联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书法能力,还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写好的春联贴在门上,可以为家人带来祝福和好运。
6. 家庭厨艺比赛春节期间,家人们可以举行一场有趣的家庭厨艺比赛。
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准备一道特色菜,然后由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评比。
通过这样的比赛,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烹饪技能,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一同享受美食的乐趣。
小学生简单贺卡小学生简单贺卡 21、一夜连双岁,收的是幸福的尾,开的是快乐的头;一晚跨两年,带走的是烦恼,迎来的是幸福;一节迎双喜,欢度除夕齐欢笑,喜迎春节笑翻天。
除夕夜,幸福在前方等你,快乐时时围绕你,愿你开心,好运随身!2、岁月在流淌,一叶旧月去,时光在游走,一轮新日出。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我们的脚步跨进了又一年,今天是春节,在这充满温馨和快乐的日子里,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及深深的思念,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快乐!3、美酒醇厚美,快乐不贪杯,亲情似酒浓,未饮心已醉。
水饺似元宝,吉祥馅里包,入口是吉祥,进腹化如意。
爆竹声声响,烟花步步高,春联添喜庆,幸福开口笑。
春节快乐度过,幸福留在身边,开心挂在脸上,好运四时不断!4、年复一年,真情不变,隔水隔山,思念不断;或近或远,阴晴冷暖,相依相伴,离合聚散;成败得失,如云如烟,功名利禄,似魔似仙;春夏秋冬,循环流转,苦辣酸甜,悲喜人间;岁月平淡,世事简单,快乐常在,凡心安然。
新春到,愿友平安,福寿绵延!5、新年到,拜年早:一祝快乐无忧烦恼少;二祝心情舒畅生活好;三祝青春常在永不老;四祝事业腾飞财源广;五祝身体健康平安罩;六祝爱情滋润甜蜜绕;七祝吉祥如意好运伴;八祝百事可乐心飞扬;九祝千里之志梦想圆;十祝万事如意阖家欢。
6、每一朵雪花,都绽放美好;每一盏灯火,都散发温馨;每一丝气息,都透着喜悦;每一颗星星,都闪耀吉祥;每一刻等待,都充满幸福;每一句祝福,都发自肺腑:除夕夜,祝福你快乐永远,健康永远,幸福永远!7、快乐,打开了开心的房门;灯火,映照了温馨的氛围;吉祥,飘下了洁白的雪花;美好,敲响了欢乐的钟声;喜悦,绽放了幸福的笑颜;平安,见证了美妙的时刻;惬意,跳起了自在的舞步;心灵,则发出了祝福的电波:朋友,除夕到了,祝你幸福,天天开心!8、烟花点亮绚丽的夜空,钟声敲响快乐的旋律,爆竹打击欢快的节奏,锣鼓唱起吉祥的歌曲,锅底燃起好运的火苗,水饺浮起顺心又如意,合家团圆笑声不断,年夜饭啄幸福聚集。
学画杨柳青年画作文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亲手画出一幅精美的杨柳青年画。
这不,机会终于来了!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参加了一个杨柳青年画的学习课程。
一走进教室,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画笔,墙上还挂满了精美的杨柳青年画作品,那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特点。
原来,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接下来,就到了实操环节。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木板和一张画稿,让我们先把画稿临摹到木板上。
我拿起铅笔,小心翼翼地开始描绘。
可这看似简单的线条,画起来却并不容易。
不是画得歪歪扭扭,就是比例失调。
我心里那个着急呀,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好不容易把线条画好了,接下来就是刻板。
老师告诉我们,刻板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我拿起刻刀,按照画稿上的线条开始刻。
这刻刀在我手里,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一会儿刻深了,一会儿刻浅了,一会儿又刻偏了。
我一边刻,一边不停地念叨:“小刻刀呀小刻刀,你能不能听话点呀!”逗得旁边的同学哈哈大笑。
刻完板,终于可以上色了。
我兴奋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准备大显身手。
可没想到,这上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颜色不是涂不均匀,就是涂到了外面。
我看着自己那“惨不忍睹”的作品,心里别提多沮丧了。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我的作品,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
你看,这里的颜色要淡一点,那里要深一点,这样才有层次感。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重新振作起来,一点一点地修改。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的杨柳青年画终于完成了。
虽然和那些大师的作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看着自己亲手画出来的作品,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2024春节小学生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8张)春节小学生手抄报图片春节习俗:忙年八件事忙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始。
忙年的第一件事是腊月二十四“扫房”,被列为忙年的首办之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虽然各地扫房子的习俗不尽相同,时间不一,但大都与迎春有关,都是特别重视。
按民间的旧时传说说法:扫房子还有扫除晦气的作用。
而“尘”与“陈”谐音。
腊月扫房子在唐代时候盛行,叫“扫年”。
另据宋代书籍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庭,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
”后来人们逐渐把扫房子演变成了一种过年的习俗。
第二个内容是最关键的:为了过一个丰盛的年,人们在年前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
办年货的内容除了吃的、用的、节日礼品外,还要准备过年的祭祀食品及用品、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这些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它是家家户户能否欢天喜地过好年的物质保证。
第三个内容是推汤元、做年糕。
第四个内容是为全家大人、小孩从头到脚做一身新衣、新帽、新鞋。
