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1: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1
【导语】消息,就是⽤最简要和迅速的⼿段报道最近发⽣事件的⼀种新闻宣传⽂体。
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们发⽣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的事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消息⼆则》课⽂原⽂ 《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时电英勇的⼈民解放军⼆⼗⼀⽇已有⼤约三⼗万⼈渡过长江。
渡江战⽃于⼆⼗⽇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四⼩时,三⼗万⼈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民解放军正以⾃⼰的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22⽇22时电⼈民解放军百万⼤军,从⼀千余华⾥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夜起,长江北岸⼈民解放军中路军⾸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四⼩时内即已渡过三⼗万⼈。
⼆⼗⼀⽇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发电时⽌,该路三⼗五万⼈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余部⼆⼗三⽇可渡完。
这⼀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德、彭泽之线的⼴⼤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样,我西路军当⾯之敌亦纷纷溃退,毫⽆⽃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由于⼈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关系。
国民党的⼴⼤官兵⼀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
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防线⼜被我军突破了。
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后记:备课资料: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课文层次: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到"不到丝毫作用"。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
问题:(1)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明确:三个层次,从中路军到西路军再到东路军,这种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20日夜一一一一1日下午五时--22日下午;二是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各后之间有明显衔接,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衔接。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消息一:学校将开展“读好书,做好人”主题活动近日,我校宣布将开展一项以“读好书,做好人”为主题的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首先,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阅读一本指定图书,通过集体讨论、分享读书心得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互推荐好书,丰富彼此的阅读经验。
学校还将组织各年级的读书比赛,通过阅读理解、文学常识等方面的考核,评选出优秀的读书之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校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心的好学生。
消息二: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列入中学必读书目最近,教育部宣布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刻画展现了清代贵族社会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残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将《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培养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思考,学生们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生智慧和人格修养。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新闻两则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拓展探索: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消息的结构: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总结: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阅读-消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消息二则》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介绍的四种新闻体裁中的第一种——新闻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作者用短短的193个字及时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解放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伟军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该新闻稿报道了横渡长江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
文稿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两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作为单元整体任务的第一个环节,肩负着总起单元的任务,需要让同学们对于“新闻”这一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
为单元整体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展开,要将“新闻”的相关文体知识讲清落实。
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文体的比较让学生发现新闻文体的独特性,通过教材文本的分析,总结新闻语言的特点,明确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设计,理解新闻本身的文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新闻消息的六大要素,梳理文本内容;2.通过明确新闻结构划分方式,掌握快速阅读新闻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成语、修饰语等把握新闻情感。
教学重难点1.明确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
2.品味新闻语言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1.背景介绍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虽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至200余万人,但蒋介石以为他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固若金汤,天堑长江难以逾越。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
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二、课标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人类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去世中新网8月26日电据外电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逝世,享年82岁。
本月早些时候,阿姆斯特朗曾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并“康复良好”。
8月5日,阿姆斯特朗刚刚度过了他的82岁生日。
1969年7月20日,担任阿波罗11号任务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而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也从那时起,成为流传最广的话语之一。
女子与男友吵架失控撕扯上衣欲跳河半岛都市报8月25日讯(记者景毅)25日上午9时20分许,鞍山路海泊河桥附近上演了危险一幕。
一对即将结婚的年轻情侣因琐事发生争吵,情绪激动的女青年当街将自己的衣服撕毁并试图跳河,男青年眼见局面无法控制,忙拨打110求助。
民警赶到后,与周边热心群众一起将女青年抬上警车。
25日中午,市民刘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96663反映了此事,记者赶到现场时,闹悬的女青年已经离开,鞍山路海泊河桥路段也恢复了正常。
据目击者刘先生介绍,当天上午9时20分许,他步行路过此处时,听到河边有人大声争吵。
“两个人看上去都是二十多岁,都操着青岛方言。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女青年气愤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
”刘先生说,由于正值周末,现场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那位女青年没有要停战的意思,反而提高了嗓门,跟男青年动起手。
后来,女青年突然发疯了似的,用力撕扯自己的上衣。
男青年见状急忙将自己的上衣脱下将她裹住。
女青年依然不依不饶,挣脱后跑向海泊河河边护栏,抬腿就想往河里跳。
男青年这下彻底慌了神,他死死地抱住女青年,试图将其拽离河边,女青年则牢牢抱住护栏。
经过一段时间对峙,有些筋疲力尽的男青年只得拨打110求助。
几分钟后,敦化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上前劝说女青年先冷静下来不要做傻事,女青年仍很激动。
无奈之下,民警和围观的群众一起将女青年抬上警车,男青年随后拨打电话向双方家人求助。
说起两人发生争执的原因,目击者告诉记者,两人是一对情侣,可能因为筹备结婚之类的事情发生争吵。
《第1课新闻两则》例文
国务院:中秋节假期小客车上高速路不免费
本报讯(记者胡萍)记者获悉,今年中秋假期,高速公路不实行小车免费通行政策。
去年中秋节搭上国庆节“顺风车”,让不少市民享受了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
但今年不一样了,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
中秋节不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内,驾车上高速公路仍要照常缴纳过路过桥费。
普京表态称若获联合国授权或同意外界对叙动武
中新网9月4日电:据外媒4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如果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确实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在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排除同意外界对叙利亚发起军事干预的可能性。
G20峰会即将在俄圣彼得堡召开,普京也表示希望届时能与奥巴马进行深入对话。
奥巴马4日已启程赴欧洲,将出席G20峰会。
此外,普京还称,莫斯科方面已经向叙利亚提供了“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的部分组件,但目前暂停了后续供货。
他表示,如果西方在为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叙利亚发动攻击,俄方将继续向叙提供该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