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精)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2
XIANGCUNKEJI 2017年4月(下)67真正的生态猪肉。
2.2农户独立运作模式农户资金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养殖规模较小,农户一般会选择承包附近的荒山、荒坡进行饲养,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可选择当地的地方品种进行放牧式饲养,条件允许的可以引进品种优质的公猪与当地野猪杂交后代进行肥育。
猪只喜欢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因此,可以在猪只经常活动的区域修建供猪吃食、睡觉的大棚,猪种可在山上采食鲜草,晚上提供适量精饲料,可完全采用自繁自养的原始养殖方式,以生产出生态猪肉。
农户还可以通过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兴办农村养猪场,利用好农作物秸秆等饲养生态猪。
3结语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关注度的加大,生态猪养殖技术日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
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要点,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提高生态猪养殖效益,推动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1]张玉纯.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6):82,75.[2]郭雪靖.高效生态猪养殖模式[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3):94.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章萌(株洲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站,湖南株洲412000)[摘要]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水产食品;质量安全;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12-67-2水产食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盈利大项。
但是,国外对于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关注度在日益提高,各项安全检测措施也在不断强化和完善。
与此同时,我国在水产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框架。
但是,我国与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差距,亟待奋起直追。
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一、引言随着养殖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与评估,旨在提供有关养殖水产品安全的关键信息。
二、方法为了分析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采样:我们在不同地点的养殖场和水域中随机采集水产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我们从采集的样品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样品处理,以去除可能的表面污染和杂质,确保测试准确性。
3. 重金属检测: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和铬等进行检测。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标准,评估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水平和风险。
三、重金属污染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以下是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1. 铅(Pb):我们的检测显示,在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铅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
这意味着这些样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2. 汞(Hg):汞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然而,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汞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3. 镉(Cd):镉是另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可能对养殖水产品造成污染。
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在部分样品中,镉的含量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
4. 铬(Cr):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铬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然而,个别样品中铬含量超过了限制标准,需要引起注意。
四、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与影响基于我们的检测结果,我们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论:1. 潜在风险:铅和镉的超标含量表明部分养殖水产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2. 汞的安全性:汞在大部分养殖水产品中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HACCP管理体系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haccp体系在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史,其影响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该行业发展中的对策。
[关键词]haccp体系水产品加工应用中图分类号:ts254自上世纪80年代haccp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我国以来,在食品行业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并于90年代开始应用于水产品加工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水产品质量问题却引起了国际关注,如2004年的孔雀石事件、2005年的硝基呋喃代谢物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声誉。
因此,制定和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增强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1.haccp体系在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史我国水产界关注和引入haccp质量保证体系较早。
1990年,原国家商检局组织了含haccp理念的“出口食品安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计划”,水产品等10类食品列入计划,近250家生产企业自愿参加,为haccp引人中国奠定了基础;1991年农业部渔业局派专家去参加了美国fda、n0aa、nfi联合组织的haccp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对haccp体系的学习。
1997年,原国家商检局为做好应对美国fda水产品haccp法规实施的准备工作,派出5名专家参加了美国fda举办的水产品haccp法规及首期美国haccp管理官员培训班。
随后,美国水产品haccp 法规及管理官员培训班的教材被翻译成中文,原国家商检局在华南、华东和华北举办了五期水产品haccp法规及管理官员培训班,300余名受训的商检人员取得了培训合格资格。
至此,haacp体系正式引入中国 haccp体系在中国企业正式开始应用。