第五个内容是在腊月二十五日接玉帝。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玉皇天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祀天帝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第六是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第七是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京城有“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第八是过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腊月二十九夜,全家在一起置酒宴聚会,叫“小除夕”。
兔年春节祝福语1、新年到了,你将很有钱,多得拿不住,憋烂小金库,银行是你家,钱你随便花,赚遍全世界,到哪哪就发!记住这号码,准会一路发!2、新年就要到,祝福先送到。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自白我是一幅有故事的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我——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年货中的灵魂元素走进了千家万户,与人们共庆佳节。
春节期间处处充满的欢乐祥和的气氛,可少不了我的功劳。
也许大家提起我便只会想起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其实你们没有真正了解我,我的题材非常丰富,不仅是年味浓重的民俗艺术,还是天津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反正,我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我,一定会为我点赞!我今年六百岁我来自年画大家族,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間工艺品。
关于年画的起源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唐太宗的大臣魏征斩杀了泾河龙王,龙王的魂魄每天晚上都去找唐太宗报复,唐太宗不堪其扰,便让秦琼和尉迟恭把守宫门,不让龙王的魂魄进宫骚扰,后来宫里的人把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挂在了宫门上,民间的百姓也开始相继效仿,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起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春节张贴年画的习俗,以此祈求平安富足。
我们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程度各异有着不同称谓:整张巨幅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细致的叫“画宫尖”或“画三才”,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镇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
据说当时有位擅长雕刻木版的民间艺人流落到杨柳青镇,便开始制作门神、灶王年画出售,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宜雕版,有了这种工艺材料,我慢慢诞生了。
到了明代中期,因杨柳青镇靠近运河码头,工匠能够方便地购买产自南方的纸张和颜料,使得我的制作工艺更为精良,由原来的双色印刷变成了套色印刷,并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此后,我的制作工艺日益走向兴盛,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并一直延续到清代光绪年间。
到了民国初年,上海的十里洋场开始兴起,国外的石印技术引进之后,我的风头大减。
中国民间艺术年画欣赏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
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于新年张贴装饰环境,寄寓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的风格鲜明、韵味独特,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形式多样、注重情趣和造型表现,形象生动富有活力、色彩鲜艳饱满,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意愿。
民间木板年画因风俗节食而兴起,建立在社会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民俗生活基础上,真实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形态政治时代,生活情趣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和安泰,等祈福迎财驱灾避邪的愿望。
民间木板年画来自民间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重忠良,赞美人文的感情,在底层的民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承载了他们奋发的美好愿望并激励着他们。
年画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曾用名纸画花纸。
清朝时的道光年间,有文人李光廷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年画便由此定名。
虽然年画的起源各有说法,但是却改变不了年画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发的创造活动,保持着原生态本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板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年画是一本地域文化的词典,各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都可以从年画中认识到。
年画是一种文化交流、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和工具,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含着完整的中国民间精神。
年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是十分的繁荣的,也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年画作坊和年画的集中产地,如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等。
由于地域的限制及风俗民事的原因,不同的年画产地有着各自的不同风格及技法,这也使得年画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
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一神仙与吉祥物题材,基本题材表达辟邪攘灾,迎福纳祥的主题;二世俗生活题材主要表达人民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三娃娃美人类表达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在民间占有很大的比例;四故事传说类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的比重最大,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知识,接受传统道德教育。
