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华版)
- 格式:ppt
- 大小:744.00 KB
- 文档页数:1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一、背景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④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主要不同:两国现代化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⑴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⑶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⑷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两个条约的侵略要求有何不同,分析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⑴不同①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②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⑵原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
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脉络图)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战争的原因及导火线A.原因:日本在走向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夺取中国的、占领,进而征服的对外扩张政策。
B.导火线:朝鲜爆发,日本以“”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
2、甲午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日本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偷袭,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进行了。
爱国将领:(1)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军偷袭,英勇反击。
海军提督身负重伤仍坐阵“”舰,用重炮轰击“”号。
(2)“”管带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舰“”号,壮烈殉国。
3、甲午战争的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
条约规定:(1)中国割让、及其他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3)开放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
(5)后来,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还中国的。
4、甲午战争的影响:(1)列强的势力深入到中国。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巨额的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
(2)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的破产。
(3)日本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
俄国在扩张势力,纠合、“干涉还辽”。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义和团运动A.发展: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了席卷中国北部的,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的策略。
B.简介:义和团,又名,原是民间的结社组织。
他们习武练拳,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898年,义和团提出“”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势力遍及。
C.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2、八国联军侵华A.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下,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义和团还向北京的和发起猛烈进攻。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根源:明治维新及逐渐形成的“大陆政策”(朝鲜、东北、台湾、中国、世界)(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要求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
2、过程:(1)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黄海海战。
(3)战场:由海外到海内,由海战到陆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编练新军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二.义和团运动(1898年—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2、概况:(1)口号:“扶清灭洋”(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4)主要活动:先地方——后北京(5)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地点:廊坊——大沽3.启示: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不能不提不出科学的纲领、统一组织和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的宗教信仰,所有最终失败。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相关素材一、庚子赔款始末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屈膝投降。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 年是旧历辛丑年,因此近代史上把这个条约叫做《辛丑条约》。
条约中的赔款是赔给1900 年侵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
1900 年是旧历庚子年,因此近代史上把这次赔款叫作“庚子赔款”,得到庚子赔款的共有14 个帝国主义国家。
《辛丑条约》共12 款,其中第6 款规定中国向列国赔款白银450000000两(指海关两,下同)。
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 两、德国90070515 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 两、日本34793100 两、美国32939055 两、意大利32939055 两、比利时8484345 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 两,其余的43 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
年息4 厘,分39 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 两。
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列强通过庚子赔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和财政命脉,攫取了中国的主权。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
但到1904 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 年7 月2 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 两。
1909 年,美帝国主义为欺骗中国人民,缓和人民群众的反美情绪,维持对中国的半殖民地统治,宣布“减免”庚子赔款的大部分款项。
其中一部分作为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用此吸引中国学生留美;一部分用来在中国办学校、医院及其他所谓慈善事业,比如清华大学就是用庚子赔款创办的。
后来,日本、英国、法国也纷纷效法美国,利用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钱,在中国开办一些学校,用殖民地奴化思想来麻醉中国人民的意志,培养驯服他们的奴才,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日本制定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有军国主义残余)。
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说起义。
经过:1894年,日本偷袭清军的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有旅顺大屠杀;黄海战役;威海卫等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结果: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华建厂。
在列强的干涉下中国支付“赎辽费”,日本交还辽东半岛。
影响:①中华民族陷入及其深重的危机;②(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
俄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③清王朝开始军事改革;④中国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⑤使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商品输出(列强侵华趋势)↓背景: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北京。
(1900―1901)结果:战败。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沉重的经济负担。
共11国签订②在北京设使馆区;——国中之国(享受更多自主权)。
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处于被列强控制。
④惩办“首祸诸臣”。
——沦为列强的工具。
影响:①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完全形成;②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两种矛盾趋于合流。
不同时间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
《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
而《马关条约》签订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