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学生能够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掌握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展示通电螺线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它与条形磁铁有什么相似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它们的极性都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改变电流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会改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电磁铁特性1. 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它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电生磁》教案5篇第一篇:《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奥斯特做的实验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顺时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看第二个图,我们把电流切断,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发现当电流切断时,小磁针不会发生偏转,说明直导线周围没有磁场.观察实验,当改变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时,发现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回答: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由原来的顺时针变成逆时针.得出,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提问:手电筒在通电时为什么连一个大头针都吸不动? 这是因为它的磁场太弱了.那如果我们把导线绕成一个线圈,然后再给它通电,那么线圈都有电流通过,且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就会强得多.那么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它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条形磁体)通过演示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那么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有关,当电流方向改变,其极性也改变.)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它的极性呢? 安培定则。
(电流方向,线圈的绕法)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北极.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电生磁一、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电流方向②线圈绕法四、安培定则。
电生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的概念,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电生磁的概念2. 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3. 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生磁的概念,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3. 运用分析讨论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开关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新课:介绍电生磁的概念,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展示多个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生磁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验证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生磁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电生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新课:介绍电生磁的概念,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能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能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 能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
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导线、开关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偏转的原因。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用磁感线描述其磁场。
通过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具有磁性,且磁性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4.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及极性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运用磁感线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分布,并确定其极性。
3. 解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篇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2《电生磁》教案设计】20.2电生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点:知道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绘磁场的分布。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认识磁场的存在。
三、学生情况分析电流的磁效应是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全新的知识。
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器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演示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让学生讨论描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态,也能达到学生探究的目的。
四、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导线,一节干电池,一个小磁针演示实验:学生电源,螺线管,小磁针【篇二:【初中物理】20.2电生磁】20.2电生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直导线电流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重点1.奥斯特的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奥斯特实验器材一套、通电螺线管、小磁针、投影仪、大头针、微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师]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生甲]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生乙]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2.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还想知道关于磁的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生甲]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发生偏转吗?[生乙]还有什么物质能产生磁场?[生丙]电现象和磁现象有联系吗?[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在以后的学习中仍需要这样.你们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节课需要探索的内容.二、进行新课第三节电生磁[板书][师]先看课本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再演示,要仔细观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演示]在小磁针上面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生甲]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生乙]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生丙]当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时,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生丁](讨论的结果)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生戊](讨论的结果)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鼓掌给予鼓励.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电流的磁场.(一)电流的磁场[板书][师]这个实验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我们也研究研究,说出你们的做法和观察的结果.(学生们把直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看小磁针的变化)[生甲]我们组弯成三角形,通电后小磁针偏转,周围存在磁场.[生乙]我们组弯成正方形,通电后小磁针偏转,周围存在磁场.┇[生丙]我们组把直导线缠在铅笔上,然后抽出铅笔,再通电,小磁针偏转,周围存在磁场. [师]这种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的螺线管也叫线圈,它能使各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实际中用途就大,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板书][师]我们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我们每组还是先提问题,再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生甲]我们已了解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生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学生们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生甲]我们组是把一些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通电后小磁针偏转.画图并标出小磁针北极的方向,然后用曲线连起来.[生乙]我们组是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细螺线管通电,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师](每组中请一位学生)现在把你们记录下小磁针指的方向在(微机)图中标出.还有是把你们的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放在投影仪上(从屏幕上可直观显示出来),得出什么结论?[生甲]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通电,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板书][生乙]我们组是把一些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记录下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每个小磁针北极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描出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这样就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两极.[生丙]我们组是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找出判定的办法.[生甲]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教师根据学生结论板书)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板书][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否想出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普遍规律.看课本图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你们又怎么说?[生甲]我用右手把一个通电螺线管夹在腋下,如果电流沿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方.[生乙]一根直导线电流是从左向右流动,把它从前向后缠成螺线管,n极就在螺线管的左边. [生丙]这个方法不准确,如果缠螺线管是从右向左绕,或从上向下绕,将不是这个结论. [生丁]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虽有不同的看法,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用学生的方法能判断出螺线管的两极,这个方法叫安培定则.那么怎么才能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试试看怎么做?[生甲]我们组是将直导线多绕几圈,通电后能多吸引几个大头针,说明这个方法可以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生乙]我们组是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就能吸引更多大头针,这表明插入铁芯能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师]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我们来制作一个电磁铁.三、小结和学生们一起小结,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电生磁一、电流的磁效应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篇三: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电生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生磁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电流中的电子在运动时,会产生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感应。
电生磁是电磁学的基础,也是电机、发电机等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
2. 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材料1.直流电源;2.导线;3.磁铁;4.铁丝。
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接通,调整电压为适当值;2.将导线绕在磁铁上,形成一个线圈;3.将铁丝放在线圈中间,使其与导线垂直;4.观察铁丝的运动情况。
