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爷爷》音乐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6.89 MB
- 文档页数:32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榕树爷爷》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榕树爷爷与小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感染力,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仍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榕树爷爷》,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理解歌曲寓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情感表达。
3.对歌曲内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美好情感,培养同理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准备歌词卡片、音符卡片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榕树爷爷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榕树爷爷的雄伟景象。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描绘的榕树爷爷与小鸟和谐共生的画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针对歌曲中的生僻字词,教师给予讲解,确保学生正确认读。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和鼓励。
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美好情感。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榕树爷爷-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乐器“黄钟”的音乐特点。
2.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3.通过学习合唱曲目“榕树爷爷”,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钟”乐器的音乐特点。
2.掌握“榕树爷爷”曲目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学生身体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2.利用口语练习,帮助学生练习嗓音。
2. 课堂讲解1.解释中国传统乐器“黄钟”的音乐特点。
2.学生标记乐曲中的“黄钟”声部。
3.分析歌曲的韵律和节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节奏。
3. 合唱练习1.带领学生集体唱响“榕树爷爷”。
2.分别练习每个音部的编排练习。
3.练习不同音部的配合,形成整合音乐。
4. 总结1.回顾练习内容,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2.进行互动学习,讨论在合唱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成功之处。
四、师生互动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演唱,帮助学生理解“黄钟”乐器的音乐特点。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体验到合作精神的力量。
五、教学材料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榕树爷爷》教案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演唱,特别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理解“黄钟”乐器的程度以及歌曲编排的协作各音部的配合。
七、作业布置布置“榕树爷爷”各个音部在家中的巩固练习。
带着节奏,自己演唱同样句子,以提高音乐基本功,并巩固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延伸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还可以制作小组讲解PPT,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同时,可以在音乐生活中进行创新和探索,即学生自己设想无人唱的字会作曲的创作。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范唱《榕树爷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榕树爷爷》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南方常见的榕树为题材,歌词描绘了榕树爷爷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南方榕树的神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节奏舒展。
歌词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针对这首歌曲,部分学生可能对榕树的形象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榕树的神韵。
此外,歌曲中的假声运用和音准、节奏把握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榕树爷爷》,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聆听、模仿、演唱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榕树爷爷》,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拍子、节奏、音准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榕树爷爷》,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假声运用,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模仿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图片、音频、视频、钢琴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南方榕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榕树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榕树爷爷》。
2.聆听:播放歌曲《榕树爷爷》,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
3.学唱: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假声运用和音准、节奏。
4.模仿:引导学生模仿榕树的动作,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5.演唱: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展示:选取优秀表演组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歌曲基本信息:歌曲名《榕树爷爷》,歌曲节奏、音准等基本知识。
《榕树爷爷》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歌曲《榕树爷爷》语意深刻,其歌词书法了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与依恋。
并用拟人化的手法,隐性化地描述了榕树爷爷见证孩子们的长大。
通过孩子与榕树爷爷的“对话”,也描述了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并用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把合唱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想一想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二声部合唱中,体会榕树爷爷说悄悄“对话”依依不舍的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展示关于榕树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做好学习准备。
二、新课教学1.师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磬声,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
2.初听歌曲:师:同学们,初听歌曲,你们认为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生:(自由回答)3.复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听了几遍歌曲,你们现在会唱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好吗?4.师生齐唱歌曲《榕树爷爷》。
5.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出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吗?谁知道二声部合唱的特点?生:(自由回答)师总结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合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
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二声部合唱的要求是听起来和谐。
每一个声部的人要求就如一人唱的。
【设计意图】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演唱。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歌曲《榕树爷爷》,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设计意图】对歌曲意境和主题进行简单总结,让学生发现音乐真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真的是很美妙、很神奇。
《榕树爷爷》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榕树爷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师向学生介绍作者:
刘磬声,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
北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
2、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初听歌曲,你们认为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
生:(自由回答).
3、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听了几遍歌曲,你们现在会唱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
唱,好吗?
师生齐唱歌曲《榕树爷爷》.
4、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出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吗?谁知道二声部合唱的
特点?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合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
集体歌唱艺术。二声部合唱的要求是听起来和谐.每一个声部的人要求就如
一人唱的。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歌曲《榕树爷爷》,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本文经过精细校对后的,大家可以自行编辑修改,希望本文给您的工
作或者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希望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足的地方
请您留言提出,谢谢!!
六年级音乐《榕树爷爷》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叫做《榕树爷爷》的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依恋。
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初步做到声部和谐准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歌曲引子和尾声的二声部合唱。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我们将以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呼唤、诉说和告别为主线,研究歌曲的引子和尾声的合唱。
引子部分先研究单声部,尾声部分合唱研究之后再将声部互换练唱引子部分,循序渐进解决歌曲难点,从而学会歌曲,初步做到声部和谐准确。
五、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呼唤。
3.教师演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跟唱。
4.教师分声部教唱歌曲引子部分。
5.教师演唱歌曲尾声部分,学生跟唱。
6.教师分声部教唱歌曲尾声部分。
7.学生分组练唱歌曲引子部分。
8.学生分组练唱歌曲尾声部分。
9.全班合唱歌曲。
10.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七、教学目标1.能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初步做到声部和谐准确。
2.在聆听、演唱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合唱的美妙,并能说出歌曲二声部的特点。
3.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孩子们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与依恋。
教师对即将毕业的孩子们说,再过三个月,你们就要离开学校了。
和你们一样,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也即将毕业。
他们非常留恋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是一棵年龄非常老的大榕树。
孩子们有许多话想对榕树爷爷说,但是大榕树还在沉睡。
让我们一起来唤醒榕树爷爷吧!学生齐声读出节奏,呼唤榕树爷爷。
出示乐谱,用歌声呼唤榕树爷爷。
教师唱出旋律,要求学生听辨和师生问好的旋律是否相同。
教师再次唱出旋律,问学生呼唤了几次,哪几次的节奏一样。
学生演唱。
四次呼唤之后,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用渐强的力度表现孩子们的热情呼唤。
榕树爷爷终于被唤醒了,孩子们要对他诉说些什么呢?学生聆听歌曲范唱。
教课内容:
学习歌曲《榕树爷爷》。
教课目的:
1、经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可以娴熟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二声部合唱的特色。
教课重、难点:
经过对歌曲《榕树爷爷》的学习,学生可以娴熟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课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
一课时。
教课过程:
一、组织教课: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课:
1、师向学生介绍作者:
刘磬声,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
2、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初听歌曲,你们以为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
生:(自由回答)。
3、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听了几遍歌曲,你们此刻会唱了吗?我们大家一同来唱一唱,好吗?
师生齐唱歌曲《榕树爷爷》。
4、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找出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吗?谁知道二声部合唱的特色?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二声部合唱的特色。
合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
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二声部合唱的要求是听起来和睦。
每一个声部的人要求就如一人唱的。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歌曲《榕树爷爷》,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榕树爷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榕树爷爷》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南方常见的榕树为题材,歌词描绘了榕树爷爷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榕树爷爷的敬仰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抒情的旋律展现了榕树爷爷的雄伟形象;第二乐段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榕树爷爷的喜爱和敬仰。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特色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了解可能有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榕树爷爷》,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榕树爷爷》,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体会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榕树爷爷》,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的把握,以及对榕树爷爷形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榕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榕树的认识,引出课题《榕树爷爷》。
2.教授:讲解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5.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榕树的其他音乐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榕树爷爷》、歌曲结构、节奏、旋律特点等,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字母或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