2. haccp体系在水产加工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目前在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已普遍实施了haccp体系。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取得认证资格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手段和理想选择,因此在水产品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防止和解除一些对加工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水产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对以下几种威胁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因素有:生物性危险:指水产食品中不应该出现任何意外的生物有机体或人为添加的生物有机体,不能危害人类的健康。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摘要: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其次,详细阐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并从源头控制、加工环节和消费环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最后,总结了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水产品是人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与意义水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水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输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有害因素影响,能够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并不会带来健康风险。
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污染、养殖方式、渔业资源管理、加工环节、运输储存和消费者素质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是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物质检测、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判断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从源头控制、加工环节和消费环节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其中,从源头控制主要包括水域环境管理、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殖水质管理等;加工环节需要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和生产工艺控制;消费环节需要加强监督检验和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饮食。
我国水产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吴成业叶玫摘 要 分析了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建立水产品的危害评估模式、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几点对策。
关键词 食品安全危害评估安全监测 当前,我国水产品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污染问题的挑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特别是加入W T O后,在自由贸易规则下,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受到了限制,一些成员国往往利用绿色壁垒措施,即借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愈来愈严格的质量管理法案和检验制度,对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设置障碍。
在这新的形势下,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水产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它关系到我国的渔业生产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我国水产品面临的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几点看法。
1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渔业生产及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渔业生产环境遭受污染以及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滥用或不规范使用药物和添加剂的事件时有发生,它直接影响了部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在渔业环境方面,部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等,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中,直接影响了江河流域、海区和沿岸的水质状况,导致池塘、滩涂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渔业水质指标严重超标,水域富营养化,造成区域性养殖水域的污染,危及鱼类的健康生长及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在水产养殖方面,部分地区为追求眼前利益,高密度、超水域负荷养殖以及区域性单一品种养殖开发,使某些养殖环境生态平衡遭破坏,丧失自净能力,鱼病已成为养殖业最大的危害之一。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饲料药物添加剂和用于预防性疾病控制的各类渔药的广泛使用,以及用药混乱与不合理规范等因素的存在,使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部分水产品的品质,已引起有关贸易国的严重关注。
在水产品加工与流通领域,有的生产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没有严格的工艺条件约束,产品不进行必要的检验即流入市场;有的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顾原料品质好坏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假使杂,人为地给水产品带来二次污染,直接威胁水产加工食品的安全。
水产食品工艺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红肉鱼比白肉鱼含有较多的色素蛋白质,脂质,糖原。
维生素和酶2、鱼类鲜度的化学测定方法有几种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组胺,K值,PH3、鱼类糖原代谢的产物乳酸,贝类糖原代谢的产物琥珀酸4、明矾在加工海蜇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硫酸铝在水溶液中解离形成的弱酸性和三价铝离子,对鲜蜇体组织蛋白质有很强的凝固力,使组织收缩脱水,初矾和二矾期间的脱水及弱酸性的抑菌作用和维持之地挺脆尤为重要5、鱼体在僵硬过程中,肌肉发生的主要生化变化是:肌肉收缩变硬,失去伸展性或弹性,持水性下降6、热风干燥工艺,影响水产品烘干速度的因素:物料表面积,湿度,温度,风速7、三大海藻食品胶,琼胶卡拉胶褐藻胶8、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1)重量变化盐渍过程中,鱼体水分渗出的同时盐分渗入,而一般表现为重量减少(2)肌肉组织的收缩,盐渍时,水分的渗出伴随着一定成都的组织收缩。
9、水产调味料分类,分解型和抽出型和反应型(鱼露,虾油,蚝油等传统水产调味料和化学鱼酱油,虾头汁,虾味素,黑虾油10、构成鱼体肌肉色素肌红蛋白,血红蛋白11、捕捞的鱼如不采取保鲜措施,鱼体变化初期生化变化和僵硬,解僵和自溶,细菌腐败三个阶段12、水产品加工常遇到的蛋白质变性加热变性,冷冻变性,高压变性,水分活度过低变性,辐照变性,干制过程中的变性,盐渍变性13、列出三种常用的水产品速冻设备吹风冻结设备接触式冻结设备液化气体喷淋冻结装置,连续式吹风冻结装置,圆管冷风组合冻结装置(空气冻结装置平板冻结装置单体冻结装置)14、海藻胶在应用中如何增加凝胶强度加碱处理,提高温度15、乌贼类中呈美味含量多的游离AA甘氨酸16、牛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贝类的呈鲜味成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原料中的生物活性17、常用防止鱼糜冷冻变性添加物,蔗糖,山梨酸聚合磷酸盐食盐。
水产品体表色素类胡萝卜素,胆绿素,虾青素18、测定鱼早期鲜度质量指标,K值和挥发性盐基氮,海产动物的脂质特征富含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19、主要海洋生物毒素种类有哪几种:河豚毒素,麻痹性贝毒,西加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损性贝毒(ASP)其他毒素20、A级绿色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21、如何使热风水产品烘道内产生负压烘道设计成进口小,出口大,出口处有抽风机22、水份达标的墨鱼干表层白色物质是何物质甜菜碱23、高脂鱼不适合加工哪类水产食品?干制品腌制类水产食品24、用鲨鱼肉加工水产食品应先如何处理?切片,低浓度盐酸浸泡,清洁后加热使其含有的氧化甲三胺和尿素生成挥发性成分。
