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生平简介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莫言简介莫言简介: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人物介绍莫言[1-5]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6]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
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导读:本文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
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
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
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莫言及其作品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
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留下了深刻的文化遗产。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农民小说的瑰宝”。
1. 早年经历与成长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农田中劳作,感受到农民的辛酸与艰辛。
在农民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经常向他和其他孩子们讲述各种故事和传说,这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文学创作风格与主题莫言的作品以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精神风貌著称,他用真实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沧桑和变迁。
他的作品融入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农民为主人公,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形象,他探索了人性与生活的种种命运,以及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他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温暖。
3. 莫言的代表作品3.1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矛盾,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政治和社会变革中的波折历程。
小说以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刻画了农民在命运的洪流中的坚韧与不屈。
3.2 《蛙》《蛙》是莫言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医生为主角,通过医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乡村百态和个体奋斗的艰辛。
这部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对话展示了莫言独特的写作才华。
3.3 《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女性为主角,通过她与家庭以及历史之间的纠葛,展现了中国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小说细腻而逼真地展现了一个平凡女性的坚强与无奈。
4. 莫言的影响与地位莫言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认可和赞誉。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莫言的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的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童年经历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军旅生涯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
生死疲劳内容简介一、作者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家是上中农成分,因此当时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6岁入学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读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8岁时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年8月参军,站岗之余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12年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二、书名由来:生死疲劳的书名来自佛经:“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三、创作历程莫言的生死疲劳是43年酝酿43天写成,全书长达55万字.莫言说,最多一天写作万字,平均一天只睡三小时,突破了他自己写作速度的最高纪录.“没有土地,农民像浮萍一样飘摇.”莫言称, “当年眷恋土地的农民纷纷逃离土地.”而最终归宿还是土地,正如文章写:“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他坦言,写作的时候,他并未按照这一规律写作,而是以人物的命运作为突破口.六道轮回中以动物之眼看世界,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用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四、内容简介本书共五部分,分别是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结局与开端.下面我来一一简介.第一部驴折腾这部分是以地主西门闹以及他变为驴的角度来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西门屯村上,时间要从1950年1月1日讲起.两年前“正直善良”的地主西门闹因土改含冤被枪毙,他大闹阎王殿,要求生还.狡猾的阎王让他转世为一头驴,投生到他曾经好意救活之后成为他的长工的蓝脸家.此时西门闹的二姨丈迎春已经成为蓝脸的妻子.当初,西门闹的正妻白氏因不育便将陪嫁丫头迎春许给西门闹.第二年迎春便生下龙凤胎男名金龙,女叫宝凤.西门驴上午降生,傍晚时蓝脸与迎春的儿子——蓝解放出生.同时住在原来西门闹大院东厢房的是原西门闹的三姨太吴秋香与黄瞳一家人.这段时间里黄家也生下对双胞胎女婴,长名互助,幼名合作.西门家堂皇的五间正房成了西门屯的村公所.村中最高领导人洪泰岳书记因西门驴啃杏树皮而将其打伤,蓝脸与之发生争执,洪力逼蓝入合作社.几天后在西门大院中洪审问白氏,要求她把西门闹所有的财富都交出来,西门驴大闹厅堂,从大院豁口处纵身飞出,去与新结识的韩石匠家的母驴幽会.而母驴正被两狼追赶,西门驴凭借自己的智慧杀死两狼.就在西门驴为自己勇斗两狼得意时,兽郎中许宝以“叶底偷桃”的功夫劁走西门驴一卵.1958年大跃进开始,单干户蓝脸被抓去炼钢铁,西门驴也被暂时征用.