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PPT课件《音乐四季》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18
幼儿园音乐欣赏《四季歌》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内容:本音乐教案的教学内容为《四季歌》。
《四季歌》是一首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音乐作品,旋律简单优美,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让幼儿能够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来感受四季变化的美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1.3 教学对象:本音乐教案的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大班的学生。
1.4 教学时间:本音乐教案的教学时间为一节课,约40分钟。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先与孩子们进行一些轻松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孩子们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做好准备。
2.2 引入歌曲:教师可以先向孩子们介绍《四季歌》这首歌曲,简单地讲解歌曲内容和意义,激发孩子们对歌曲的好奇心。
2.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四季歌》的音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和气息。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心中想象出四季中美丽的景色,并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来表达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2.4 歌曲分析:教师可以针对《四季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进行简单的分析,向孩子们介绍歌曲的一些音乐元素和特点,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5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创设四季不同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亲身体验四季的变化,加深他们对四季的认识和体验。
2.6 合影留念: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合影留念,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这节音乐欣赏的课程。
三、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表现、听他们的讨论和观点,以及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孩子们对《四季歌》的理解和感受。
4.1 孩子们对歌曲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如何?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歌曲的讲解和分析?4.2 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教师是否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改进?4.3 孩子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表现有哪些亮点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四季轮换》
一、教学目标
•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音乐:《四季》序曲
•教具:彩纸、笔、剪刀、胶水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四季》序曲,引导幼儿描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让幼儿感受音乐中
的四季变化。
第二步:理解(15分钟)
1.老师将彩纸切成四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并将其分给幼儿,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彩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景象。
2.在幼儿完成作业后,老师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对应季节
的颜色,一起完成季节景象的彩纸拼贴。
3.老师播放《四季》序曲,让幼儿跟着音乐拼贴出对应的季节景象。
第三步:表现(15分钟)
1.分组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在对应季节景象上,加入自己的表演,如跳
舞、演唱等。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段音乐,并根据自己选择的音乐,自由发挥表现季
节的景象和变化。
第四步:悟出(10分钟)
1.听完组内其他小朋友的表演,让每个幼儿谈谈他们所看到的季节景象
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观察季节之间的过渡。
2.导入季节的概念:让幼儿探究不同季节的区别和联系,结合自己的体
验,进一步认识四季的意义和变化。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幼儿对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希望能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四季轮换》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变化特点,能够用歌曲表达对四季的喜爱。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四季轮换》,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歌曲中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四季图片、歌曲《四季轮换》音频、节奏乐器。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布置四季主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四季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四季的兴趣。
2.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四季轮换》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四季的变化。
3.节奏练习(1)教师出示节奏乐器,引导幼儿模仿乐器声音。
(2)教师示范节奏,幼儿跟随模仿。
(3)教师与幼儿一起用乐器演奏歌曲,巩固节奏。
4.团队合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2)每个小组根据季节特点,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全体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展示团队合作成果。
(2)教师鼓励幼儿表达对四季的喜爱,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在歌曲学习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2.教师充分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4.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
(1)增加歌曲的演唱次数,让幼儿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
(2)在节奏练习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在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特点,提高创编动作的准确性。
维瓦尔第(Vivaldi)1678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他的父亲是理发师,同时也是圣马可大教堂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当维瓦尔第显露他的音乐天份时,父亲便让他在教堂里的乐团工作。
也从此时开始维瓦尔第的创作深受威尼斯音乐的潜移默化。
维瓦尔第后来成为威尼斯一所音乐学校的指导及指挥,就如同意大利其它音乐学校一样,在这所学校里收容了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给予完整的音乐教育,许多意大利杰出的音乐家都多少与这些音乐学校有关。
维瓦尔第在世时即以哥剧、神剧和奏鸣曲闻名,光是协奏曲就有四百首以上,他于27岁出版第一首作品三重奏奏鸣曲。
35岁创作第一部歌剧-乡下铜管乐队。
47岁出版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而这首曲子也最为人们所知晓。
晚年,因教会不满他过全盘世俗的生活,在大主教一声令下,禁止维瓦尔第入城。
其声望渐衰。
维瓦尔第晚年动身前往维也纳,希望自己在威尼斯“被认为过期的音乐”能受到奥地利皇帝的青睐,谁知宫廷根本不予理会。
又老又病的维瓦尔第终于在身心极度煎熬下,客死他乡,死时身无分文。
其丧礼也以贫民之礼办之。
维瓦尔第的那个时代,是我们后世称作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的时代,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着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着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着骚动、不安和疑虑。
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figured bass)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
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以及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是巴洛克时代的大事。
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
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
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氏——如赋格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等。
具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兴起的。
幼儿园大班《四季歌》教案:季节轮回,音乐启智幼儿园大班《四季歌》教案: 季节轮回,音乐启智一、引言幼儿园大班《四季歌》教案是幼儿园音乐启智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学唱《四季歌》这首儿歌,让幼儿在音乐的启发下了解四季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对季节的认识。
本文将从季节的轮回、音乐启智和幼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大班《四季歌》教案进行详细的评述和探讨。
二、季节轮回1. 春天:《四季歌》中唱到“春天来了,大地变绿”,引导幼儿感知春天的气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幼儿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感知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2. 夏天:“夏天来了,麦子金黄”,夏天是炎热的季节,幼儿可以通过歌曲感知到夏天的炎热和丰收。
3. 秋天:“秋天来了,果实累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幼儿可以通过《四季歌》感知到秋天的丰收和果实的成熟。
4. 冬天:“冬天来了,雪花飘飘”,冬天是白雪皑皑的季节,幼儿可以通过歌曲感知到冬天的寒冷和雪花的美丽。
通过《四季歌》,幼儿可以在音乐的启发下,体验到四季轮回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认知。
三、音乐启智1. 音乐的力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审美情趣。
2. 情感表达:《四季歌》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引导幼儿感受季节变化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启发思维: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构建对季节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唱《四季歌》,幼儿不仅能感知季节轮回的变化,还能在音乐的启发下培养情感表达和启发思维能力。
四、幼儿教育1. 多感官体验:《四季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季节变化的实际情况,让幼儿进行多感官体验,包括观察、动作、绘画等,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2. 合作学习:通过合唱《四季歌》,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合作中感知季节的变化。
3. 艺术欣赏: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感知季节的美好,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让幼儿在音乐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