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4.1神奇的地球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4.1神奇的地球教案1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了解海洋与陆地的比例,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能力:能从地图上判读大洲、海洋。
态度:通过了解和学习感受得球的巨大与美丽。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从地图上判读大洲、海洋。
教具准备:地球仪、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以前的学习,可以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那么你可知道地球家园上分布着哪些东西呢?(学生自由发言)太多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地球更多的知识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地球。
2.板书:神奇的地球3.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环绕地球赤道一周约4万千米。
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5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完?学生计算(800)。
这么长时间,我们不可能亲身去每一个地方观察探索,那么就借助其它资料来了解。
二、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1. 认识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展示课件图片:我们观看这些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学生发言:大、美)。
这些图片可分为陆地图片和海洋图片。
同学们看地球仪,大家看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海洋的面积大)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2%而陆地的面积仅占28%,同学们看图片,(指导同学看图)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因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见地球卫星照片)同学们看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
2.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可分为大洋与大洲。
请你在《世界大陆分布图》上分别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生动手找)看图片共同回答。
用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将它们区分出来。
(学生动手涂画)请将它们分别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学生填表格)根据相关资料认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
(学生观看资料)请你按面积的大小给大洲和大洋排序。
(学生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做游戏。
2019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4.1 神奇的地球教案2 冀教版教学目标·态度:通过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学生懂得热爱地球,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的道理,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涵义。
·能力: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
·知识:知道地球的伟大,地球孕育了全人类,是人类的母亲。
了解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没有地球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也不会有人类现在的繁荣,更不会有人类的明天。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矿藏、世界各地的著名风光、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
2.教师准备:地球仪,世界海陆分布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图、我国及世界环境问题的录像片等相关资料。
3.作课件教学设计过程1.图画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以同学们熟悉的图像、图片导入,为学生自主地想象、发现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留下足够的空间。
通过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图,感受地球的博大与神奇,感受地球的伟大与无私。
2.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并引导学生寻找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分工合作,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更加实质化。
3.学习生活化、活动化,引领学生感受生活虽然人们天天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只有结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才能说得更加到位,也才能真正焕发出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地球的热爱与感激。
所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每天最普通的吃穿住行着手,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
允许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和充分的自主权。
如通过拼图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情况,即: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地理风貌,著名的名山大川等,体会这些都是地球给人类的礼物,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自己去发现和论证地球给予我们的一切。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地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地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和构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内部构造、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地球、爱护自然资源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内部构造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学会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面貌、内部构造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构造的解析,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地球的基本面貌、内部构造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2.视频素材:准备相关视频,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资源利用。
3.小组讨论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美妙之处。
提问:“你们对地球了解多少?”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内部构造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通过课件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资源利用。
3.操练(10分钟)针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知识,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神奇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地球的形态和其中的自然现象。
2.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态和自然现象。
2. 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
3. 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环保和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幻灯片。
2. 绘画纸、彩色笔。
3. 地球仪、植物、动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看图片,询问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看法。
2.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以“我眼中的地球”为主题。
二、讲授(30分钟)1. 介绍地球的自然现象,如水、气候等。
2. 讲解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分别展示植物和动物模型,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动物为植物传播花粉等。
4. 介绍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心自然环境,保护地球。
三、练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解自己的环保理念和行动。
2.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眼中的环保场景,展示作品。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涵盖地球的形态和自然现象、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义。
2. 课堂小结并鼓励学生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1课神奇的地球(第一节、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第二节、大洲和大洋)一、情趣导入讲授新知3分钟1、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是谁?(引出本课)好!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进入本课《神奇的地球》1、对地球的认识(1)地球是一个两级小中间大的扁球体。
(他就像一位怀孕的妈妈。
赤道就像是她的腰带:4万千米。
)(2)地球上有水、空气、植物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是唯一的)(3)地球为什么被称为水球?我们要认识地球首先要认识她的“地”和“水”。
(4)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二而陆地只占三分之一。
2、大洲和大洋(1)为了更好的认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人们把他们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我们的祖国在哪个大洲?小组活动一:将小组中的海陆分布图填写清楚。
(2)根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给他们排序?(由大到小)大洲顺序:亚洲、非洲、学生作出回应:祖国、地球展开联想、作出回应。
原来地球是这个形状的回答:因为地球上水多。
在太空中他是以蓝色为住的星球。
(看一看地球仪的主要颜色)“地”是指:陆地“水”是指:海洋我们的祖国在亚洲,我找到他的位置了。
亚洲4400平方千米非洲3000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平方千米欧洲1000平方千米大洋洲900平方千米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确排序。
结合学生知识引出本课培养学生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结合图片了解大洋和大洲找出重点知识引起兴趣加深印象交流合作、做出总结,认识本课难点。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神奇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2.认识不同的地球资源,且知道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