在路过西门闹祖坟时,西门驴咬伤扒坟人,逃跑.遇到陈光第县长,成了他的坐骑.不幸的是一次出行中,痛失右前蹄,与主人一起回到家乡.主人受英雄庞虎新装假肢的启发,为西门驴装上假肢.在随之而来的大饥荒中,饥民不但抢了蓝脸的粮食,还分食了他的西门驴.第二部牛犟劲这一部分由蓝脸的儿子蓝解放来叙述.1964年10月1日,蓝脸与儿子在集市上买回由西门闹转世来的一头牛,精心喂养.洪泰岳动员所有人轮番劝说蓝脸入社,蓝脸经陈县长介绍得到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的认可,而迎春领着金龙宝凤入社.在入社仪式上西门牛怒顶吴秋香,金龙制服西门牛,也征服了黄互助的少女之心.1966年春耕时,金龙与四清工作队里省艺术学院大学生常天红成为好朋友,宝凤看上常天红,黄家二姐妹都看中了金龙,蓝解放则暗中喜欢上了互助.西门牛第一次耕田就显露威风,速度大大超过了合作社.洪泰岳便命令金龙密切关注西门牛,只要它踏了合作社的地,就铲下它的蹄,结果金龙大失所望.文革开始时,常天红在县里成立“金猴奋起”司令部,金龙在村里组建“金猴奋起”红卫兵西门屯支队,批斗陈光第和洪泰岳,还用红漆涂了蓝脸的整张脸,红漆差点烧坏眼睛,多亏宝凤及时救治.在一次游街中红旗蒙了西门牛的眼,牛发疯狂奔,被公社屠宰组的朱九戒挥刀斩掉半截犄角,西门牛独角挑杀朱九戒,蓝脸誓死保护西门牛,全身而退.金龙狂恋革命以致晕倒在地,革命军衣被迎春煮得皱巴难看,终又被互助巧手整好,从此金龙在村里只手遮天.他多次动员蓝脸入社,蓝脸仍是不从,而蓝解放牵牛入社,并在革命样板戏中谋得一角色.本来金龙想用这样板戏来迎接常天红,但他的靠山常天红却因男女关系而被撤职.此时金龙又被诬陷成了反革命分子,与洪泰岳等人成了劳动管制对象.耕田中,金龙使用西门牛,牛犟劲,誓死不耕田,无论鞭打、拖拽、甚至火烧.最终被烧得惨不忍睹的西门牛站起来,走出合作社的地,来到蓝脸的一亩六分地里,轰然倒地而亡.第三部猪撒欢在毛主席号召“大养其猪”的一年六月中,西门闹投生为西门屯杏园猪厂的猪十六.洪泰岳官恢原职,猪十六颇受其优待.金龙收进一千多头沂蒙猪,结识并战胜了另一智慧猪——刁小三.养猪现场会上猪王献绝技:横卧杏树梢,还来一个头手倒立.1972年冬天里,杏园猪厂迎来了生死考验——饲料全无,六百头猪死掉,春天里杏花开放,金龙与解放醋意翻腾,都得了疯症.为冲喜,金龙与互助、合作与解放成婚.经过一场大战,猪十六战胜刁小三成为猪王.刁小三被许宝阉割血流不止,互助用自己的神发救治使它活命.1976年8月10日前后,丹毒袭击猪场,刁小三外逃,猪十六幸免.煊赫一时的猪场灰飞烟灭.9月9日,毛主席逝世,蓝脸金龙父子痛哭不止.黄昏时许宝想割取猪十六的睾丸,被猪王撞死.它逃出猪场与刁小三会合在吴家沙嘴的河心洲上,猪场中的猪王便又成了河心洲上的大王.时间飞快,转眼到了1984年4月,猪十六思念家乡偷着回到西门屯,这时农村改革已经分田到户,洪泰岳退休,金龙当了村书记,英雄庞虎的女儿庞抗美是乡党委书记.洪泰岳退后即成酒鬼,酒后乱性在奸污白氏时被西门猪咬去睾丸,从此他更是性格暴戾.西门猪也因此惹祸上身,为沙洲上的野猪引来灭顶之灾,西门猪因让出猪王宝座而幸免.冬日的一天,凶残、智慧的西门猪为救解放、金龙、宝凤、庞抗美滑冰落水的孩子而再次死去.第四部狗精神西门闹这次投生为蓝脸家的狗小四,四只小狗分别给了西门金龙与黄互助的儿子西门欢、西门宝凤与马良才的儿子马改革、庞抗美与常天红的女儿庞凤凰、蓝解放与黄合作的儿子蓝开放.合作带开放、狗小四住进县城,不久蓝解放升为副县长,与合作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庞抗美的妹妹庞春苗与解放热恋,更加速解放与合作婚姻的决裂.合作不肯离婚,狗小四领它追寻到春苗,合作咬破手指血书“离开他”,春苗从此暂时消失.合作又衣锦还乡,借以巩固自己蓝家儿媳妇的地位,并邀请自己的父母、公婆、庞虎夫妇举行三堂会审,而解放更坚定了与春苗结合的想法.金龙想把整个西门屯建成度假村,县委讨论通过此事,洪泰岳领人大闹县政府,要求归还农民土地.金龙与解放挑明他与庞抗美之间的私情,并威胁解放放弃春苗.回县后雨夜中解放受毒打,次日清晨春苗找到合作谈判,解放与春苗共同出走远赴西安,解放的仕途从此断送.几年后,迎春去世,解放与春苗也未能回来.下葬时洪泰岳抱住西门金龙,引爆雷管同归于尽.已是刑警的开放来西安告知消息,解放春苗回到家乡,三天后患癌症的合作去世,一切的感情纠葛就此了断.1998年的中秋节,西门大院人员齐集.解放与春苗终于领了结婚证,当天夜里,全国唯一一个从始到终的单干户蓝脸去世,西门狗也随之去世.因西门狗眼中仍有一丝恨意,还要再次轮回.第五部结局与开端蓝解放调回县城任文展馆副馆长,庞春苗回书店工作,二人暂住庞虎家.第二年春苗怀孕.怎料横祸飞来:春苗被飞驰轿车撞死.不多日已被双规正在服刑的庞抗美也自杀身亡.蓝解放又回到县城自己的旧居中,在儿子开放的撮合下终于与黄互助走到一起.2000年元旦过后,失踪多年的西门欢与庞凤凰在高密县火车站广场耍起了猴戏,这只猴便是西门闹转世.开放还一直深爱着庞凤凰,经常来接济他们.西门欢被自己称霸县城时的仇家杀死,开放开始拼命地追求庞凤凰,不惜换脸植皮.他把与凤凰将结婚的消息告诉给解放与互助时,才得知他与凤凰是同一个祖母的姐弟关系.开放痛苦地撕下植皮,冲出家门,找到凤凰.第一枪击毙了猴子,第二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00年底世纪婴儿出世,他就是开放与凤凰的畸形儿子、西门闹一路投生为驴为牛为猪为猴最后为人的——蓝千岁.蓝千岁五岁时,与本文另一主人公蓝解放,共同讲述本书故事:“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那天讲起……”五、小说主旨小说围绕着土地展开,前半部分,失去理智的人们在土地里疯狂攫取;后半部分,绝望痛苦的人们回归融入土地.用莫言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小说成功刻画两大狂人——蓝脸与洪泰岳,从两个互异的角度歌颂了农民对于土地、对于生命的无比执着;通过人与动物互换互补式的述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大跃进时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荒诞混乱的画面,委婉传达出作者祈祷祖国宁静和平、人民生活安康的美好愿望.六、艺术成就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叙述角度的独特性,依托六道轮回,分别从西门闹转世成的驴、牛、猪、狗的角度来叙述,其间又穿插蓝解放或蓝千岁来详述,使得整个故事扑朔迷离.第二特点:大胆驰骋想像,西门闹阴间大闹阎王殿、为驴时斗杀两狼、为猪时枝头炫能、为狗时广场畅饮等描写生动传神,使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第三、小说借鉴古典小说章回体形式,又巧妙分成五部分,使每一部分都可独立成篇,而西门闹的六道轮回,不仅使全文连贯紧凑,而且使长篇巨着首尾呼应.七、经典语段。
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
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
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
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
对此,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
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
