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简介2
- 格式:wps
- 大小:122.23 KB
- 文档页数:15
莫言的介绍及成就【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生平简介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男,汉族,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中国山东省高密县。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其卓越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国际声望。
他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和“当代中国作家的瑰宝”。
莫言的创作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等领域,作品丰富多样。
他以优秀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打动了读者,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关注社会现实,描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红高粱家族》。
这本小说以一个富有史诗气质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封建时代至20世纪初的一段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通过对红高粱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中国农村命运的关注。
另外一部莫言的杰作是《檀香刑》。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作品,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罪犯悲惨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自私,以及对正义和人性的追问。
《檀香刑》被誉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莫言的作品多次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这是对他杰出创作成就的高度认可。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读者的喜爱,也在海外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文学创作,莫言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
他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传达个人思考和观点。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界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并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莫言是一位杰出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和文学天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读者和后来的作家,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 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 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
他自1980 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 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莫言 Mo Yan 管谟业 中国 汉族 主 要 成 就: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 书奖 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 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 一名 代 表 作《红高粱》 檀香刑》 丰 《 《 品: 乳肥臀》 《酒国》 《生死 疲劳》 《蛙》 处女作: 成名作: 职务: 《春夜雨霏霏》 《红高粱家族》 名师学院 领域学院院
出生地: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 乡 出 生 日1955年2月17日(乙 期: 职业: 未年) 作家
毕 业 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 校: 京师范大学
主 要 成 2012年诺贝尔文学 就: 奖 茅盾文学奖
。
莫言及其作品简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
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 简介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2004年,法国图书沙龙,莫言、李锐和余华三位作家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他还被认为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
[1]莫言- 生平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
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
《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留下了深刻的文化遗产。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农民小说的瑰宝”。
1. 早年经历与成长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农田中劳作,感受到农民的辛酸与艰辛。
在农民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经常向他和其他孩子们讲述各种故事和传说,这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文学创作风格与主题莫言的作品以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精神风貌著称,他用真实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沧桑和变迁。
他的作品融入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农民为主人公,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形象,他探索了人性与生活的种种命运,以及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他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温暖。
3. 莫言的代表作品3.1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矛盾,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政治和社会变革中的波折历程。
小说以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刻画了农民在命运的洪流中的坚韧与不屈。
3.2 《蛙》《蛙》是莫言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医生为主角,通过医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乡村百态和个体奋斗的艰辛。
这部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对话展示了莫言独特的写作才华。
3.3 《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女性为主角,通过她与家庭以及历史之间的纠葛,展现了中国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小说细腻而逼真地展现了一个平凡女性的坚强与无奈。
4. 莫言的影响与地位莫言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认可和赞誉。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莫言的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莫言的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莫言先后获颁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童年经历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军旅生涯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
莫言(1955年2月17日- )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 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 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 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 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中文名: 别名: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莫言 管谟业 中国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 1955年2月17日 作家 解放军艺术学院 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成就:茅盾文学奖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 《檀香刑》 《丰乳肥臀》 《酒 国》 《生死疲劳》 、 《蛙》处女作:《春夜雨霏霏》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详情参见:诺贝尔文学奖词条 莫言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红高 ▪ 食草家族梁家族 生死疲劳 蛙▪ 酒国▪ 四十一炮 ▪ 红树林▪ 檀香刑 ▪ 丰乳肥臀▪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中篇小说 ▪ 爆炸 ▪ 红高粱金发婴儿 狗道▪ 高粱酒▪ 高粱殡▪ 奇死▪ 筑路 ▪ 欢乐 ▪ 红蝗 ▪ 白棉花 ▪ 战友重逢 ▪ 幽默与趣味 ▪ 怀抱鲜花的女人 ▪ 红耳朵 ▪ 模式与原形 ▪ 牛 ▪ 师傅越来越幽默父亲在民夫连里 梦境与杂种短篇小说集 ▪ 与大师约会白狗秋千架▪ 透明的红萝卜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 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
”,“我 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莫言生平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1955年12月17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深入描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其所面临的社会变革。