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念混淆,需要进行多次解释和实验的帮助。
三、教学准备1.电脑与投影仪;2.地图;3.动画视频:《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地球自转模拟》;4.实验装置:地轴倾斜实验装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地球的公转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情况,并引出地球自转的话题。
2. 自转与公转教师通过投影地球的图片,向学生讲解地球的自转规律,明确表达地球24小时一天的自转周期及自转的方向。
接着,再播放《地球自转模拟》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规律。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比如“人感到白天的原因是什么?晚上呢?”3. 地轴倾斜实验通过进行地轴倾斜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地球的轴线是否倾斜,倾斜的程度如何。
4. 认识地球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现代社会中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依赖哪些资源来维持生活。
以地图为依据,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地球资源,让学生告诉你在当地能发现哪些资源。
5. 环保意识通过讨论地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保护地球。
老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垃圾不能乱扔?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作业安排1.学生可写一篇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的文章;2.布置一篇有关实现环保之路的文章;3.自主查阅有关地球资源、地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献,做出简单的书评或者总结。
六、课后反思1.有些学生在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上出现了混淆,下一次老师应该多给学生解释,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
冀教版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 1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学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教学重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指导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准备:“古代文明成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河哺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一、问题引入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多媒体课件大河哺育的文明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著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考: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师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列举两河、尼罗河、定期泛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组观察教材P3图片;讨论:“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介绍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文明?课件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讨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三、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一、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天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神奇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为地球公民的身份。
2.知道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性,初步掌握地球运动和地球的四季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探寻世界上各种奇妙的自然景观。
4.提高学生的自然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了解什么是地球2.探究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性3.学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四季变化规律4.探索世界上的自然景观:耶稣像、亚马逊雨林、尼亚加拉大瀑布等5.提高学生的自然环保意识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观察不同天气下的地球表面特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汇报法:学生分组进行世界奇观的研究汇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知识点引导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趣味游戏和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开始阶段1.一分钟自我介绍:学生互相认识并以此打破冰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辨认术语:让学生了解一些新词汇,比如“地球”,“耶稣像”,“亚马逊雨林”,“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3.导入教学:通过查找资料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阶段第一部分:了解什么是地球1.给学生讲授地球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简单的视频展示和实际观察,让同学们初步认识地球的构成和特性。
第二部分:探究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性1.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究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性,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资源分配。
2.观察一下不同季节地球的变化,从根源上解答同学们对地球变化的疑问。
第三部分:学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四季变化规律1.同学们用生动的课件以及照片和简单的影片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2.利用三维仿真装置,通过让学生亲自调整时间和位置,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精神。
第四部分:探索世界上的自然景观1.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自然景观,比如耶稣像、亚马逊雨林、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4.1《神奇的地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地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生态环境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实例和图片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2.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爱和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3.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工业污染、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的魅力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地球仪、模型等教具。
3.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感受地球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等。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地球的重要性。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地球》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习明白地球的伟大,地球孕育了全人类,是人类的母亲。
练习设计:
填空:
1、地球是个庞大的------------,围绕地球赤道一周约为----------------。
2、南极大陆上建有我国的 ---------------,、----------,那儿有中国的科
考队员在进行各种科学探究。
3、-----------是南美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
全长 ------------。
4、非洲第一高峰是------------,主峰是-------------,海拔5895米,被当
地人称为“-----------”
5、--------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被称为重要的国际河流,航运价值
专门大。
你明白下列景观在那个大洲吗?
乞力马扎罗山--------- -多瑙河----------
亚马孙河--------------- 阿尔卑斯山--------
尼罗河-----------------撒哈拉大沙漠-------------。
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
1.神奇的地球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学生懂得热爱地球,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的道理,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涵义。
能力: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
知识:知道地球的伟大,地球孕育着全人类,是人类的母亲。
了解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没有地球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也不会有人类现在的繁荣,更不会有人类的明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地球上有水、空气和茂盛的植被,她用博大的胸怀养育了人类,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回答)
二、指导探索
1、出示《世界大陆分布图》
要了解地球,首先要认识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
请你在《世界大陆分布图》上分别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用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将他们区分出来,然后分别填入表格中。
2、小游戏:根据课前各小组查阅的资料,给七大洲和四大洋排序,并说一说它们各自所在的半球。
3、拼地图,看世界
介绍你喜欢的国家,在哪个州,有什么特点。
4、各大山川多姿多彩
把收集的各国图片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师小结:大自然美丽、神奇,赋予了人类生命的活力,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珍视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让世界更加绚丽斑斓。
三、布置作业
四、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和景致独特的地形地貌,你喜欢哪些?收集资料做个世界风光画册吧!下节课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