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Mo Yan(1955.2.17_ ), whose original name is Guan Moye and was born in Gaomi County,Shandong Provence,is a famouse contemprory writer.作家莫言英文版简介Mo Yan 莫言英文简介如下:Born Guan Moye, the author writes under the pen name Mo Yan, which means "don't speak" in Chinese.He began writing while a soldier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received international fame in 1987 with Red Sorghum: A Novel of China, which was made into a film.Mo Yan (Chinese: 莫言; pinyin: Mò Yán) (born February 17, 1955) is a Chinese author,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oft-banned and widely pirated of all Chinese writers". He is known in the West for two of his novels which were the basis of the film Red Sorghum. He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Chinese answer to Franz Kafka or Joseph Heller.Mo Yan was born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to a family of farmers. He left school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work in a factory that produced oil. He join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 age twenty, and began writing while he was still a soldier, in 1981. Three years later, he was given a teaching position at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in the Army's Cultural Academy.Writing styleMo Yan's works are predominantly social commentary, and h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critique of Lu Xun and the magical realism of Gabriel Garcia Marquez. Using dazzling, complex, and often graphically violent images, Mo Yan draws readers into the disturbing yet beautiful, kaleidoscopic universes of his stories. He sets many of his stories near his hometown, Northeast Gaomi Township in Shandong province.Extremely prolific, Mo Yan wrote his latest novel,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in only 43 days. He composed the more than 500,000 characters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on traditional Chinese paper using only ink and a writing brush.【莫言英文介绍】作品Story, Shen Garden and Abandoned Child.WorksRed Sorghum (first published in 1987 in Chinese; in 1993 in English)The Garlic Ballads (first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95)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The Republic of Wine: A Novel (first published in 1992 in Chinese; 2000 in English)Shifu: 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first published in 2002 in English)Big Breasts & Wide Hips (first published in 1996 in Chinese; 2005 in English)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8)Other published works include White Dog Swing, Man and Beast, Soaring, Iron Child, The Cure, Love Chinese author Mo Yan wins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Chinese author Mo Yan has been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A prolific author, Mo has published dozens of short stories, with his first work published in 1981.The Swedish Academy praised his work which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The 57-year-old is the first Chinese resident to win the prize. Chinese-born Gao Xingjian was honoured in 2000, but is a French citizen.Mo is the 109th recipient of the prestigious prize, won last year by Swedish poet Tomas Transtroemer.Presented by the Nobel Foundation, the award - only given to living writers - is worth 8 million kronor (£741,000).Awards1998: 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candidate2005: Kiriyama Prize, Notable Books,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6: Fukuoka Asian Culture Prize XVII2007: 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nominee,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9: 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winner,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10: Honorary Fellow,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2011: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winner, Fr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