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推断3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0.48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分类;2.了解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性质;3.能够进行有机物的推断和分析;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分类;2.有机物的命名方法;3.有机物的化学性质;4.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分类;2.有机物的命名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1.有机物的化学性质;2.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示例分析;2.实验展示教学;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4.答疑解惑。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教师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入有机物的讨论;2.讲解:分别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基本分类、命名方法和化学性质进行讲解;3.实验展示: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和分析讨论;5.总结归纳:结合实验和讨论结果,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分类、命名、化学性质进行总结;6.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教材以外的实例对有机物进行推断和分析,并结合日常生活实践。
七、教学反馈1.课堂小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2.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八、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做好笔记;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实例;3.完善实验报告。
以上为高中化学有机推断教案设计范本,具体教学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有机推断一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官能团的性质、特征反应及现象,判断含有的官能团的种类及有机物结构。
2.学生结合反应条件,能判断反应类型确定官能团的种类。
3.学生通过不饱和度的计算、分子式及反应前后的分子式的变化,确定有机物结构简式。
4.学生通过从条件、现象、用正推、逆推方法,正确分析有机推断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由反应条件、现象、分子式为突破口进行推断并规范作答;
难点:由反应条件、现象、分子式为突破口利用正推/逆推思想快速判断并规范作答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已知某芳香族化合物A(C11H12O5)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不显色。
其中I为四元环状化合物;J可使溴水褪色,且只能有一种结构;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K和L都是高分子材料。
分析A~L的结构简式,分析②、③的反应类型。
专题7 有机物的推断知识串联一、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衍变转化关系各类有机物的代表物间的转变二、有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1.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
2.通过信息给予加以推断。
3.运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推断有关有机物的分子式或其他性质。
三、有机物的推断突破口1.以官能团的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如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H4,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
2.以有机物的相互衍变关系为突破口。
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一醇一醛一酸一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3.以反应前后量的关系为突破口。
如A、B两种链状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6。
已知A和B碳原子数均不大于4,且A<B。
那么其中必有一种是甲醇。
总之,抓住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重点探究:一、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
例1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
1 mol丙和 2 mol 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12)。
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
C.CH2ClCHO D.HOCH2CH2OH【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化学事实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难度较高,区分度较高。
【例题详解】利用备选各项来正向验证,乙分子式为C2H3O2Cl,把Cl看做H,其分子式为C2H4O2,可推知分子中只有一个双键(C=C或C=O)。
而乙是甲氧化的产物,因此甲中不应有双键。
故排除B、C。
又因为,甲经水解可得丙,而HOCH2CH2OH不能水解,所以排除D。
【答案】A【特别提示】①一般推结构类的题目,要求逻辑严密,如果按题目的一般方法去推断,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因此,要巧解速解。
本题利用备选答案来正向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②把Cl看作H,可使乙的分子式转为考生熟悉的C2H4O2,进而推知分子中只有一个双键(C=C或C=O),排除B、C选项,这种转换能降低题目的难度,值得考生借鉴。
高三复习课《有机物推断》的教学设计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系统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面对高三总复习具有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要提高高三复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益, 教师研究近几年高考的要求和命题方向,并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做到事半功倍,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外,还要研究近几年高考的要求和命题方向,并讲究复习的技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点。
在复习中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教师归纳、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
教会学生应对有机推断题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
一、2011年《高考考纲》对有机化学基础部分的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
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化学有机结构推断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2.掌握有机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烷烃:碳氢化合物- 单、双、三键: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功能团:羟基、羰基、羧基等2.结构推断的方法:- 分子式推断:根据分子式判断分子中元素种类和数目- 光谱数据推断: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推断结构- 反应性推断: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推断结构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有机化合物的案例引入有机结构推断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基本结构介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3.结构推断方法:分别介绍分子式推断、光谱数据推断和反应性推断的方法。
4.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光谱数据,让他们通过分析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5.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推断出化合物结构。
6.拓展应用:讨论有机结构推断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结构推断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结构推断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质疑环节:设计一些结构推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结构推断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口头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结构推断经验和方法。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论,加深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作业成绩: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结构推断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有机化学推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对所复习的知识缺乏条理化、系统化,对待此类习题的解答抱有侥幸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①对官能团的衍变不熟悉没有构建有机的知识网络;②对题目的信息处理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③对解题的思路缺乏条理性。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归纳、启发、讨论、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的转变,掌握解题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构建有效的有机知识网络;(2)掌握解答有机推断合成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严谨的规范答题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总结近5年高考有机推断题,得出有机化学推断的规律方法和技巧。
(2)结合考纲和考试热点,加强学生对有机推断考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有机化学复习的兴趣,树立答题的信心(2)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2、掌握解答有机推断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空间想象能力,对信息的迁移、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了启发、归纳、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实了课堂容量。
四、媒体运用电子白板投影仪五、教学过程[课前小测][投影展示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明确高考考查的常见形式及重点,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迅速提升到高考复习的水平。