水产品常见不安全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准逐渐提高,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肥料药品被大量的使用到养殖过程中,使得水产品中含有诸多不安全因素。
水产品作为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角色,其质量安全对于人身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产品常见不安全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研究,分析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组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情况,讨论目前我国针对水产品养殖销售环节存在的管理漏洞,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人们的水产品食品安全。
标签:水产品;不安全因素;人体;危害;分析引言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曝光水产品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其在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起来。
水产品原本富有丰富的营养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烹饪方式多样,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养殖户在养殖环节,使用大量的激素及药物来增加水产品产量、避免病害对自身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害,又由于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食材的新鲜程度,因而在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也被使用各种药物保证水产品的生命活力,这些过量的激素和药物使用在水产品中会造成大量的药物残留,对人身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水产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人身的危害(一)重金属我国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对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些数据标准是在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及行业权威人士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得到的科学结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过量的重金属含量,人体摄入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
金属成分及危害情况如下图所示:(二)非法添加物国家对水产品的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的限用和禁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还有很多的水产品养殖和销售人员会在水体中使用过量或者禁用药品,使污染物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表2为水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非法添加物及其人体危害性:二、目前我国水产品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水产品行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的水产品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只看重生产销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其安全性,漠视其可能对人造成的身体损害,认为只要不会造成人的生命安全,就不会出现问题,所以违法违规行为为所欲为。
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在当今社会,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水产品作为人们饮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就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黑心渔民黑心渔民是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不法渔民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捕捞和养殖。
他们使用禁用的化学物质、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使水产品生长速度加快以及商品化的效果良好,但对消费者的健康存在潜在的风险。
二、水产品污染水产品污染是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水污染可由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等引起。
这些有毒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往往会累积在水产品的肌肉组织中,进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养殖环境和方式水产品的养殖环境和方式也是影响其质量安全的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养殖环境会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产品的质量下降。
另外,使用过量的饲料、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处理不当等也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养殖技术和管理养殖技术和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但是,一些农户缺乏相应的养殖知识和技术,导致对水产品的管理不善,容易引发环境和疾病问题,使水产品质量下降。
五、采购和运输环节水产品的采购和运输环节也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不合规范的水产品采购和运输会导致水产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恶劣环境中,使水产品的品质受损,影响其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
六、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或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之一。
一些不法商贩通过贿赂或其他手段逃避监管,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
此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健全,也限制了对水产养殖业的规范和监管。
渔业安全生产中关键性致病性因素分析渔业安全生产中,致病因素是造成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致病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渔民更好地避免职业伤害,保障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渔业安全生产中关键性致病性因素的分析。
1.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长期处在污染水域中捕捞渔获物可以容易导致职业伤害。
根据研究发现,从污染水域中捕获的鱼类含有致病物质,例如重金属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人体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吸入和食用这些有害物质的渔民会患上各种职业病,例如肝癌、氯粘菌病等。
2. 物理因素渔民面临着一系列的物理因素问题。
例如,长期在风浪中作业、承受潮汐冲击、水温过低或过高等都会对渔民的身体产生直接的伤害。
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果采用不当的防范措施,渔民很容易遭受职业伤害,其中包括:摔倒、滑倒、溺水、船只碰撞等。
渔民工作环境中常常有生物因素,如水产类雇佣工种、船上嗜血生物、承载传染病原的水生动植物等,这些因素都会给渔民带来潜在的职业伤害。
