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课后拓展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3)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五、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1.(2012·北京文综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2.(2012·海南单科卷·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3.(2012·上海单科卷·32)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4.(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5.《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6.(2010·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一、《权利法案》制定——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 背景:(1)历史渊源:《》颁布以后逐渐形成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阶级力量:英国的和新贵族日益强大,要求捍卫自己的权利。
(3)政治前提:1688年的“”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4)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 确立:1689年,威廉接受《》,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 意义:(1)标志着英国建立了政体。
(2)议会和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转向。
(3)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背景:“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职责。
2、形成与发展:(1)1721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2)到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上台组阁。
3、运行机制:(1)内阁全体成员对集体负责,并与在政治上共进退;(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或者宣布,重新进行选举。
三、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背景:随着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
2、意义:确保了的稳定和迅速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堂导学案1、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过往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的法院分庭抗礼。
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的法院颁布法令,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令或法令”。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课标: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
家的不同的作用。
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
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
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议会改革
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复习,了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演变历程。
英
国议会制度是中世纪贵族与国王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从18世纪开始,责任内阁制在英国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
供了保证。
19世纪后,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横
向比较,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熟悉、掌握英国的历史。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 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意义。
2.掌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知道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
3.归纳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探究出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预习案【重难点阐释】1.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是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的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
英资产阶级代议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政党制)、君主立宪制等现代政治制度在英国最早产生并发展。
2.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英国内阁:①内阁掌握实权,对议会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②政治民主化的产物。
中国内阁:①内阁无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②皇权专制的产物。
3.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变化:①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 。
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可随意解散议会。
②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
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等权力。
王权要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只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君主。
(2)变化原因: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获得统治权;②《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混为一体的混合物【易错知识点】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整理到课本和学案的相应位置1.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历程(1)历史传统:《大宪章》——英国有限王权的开始(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决了议会与国王的主权之争(3)确立标志:《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立法权转移到议会(4)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内阁(5)完善: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下民主化的趋势,选举权进一步下移探究题答案:探究一:(1)首先应成为保守党的党魁党首(2)保守党在议会下院选举中成为多数党。
(3)经女王形式上任命探究二:如果特蕾莎梅坚持脱欧,会出现两种结果:首相辞职,内阁就要下台;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女王不能左右她的决定,英国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没有实际权力。
探究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1)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2)首相由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统治者和领导者。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收获感悟: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传承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的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
从《大宪章》到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
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造。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制。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学案新人教版【考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度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
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 ---《君主制的历史》(1)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10分)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材料五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后拓展新人教版【能力提升】(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分)g26365 66FD 曽h24941 616D 慭36465 8E71 蹱~j30830 786E 确28066 6DA2 涢22793 5909 変33786 83FA 菺21369 5379 卹40568 9E78 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