[投影展示2018年考纲要求] :明确今年高考的知识点和热点。
[教师讲授];有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多以框图的形式给出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反应类型,分析各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所含官能团,判断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给出一些新知识和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⑴简单型-数⑵复杂型-算热度:难度:方法:C 3H 6O 2[练习1]HOCH 2CH 2CHO 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分子式★★★[12·8(1分)][14·8(2分)][17·2(6分)]【归纳】天津卷-有机考什么?[例]CH 2CH 2CHO 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OH 2. 官能团名称★[12羧基、羰基13羟基14羰基、羧基]★注意条件“含氧”或“不含氧”羟基、醛基热度:难度:方法:CH=CHCOCH 3CHO[练习2]写出有机物分子内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醛基、羰基[15 羧基、醛基16 醛基17 羧基]★★★★★[12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2分)][13 ·加成反应(1分)][14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2分)][15 ·取代反应(1分)][16 ·取代反应、消去反应(2分)][17.加成反应(选择题6D)]4. 反应类型★★☆热度:难度:方法:比结构、看条件、完整答“XX 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讲解教案主题:有机推断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机推断的概念,掌握推断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一、引入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它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推断是一种通过分子结构和性质来确定有机分子结构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数据和化合物的性质来推断出其分子结构。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有机推断的方法及应用。
二、理论知识1. 有机分子结构的推断:通过观察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分析、元素含量和分子式等数据,可以推断出有机分子的结构。
常用的推断方法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等。
2. 实验数据:通过观察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比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以及化学性质(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性等)来推断其结构。
三、案例分析以乙醇为例,通过以下数据来推断其结构:1. 分子式为C2H5OH,熔点为-114°C,沸点为78.29°C;2. 在NaHCO3溶液中发生发泡反应;3. 在Na直接还原条件下生成乙烷。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乙醇的结构为CH3CH2OH。
四、练习1. 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O2,沸点为169-171°C,元素分析结果为C:40.00%,H:8.05%,O:51.95%,请推断其结构。
2. 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稀硫酸中加热可生成乙烯和CO2,它的分子式为C6H6O3,结构中含有羧基和苯环,请推断其结构。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有机推断的方法及应用,掌握推断有机分子结构的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多做练习和实验,进一步提高有机推断的能力,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学案49有机合成与推断[考纲要求] 1.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点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目的利用__________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化合物。
2.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的构建和__________的转化。
问题思考1.能否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有机合成过程?知识点二逆合成分析法1.原理将____________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再由此中间体倒退找再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__________和最终的____________。
2.以草酸二乙酯的合成为例,采用逆合成分析法,确定每一步的中间体。
问题思考2.请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逆合成分析法示意图。
知识点三有机推断问题思考3.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种类?一、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1.官能团的引入(1)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有哪些?(2)引入羟基(—OH)的方法有哪些?(3)引入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方法有哪些?(4)引入—CHO的方法有哪些?(5)引入—COOH的方法有哪些?2.通过哪些有机反应类型可消去不饱和键、羟基和醛基?3.有机合成中,卤代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典例导悟1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研究部门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
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推断自学导航【学习目标】1、巩固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初步了解有机推断题型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有机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习过程预习检测一、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方程式)1.掌握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分析其结构和类别:⑴能使溴水褪色的官能团有;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有:;能使以上两种官能团都褪色的官能团有;⑵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官能团有。
⑶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⑷能与Na2CO3溶液作用的官能团为:;能与NaHCO3溶液产生CO2:;⑸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或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的官能团;⑹与少量稀碱溶液混合,滴加酚酞,微热,使溶液红色变浅⑺能与H2加成的有机物包括:;⑻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包括:;2.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⑴烃基与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①R-OH呈中性,C6H5OH呈性(苯环对-OH的影响)②不和溴水反应,而C6H5OH和浓溴水(过量)作用产生 (-OH对苯环的影响)。
⑵烃基对烃基的影响(如甲苯):①-CH3受苯环影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②苯环受-CH3影响而使位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
2.关注外界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如:⑴卤代反应的三种条件;⑵卤代烃的两个性质;3.注意有机物间的相互衍变关系,善于联想发散、触类旁通4.注意有机反应中量的关系(如式量相差2、14、16、32等数值)5.掌握官能团的转化关系(1)官能团的引入:①引入双键:a.通过消去反应得到双键,如b.通过氧化反应得到,如。
②引入-OH:a.加成反应:烯烃与水的加成,醛、酮与H2的加成b.水解反应: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醇钠(盐)的水解③引入-COOH:a.加成反应:醛的氧化;b.水解反应:酯、蛋白质、羧酸盐的水解④引入-X:a.加成反应:不饱和烃与HX的加成;b.取代反应:烃与X2、醇与HX的取代(2)官能团的消除:①通过加成可以消除不饱和键;②通过消去、氧化、酯化可以消除羟基③通过加成(还原)或氧化可以消除醛基;④通过水解反应消除酯基(3)官能团之间的衍变。
2021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有机化学根底?导学案第三节?有机推断与合成?第二十周考点1:有机合成的过程1 官能团的引入和推断1根据反响条件确定官能团3根据反响类型推断官能团4官能团的保护:如双键、酚羟基等在转化中的保护。
5碳骨架的增减,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
2 有机合成中的成环反响1、2021·新课标Ⅱ卷立方烷具有高度的对称性、高致密性、高张力能及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合成立方烷及其衍生物成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
下面是立方烷衍生物I的一种合成路线:答复以下问题:1C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
2③的反响类型为,⑤的反响类型为。
3化合物A可由环戊烷经三步反响合成:反响1的试剂与条件为;反响2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响3可用的试剂为。
4在I的合成路线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填化合物代号。
5I与碱石灰共热可转化为立方烷,立方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个峰。
6立方烷经硝化可得到六硝基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种。
2 2021·新课标Ⅰ卷AC2H2是根本有机化工原料。
由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局部反响条件略去如下:答复以下问题:1A的名称是,B含有的官能团是。
2①的反响类型是,⑦的反响类型是。
3C和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4异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顺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填结构简式。
6参照异戊二烯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种由A和乙醛为起始原料制备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
3 2021·新课标Ⅱ卷聚戊二酸丙二醇酯olD可与1mol NaOH或2mol Na 反响。
答复以下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响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响类型为____________。
〔5〕G是分子式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