教学设计基本信 息名称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木版年画》 河五年级上册 10 课课 1时欣赏评述课。
因为是欣赏课,图片越多越好。
因为是传统文化课,所以从意义、历史来说我觉得更好,讲出传承的重要。
重点以门神画的教材分 析观察讲版画特点。
利用讲门神故事、欣赏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后, 学生想了解制作的用具和制作方法过程,简略介绍。
对各地区、民族 版画特点的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训练能力和看录像让学生感受版画魅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欲望。
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评述能力,所以分小组分任务讨论。
学情分 析小学生对版画没有认识 复杂的构图有一部分学生能画,有一小部分可画简单些的构图。
学习时间紧,只有一节课的学习时间。
但最好两节课,这样能做。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版画的意义,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目 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
讨论。
从版画的价值、历史意义到了解 版画的学习最终目标要达到的思想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了解传统文化年画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标教学重 难点重点 难点感受版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年画的重要性和特 点。
了解制作工具步骤。
木版年画的特点。
教学策先让学生了解年画和版画的重要意义和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传略与 承的责任感,重视这节课。
让后通过看图、看纪录片进一步了解版画设计说 明的魅力,初步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
最后,通过木版年画,知道版 画的价值是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美的向往和真善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 设环节(注 一、 学习版画的重要性:概念、意义和责任明每个环节预 1、 概念设的活动 计 意 图时同学们,你知道年画是什么吗?年画是人们在过间)年张贴的有吉祥寓意的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年画里的吉祥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例如我们熟知的“连年有余”的年画。
图:连年有余。
思考:你觉得年画和普通画有什么不同?内容感觉更喜庆,色彩艳丽。
那什么是木版画呢?木版年画是在木板上刻画,上 色,然偶还印在纸上而成。
这些年画,堪称国画中的精粹!全都归纳给您!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
'蔡邕《独断》中说:'神茶、郁垒而身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
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
乃画茶、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
当时,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时逢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
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年画在此时完成了向祝福年话演进过程。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当时年画的张贴已普及于城镇居民之中,从中也可看出年画已相当盛行。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1】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2】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3】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4】
【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5】
看完了以上的小学生画的年画图片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套色木版年画技术删剪了半印半绘年画上手绘颜色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根据印刷史料记载,10世纪四川民间流通的交子
和12世纪北宋的会子说明我国早期纸币印刷运用了套色技术。
而套
版印色应用到年画复制,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保存作品是《东方朔
盗桃》(1973年西安碑林出土文物)和《四美图》等。
进入清代后,
中国形成了套版印色为主体的各种木版印刷复制技术。
明代后期,
陆续出现了年画中心产地,至清代前期呈现繁荣发达景象,形成了
自己的面貌。
套版印色程序包括刻版和印刷的过程,刻版是指稿样→刻线稿→刻各色版;印刷是指印线稿→套版印色。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
山东潍坊等大多数地方均采用这种印制方法。
有些年画作坊印完套
色版后,还要由当地画工开相(即将人物的头、脸用七、八道手工敷
粉点唇,勾眉画眼)和补空(没套印的衣饰等物)才算完活。
除此,年画制作形式还有石印年画、月份牌年画和胶印年画几种。
石印属于平版印刷,是利用水油不相容的化学原理,在石版上印出
画面来。
最初还没有照相制版,全靠在一种特制的转写纸(俗称“汽
水纸”)上描绘。
画面的深浅浓淡,也是用一种特制的网线胶片模具
将药墨擦到版面上的,所以那“擦网”的网线很粗。
但在一百多年
前却是感到很新鲜,当时并有大量的石印书出版。
“月份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单张的挂历,它是吸收了西方的形式,最初与二十四节气的“春牛图”合璧,叫“华英月份牌”,即
所谓“阴阳合历”,或用木版,或用石印。
以后又与香烟广告等结合,发展了用炭精粉擦笔的淡彩画,可以接近照片,并用照相分色
制版,成为“月份牌年画”。
在上世纪的20年代至40年代,印刷
技术进步很快,已由石印发展成胶印(橡皮版),印刷也就变成了纯
粹的复制手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曾重点抓了年画与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作为艺术的普及形式。
胶印新年画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得
到快速的发展,成为一种流传很广的群众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