例如,在捕捞鲨鱼时,渔民就面临着被大型鲨鱼攻击的风险,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危险海洋生物,如鬼鬣鲸、章鱼等。
4. 酸碱度作业环境的pH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渔猎环境中,水的酸碱度也是差异很大的。
如果作业环境环境酸碱度超标,就会对渔民的身体产生危害,特别是依赖捕捞渔获物来维持生计的渔民。
长期处于酸碱度不正常的水域中作业,会导致眼睛、皮肤、呼吸道等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5. 高温当气温过高时,渔民需要在船上守卫渔网或操纵渔船,同时还需要在阳光和烈日的曝晒下作业。
长期这样作业很容易导致中暑,特别是在没有合适防晒措施和适当水分摄入的情况下。
因此,在进行渔业作业的时候需要做好防晒、降温、水分保障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温对渔民的职业伤害。
6. 噪音噪音在渔业环境中也是常见的且严重的致病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使用柴油机或其他设备时,会产生剧烈噪声,超过60分贝时,对人体会产生损害,特别是在中高频段的声音下。
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水产品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大人民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水域污染、养殖方式不规范等原因,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维护水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首先,水域污染是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投入物、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染物会通过水流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对水产品的生长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水域污染导致了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积累,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水产品养殖方式的不规范也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养殖方式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用了过量投放饲料、滥用兽药、使用禁用药物等不合规的做法。
这些不规范的养殖方式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健康成长,还增加了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对消费者造成潜在健康风险。
第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也是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农业、水产等,但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密切,监管体系相对分散,导致监管漏洞的存在。
部分地区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监管措施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监管失误和监管疏漏的情况。
最后,消费者素质也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意识不强,对于食用水产品的选择和鉴别能力相对较低,容易被不合格水产品所误导。
同时,一些消费者对价格过于敏感,容易购买到质量不过关的廉价水产品,增加了饮食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域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管,从根源上遏制水域污染。
其次,加强水产品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对不合规养殖方式的打击力度。
渔业安全生产中关键性致病性因素分析【摘要】渔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但也存在着许多安全生产隐患。
本文旨在分析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致病性因素。
首先介绍了渔业安全生产的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和特殊性因素。
在对危害因素和特殊性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总结指出,要保障渔民和渔业从业者的安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危害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策略。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深入挖掘渔业安全生产中的潜在危害因素以及开发更加精准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渔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危害因素、特殊性因素、防范措施、致病性因素、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屡有发生,给渔民、渔船以及相关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对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致病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渔业安全生产的背景问题主要包括:渔船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渔民缺乏安全意识、技能不过硬;渔业生产环境存在隐患、安全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渔业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对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和特殊性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找出病根、强化监管、改进管理,提高渔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致病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渔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渔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探讨其对渔民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影响。
2. 探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特殊性因素,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对渔业安全的影响。
3. 总结渔业安全生产中的防范措施,为提高渔民生产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品是⼈⽣活的重要基础,⾷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类的⽣死存亡。
但是,全国不断发⽣⾷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们的⾝体健康,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品安全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品安全问题⽐较严重,有关的⾷品安全事件时有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消费者健康构成了巨⼤威胁。
⾯对如此严峻的⾷品安全问题,需要建⽴健全⼀套完整的⾷品安全监管体系,最终保障消费者的⾷品安全。
关键词:⾷品安全;化学品;道德滑坡;法律监管⼀、我国⾷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从“苏丹红”,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到近来的“⼀滴⾹”、“瘦⾁精”、“⽜⾁膏”、“塑化剂”。
我国⾷品安全事件进⼊⾼发期,民众对⾷品安全的关注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平。
⼀⽇三餐、从成⼈到婴⼉,都要担⼼⾃⼰吃到⾝体⾥的东西是否含有有害添加剂。
我们的⾷品从业⼈员的道德操守、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已经越来越受到⼈们的质疑。