在他的作品中,他以独特的笔法和精湛的叙事技巧,抒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莫言出生在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母亲则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就接触到了许多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在西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开始接触文学,并且对于作家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小说,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表达对农民的关怀与理解。
莫言的第一部作品《丰乳肥臀》出版于1986年,这部小说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格局,也奠定了莫言在文坛的地位。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民家庭为主线,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个体生活和家族历史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
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关注。
随着《丰乳肥臀》的成功,莫言的知名度迅速上升。
他接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红高粱家族三部曲》、《檀香刑》、《蛙》等,这些作品多以农民为主题,深刻地刻画了中国农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与挣扎。
他的作品在情感与思想上都具有极高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莫言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国际文坛的高度认可。
在2012年,他成为继莎士比亚、托马斯·马努恩等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华语作家。
诺贝尔委员会称赞莫言“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技巧,揭示了中国农村生活的伟大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莫言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肯定与鼓舞。
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而多元。
他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相融合,使作品在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中展现真实的人类命运。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丰乳肥臀》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
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
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
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那么生命的创造者--母亲无疑要受到尊敬与赞美。
母亲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
对母亲由衷的尊敬与感恩,也表明了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崇拜和热爱。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的母性意识或说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起着主导作用。
创造社会历史的可能是男性为主,创造生命历史的,或说人类历史的却是母亲生命源初的女性。
这里似乎既体现了作家的心灵深沉着的恋母情结,而上官金童,作为作家思想意识的化身,他对母乳的依恋--恋乳证,在这里也找到了情感的回答,它源出于作家本人的一种情结。
姓名:莫言
原名:管谟业
生于:1955年2月
籍贯:山东高密
莫言先生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莫言 - 个人概述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作品富含男人的阳刚之气,大气磅薄,将人的勇敢与果敢发挥的淋漓尽致,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
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也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
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的,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
《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
《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简介莫言简介: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人物介绍莫言[1-5]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部队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在高密的管氏族谱上记载,山东高密管氏是从浙江龙泉县(南接福建)迁过去的,2010年8月,走进龙泉寻根的莫言[6]亲口表示,“我应该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在河北举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10位各领域的文化精英荣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寻根文学”作家的代表如著有《活着》、《兄弟》等书的余华,以及著有《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飞蛾》等书的年轻一代作家贾飞等人。
这类作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将自己的笔触都深深埋进了宁静而宽广的土地。
某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7]内容提要就像法国的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所以对我的小说感兴趣,就是因为我的小说土,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言认为,任何作家之所以走进西方读者,最终是靠文学作品的自身力量。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
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
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
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
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
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
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
”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
“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
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
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莫言的新作《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
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新作《蛙》不应和大江健三郞画等号2002年莫言就完成了《蛙》的初稿,讲作为剧作家的“我”在剧场观看一部叫做《蛙》的话剧,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剧作家的回忆、联想与舞台上、剧场中的一切纠缠在一起。
“当时写了十几万字,要用好几种字体标识才能读懂,太复杂,就放弃了。
2007年又拿起来写,重起炉灶,改用书信体的结构,这样写起来很自由,可以忽而古代忽而现代,剪裁自由,出入自由。
”莫言说,小说用书信体就该有通信人,之所以通信对象是日本作家,也有大江健三郞2002年来高密埋下的种子。
2002年日本电视台拍摄莫言的纪录片,邀请大江健三郎做嘉宾去了高密,他们有过十几个小时的对谈,莫言还带他拜访过姑姑。
“但是杉谷是小说中的人物,不应该和大江健三郎画等号,更不应该看作是我要向大江说什么。
这部作品是献给广大读者的。
”莫言说。
小说中,莫言浓墨重彩地写了三个案例,描述三个产妇不同的心理。
莫言直言自己在写作的时候非常难过。
“蝌蚪的经历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
在当代中国的干部队伍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跟蝌蚪的人生经历相似,通过入伍当兵进入城市,改变了农民的身份,跟一大批各大城市、各条战线上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通过入伍提干改变身份,经历计划生育时的心理也相似,他们为了前途或者官职,违心做了独生子女的父亲。
所以这部作品之所以写得真切,是因为跟作家的心理历史相吻合总结在作品最后,出人意料地以话剧结尾,在莫言看来话剧部分是小说叙述加速的结果。
小说刚开始是以平稳的笔调,越写速度越快,从慢慢的、悠闲的叙述开始,到第四章突然快速,语言在提速,情感在升温,到了话剧部分就“飞”起来,有点像飞机在跑道上的起飞,慢慢加速最后腾空而起。
尽管在诸多评论家看来,莫言的写作技巧已是炉火纯青,但他却觉得,在《蛙》的写作中,越写越觉得没有技巧了,越写越觉得笨拙。
“刚开始时像刚学会开车的人,觉得熟练。
后来,越来越小心翼翼。
如果老让人觉得你是在炫技,老让人觉得你是玩花架子,其实不是成熟的表现。
像金庸的小说中,真正高手不玩花架子,一剑封喉。
到了最高的技巧,让人看不出来,但是要命。
[8]写作风格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在瑞典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4]。
莫言于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
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
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
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
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
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25]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
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
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工人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
张艺谋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电影《幸福时光》,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
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