3. 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2.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垂直;3.当铁丝放在磁场中时,会受到力的作用,产生运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生磁现象,加深对电生磁的理解;3.讨论法: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让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1.学生对电生磁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铁丝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让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电生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电生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电流和磁场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掌握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内容:- 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安培定律和毕奥-萨法尔定律;- 线圈和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3.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电生磁现象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兴趣;- 理论讲解:介绍电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安培定律和毕奥-萨法尔定律的原理;-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验证安培定律和毕奥-萨法尔定律;- 应用拓展:通过展示电磁铁的原理和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电生磁的应用领域,并讨论其中的科学原理;- 总结归纳:总结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梳理课堂重点。
5.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实验报告和讨论记录;- 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表现;-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
二、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示范法引入电生磁现象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改进:1. 实验环节设计不够充分:在实验探究中可以增加一些扩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分析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2. 应用拓展不够充实:在应用拓展环节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电生磁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通过展示实际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的实际运用。
“电生磁”教学教案“电生磁”教学教案(通用5篇)“电生磁”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二、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三、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开关五、学具: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
(共13套)六、教法: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七、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八、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二、新课: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
(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出示图片3)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
(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电生磁教学设计(优秀6篇)电生磁教学设计篇一《电生磁》教学设计永久镇中学孙桂芬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
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校系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中学,学校硬件配备较为齐全,强化班级建设,突出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初二的学生心智已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五、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演示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电生磁”现象和安培定则,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以旧引新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生磁的现象,掌握奥斯特实验及其表明的结论。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生磁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难点: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直观。
2. 实验器材:包括电池、导线、小磁针等,用于进行电生磁的实验。
3. 教学视频:播放奥斯特实验等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配合实验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演示电生磁的简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新课教学: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生磁的现象。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与电生磁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相关应用,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进行随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生磁的现象和原理,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加深了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2节电生磁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直导线电流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多媒体课件、纸盒吸铁魔术道具、电源、导线、小磁针、圆筒、硬纸板、铁屑。
一、情景导入教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
到底磁是否能生电?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二、合作探究电流的磁效应提出问题观察实验中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的情况。
电源和导线的作用是什么?小磁针有什么作用?演示实验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放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断电,小磁针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触接,小磁针有什么变化?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交流讨论产生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1)直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说明: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导线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提出问题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呢?比如: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怎样增大磁性呢?演示实验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与电源相连通电后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0.2电生磁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生磁的现象,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他们还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的现象,我准备了电池、导线、磁铁等教具,让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自操作。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电生磁的概念,并展示了电生磁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对电生磁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验操作:然后,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套电池、导线和磁铁等教具。
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自操作,观察到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产生磁场,导线周围的磁铁会被吸引或排斥。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电生磁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生磁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孩子们的实验操作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会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些电生磁的实验,或者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电生磁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生磁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来引入电生磁的概念。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生磁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
3. 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生磁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电磁铁的磁场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 运用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电生磁现象。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电流表,磁针,导线,电池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电生磁现象。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1. 电生磁现象的定义和原理:(教师讲解电生磁现象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 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3. 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应用实例,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验与观察】1. 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现象,如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2. 电磁铁的磁场分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场分布,如使用小磁针指示磁场方向。
)【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电生磁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电生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流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学情分析】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课程资源】
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三节(带电池座)、塑料圆筒一个、导线若干。
(分12个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
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
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演示奥斯特实验
演示试验:奥斯特实验
学生观察,完成填空练习,总结现象和结论
试验过程
⏹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填会或不会);
⏹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
⏹说明:.
⏹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
⏹说明:。
总结奥斯特实验:
.现象:导线通电后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
结论: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电流具有磁效应
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播放奥斯特实验的操作方法。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
教师提问:看了这个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
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
设置问题过渡:
后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
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
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学生回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办法。
)。
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猜测: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什么有关呢?
生猜
学生: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
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
出示投影,让学生熟记安培定则。
学生练习:将长直导线缠绕在黑色的胶管上,假设电流从螺线管的左流入右流出,应该怎样判断?如果电流从螺线管的右边流入左边流出呢?再改变螺线管的缠绕方向试试看?
教师,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小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线圈的绕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三、交流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知识,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体会。
2.布置作业:
(1)反馈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2)知识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门锁。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