这些充分暴露出了中国⾷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品源头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业化⽔平的提⾼,⼯⼚排放了⼤量的废⽔、废⽓,使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如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壤中,饮⽤⽔受到污染。
⼈们在养殖禽、畜、⽔产品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使⽤激素或其他农药,以达到快速⽣长或者增加产量的⽬的,直接导致农畜产品受到污染。
(⼆)⾷品加⼯存在的问题。
⼈们为了获得⾼额利润,加⼯时使⽤劣质材料,添加有毒物质,给⾷品安全带来了极⼤的危害。
这种不安全⾷品渗透到⼈们⽣活的各个⽅⾯,给⼈的⾝体健康带来了很⼤威胁。
⼆、⾷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环境污染是造成⾷品安全问题的⾸要因素⼀是⼯业⽣产过程中产⽣的“三废”直接污染⼤⽓、⽔源、农⽥,给农作物的⽣长、发育带来影响,从⽽影响⾷品原料的安全。
我国七⼤⽔系、湖泊、⽔库、部地区地下⽔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是滥⽤农药、兽药,农产品、禽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源头污染严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大国。
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恶化, 主要养殖品种疫病, 滥用药物等问题十分严重, 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 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水产食品安全的现状入手, 归纳了目前水产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分析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今后水产品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1.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现状我国是个渔业大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国。
目前正处在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阶段,除了新品种、基因工程外,环境控制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等都引入了生态概念。
过去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正在恢复中,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循环利用、健康养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成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成为渔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然而, 水产养殖中食品安全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国水产养殖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大多分布于沿海港湾和河口附近水域, 这些水域也是沿海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排污的主要受纳场所。
据统计, 我国每年直接入海的废水量高达 80亿吨。
富含营养物质和有机农药的农业污水也随地表径流进入沿海水体,致使局部海域水质恶化。
另外, 养殖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水域生物受到病原肆虐、养殖生物抵抗力低、养殖环境污染等严重威胁,其直接后果就是水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
由于养殖环境恶化, 主要养殖品种疫病严重, 滥用药物加阿公保险使用禁用化学物质等问题十分严重, 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 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如美国同样数量的出口产品, 价值相当于我国的两倍。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不仅易对食用者产生长期慢性危害, 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
近年来, 我国水产品出口因激素、抗生素和微生物超标等问题而遭遇技术壁垒的事件时有发生。
如 2001年,我国水产品在出口欧盟时被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致使近 6亿美元的水产品对欧盟出口受阻, 近 5万劳动力下岗, 十几万农户生产的水产食品因企业无法履行收购合同而卖不出去; 94家对欧盟出口水产食品企业蒙受了高达 6.23亿美元的损失。
水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水产品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风险2.1水产品食品安全目前面临的问题2.1.1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水产品贸易严重受阻首先, 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
自 20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水产品屡次遭遇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且禁令屡开屡禁,使出口企业举步维艰。
欧盟 1996年通过 97/20/EC决议,决定停止从中国进口双壳贝类 ;1997年 6月通过97/368/EC决议,决定禁止 :进口中国的鲜活水产品 ;2001年 9月通过 2001/699/EC决议,对来自于中国的虾进行逐批检验。
2002年 1月, 欧盟通过了 2002/69/EC决议, 禁止从中国进口所有的动物源性产品。
2002年 12月 20 日,欧盟又通过了2002/994/EC决议,决定禁止从中国进口海上养殖水产品、虾和鳗鱼等三种海捕水产品。
每道禁令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我国水产品进入的门槛, 使我国的水产品出口损失惨重。
其中,仅 2002年受欧盟禁令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水产品出口额比2001年减少了 2.2亿美元,下降了 49%。
其次,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殃及其他农产品的出口。
因我国出口欧盟的虾仁被检出氯霉素,欧盟于 2002年 1月 30日出台 2002/69/EC决议,决定暂停从我国进口用于人类消费和动物饲料用的所有动物源性产品,包括兔肉、禽肉、蜂蜜、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虾等食品。
随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
德国、荷兰等国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沙特阿拉伯暂停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 不仅使我们经济损失惨重,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国外消费者对我国产品的消费信息,有损整体形象。
第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水产品出口企业的认证成本, 削弱了价格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水产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 水产品出口的认证、注册已成为国际惯例。
欧盟在国内立法,把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HACCP 纳入其国内的法律体系,要求所有出口欧盟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实行(HACCP 计划,否则没有出口资格。
同时,欧盟对进口水产品检验非常苛刻, 检验项目多达 100多项, 不但要求我国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捕捞加工船都必须通过欧盟的考核并获得注册, 而且每一批水产品都必须由我国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并出具证书后方才允许进口。
这种资格的取得无疑会增加出口成本, 从而削弱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2.1.2 水产品质检管理体系与标准有待完善首先, 我国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
虽然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食物安全的监管机构, 但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仍然行使部分食物安全监督职能, 出现了职能部门权限不清、职能交叉和缺位等问题。
建立统一的食物安全管理机构有利于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协调各部门更好地进行管理。
其次,法律法规不够完备。
我国缺少一部统一的、基础性的、综合性的法律法规食物安全 ;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比较零散 ; 法律条文过于笼统 ; 相关法律处罚较轻、效力不够 ; 法律的程序性规定和实施细则制定进展缓慢,可操作性差,导致执法主体缺失,管理效率低。
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最高地位的食物安全基础性法律, 在其指导下, 对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符合我国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
在水产品标准体系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仍不十分完善, 急需补充配套相应的标准, 特别是渔药残留限量标准、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等。
此外, 我国目前标准的制定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 急待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科学的论证。
我国作为一个水产品出口大国, 只有 2.4%的食品企业实行了(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
对于出口水产品的生产企业而言, (HACCP 验证是名符其实的“国际通行证” 。
如果我国未来不能在这两个行业全面实行 HACCP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那么,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出口将面临严峻问题, 特别是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将受到限制。
最后, 要解决水产食品的安全监管问题还需要研究、引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
建立和健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保证产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目前, 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质量检测力量还薄弱,起步较晚,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设备落后,监督力度不够,人才短缺。
由此,容易出现国内检验合格而出口到欧盟检验不合格现象。
我国食物安全标准国际采标率低, 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 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我国标准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国食物检验水平提高,有利于增加监测范围和提高监测准确度 ; 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采用率。
2.2 水产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风险2.2.1 不利于水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一个竞争的、完全信息均衡市场上, 企业就会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具有安全特性的产品。
但是市场上的产品具有质量差异, 又由于不对称及不确定性的存在, 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 企业可能会借助市场支配力以及各种形式的组织结构来影响有质量差异的产品供给。
因此,对产品安全特性的供给进行分析涉及到产业组织领域。
按信息经济学观点来看, 水产食品同时具有三种质量特征 :一是消费者在购买前能够检查和评价的“搜寻特征” , 这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感观评价获得 ; 二是消费者在消费之后可以凭经验进行评价的“经验特征” ,如鲜嫩程度、口感等 ; 三是消费者即便在消费后也不能检查或评价的“信任特征” ,如水产食品体内是否含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生物性、化学性危害因素以及天然毒素等。
可见, 水产食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食品卫生,而且涉及到生物、化学等领域,因此在水产食品交易中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对于消费者来说, 由于无法获取完全的市场信息, 就无法对水产食品的安全水平、特别是对水产食品质量的“信任特征”方面进行识别和判断。
因此,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水产食品时就会发生良莠不分的情况, 可能对不安全的水产食品支付了过高价格, 使得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致使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 不法的生产者会乘机采取以次充好的投机行为来谋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低质量、低成本、不安全的劣质水产食品会将高质量、高成本、高安全性的优质水产食品驱逐出市场, 使整个市场上的水产食品安全水平降低, 消费者无法得到其所希望得到的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水产食品。
对于生产者来说, 当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的生产成本小于其销售收人时,生产者就愿意增加要素投人扩大安全水产食品的供给,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水产食品的需求。
而且,随着国际水产食品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作为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手段, 来保持企业商誉、开发和拓展市场份额。
可是, 生产者为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性增加的投人, 并不总能为生产者带来相应的回报, 有时甚至是血本无归。
这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企业所使用的加工原材料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如渔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从而导致企业所生产的水产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 ; 另外,在水产食品安全问题中还存在着外部性问题,由于外部性是非排他的, 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即也就是个别企业不会为其产生的外部危害付出成本, 而其投机性行为所产生的危害,不仅会给本企业带来损失,甚至可能给整个产业带来灭顶之灾。
2.2.2 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食品问题是关系到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
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 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无从谈起。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多样、优质、安全和卫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水产食品方面。
事实已经证明, 水产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的发生, 会给国家及地区造成十分可观的经济损失, 严重损害所在行业的发展, 丧失消费者的信任,乃至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如:2001年的氯霉素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6亿多元, 2005年 6月的孔雀石绿事件,致使 6一 8月广东烤鳗出口急剧下降,共出口 1405t ,比上年同期下降 21%,出口市场由原来的 17个国家和地区萎缩至 8个国家和地区。
水产食品安全状况如何不仅影响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