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23
颅内动脉瘤疾病概述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动脉瘤发生后,常常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瘤扩大。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瘤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后天因素。
动脉瘤的破裂实际是只有瘤壁的渗血。
这种破裂与想像中的动脉瘤爆裂(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往往出血十分汹涌,病人常在几分钟之内陷入昏迷,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忧虑、紧张、激动、血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仅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
在更多的情况下,出血是在没有明显诱因时突然发生的。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出血处由血凝块凝固以及血管痉挛收缩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加之脑脊液的促进作用,破裂处停止出血。
在出血后1~2周,纤溶现象亢进,使破裂处纤维网脆弱、血凝块液化,由于此时动脉壁破裂口的纤维化尚不牢固,故容易发生再出血。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
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破裂症状。
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标签:颅内巨大动脉瘤;观察;护理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瘤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其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在20%左右[1],是当今世界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
因为其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被称为颅内定时炸弹[2]。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
我院近年来收住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其中8 例行显微外科手术,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10~58岁,平均39.4岁。
其中5例并发以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颅神经功能障碍4例,头痛10例,头晕4例,偏瘫3例,术前2例误诊为颅内肿瘤,按hunt和Hess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1例,Ⅰ级6例。
1.2 治疗方法除2例未手术外,其余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予3H治疗。
1.3 转归按GOS预后计分,对本组患者出院时评分,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0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嘶为椎动脉动脉瘤,1例术后出现视目蒙为脉络膜动脉瘤,出院时均有好转,未手术2例主要为经济原因。
2 护理方法2.1 一般护理①镇静:安排患者住双人间,严格限制探视,保持病室安静,病房光线柔和,空气清新。
②嘱患者绝对卧床体息,给予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
③每日集中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④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预防感冒,咳嗽,进食速度缓慢,防呛咳。
保持大小便通畅,进食含纤维素多,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用缓泻剂。
2.2 心理护理患者住院后环境陌生,对DSA检查、开颅手术有紧张、恐惧心理。
担心疾病预后不好,加上患者经常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更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易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本组病例中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
应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 做相关知识宣教,讲解DSA检查的安全性和重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临床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出院指导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异常扩张,在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破裂则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及精神症状,严重时立即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临床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方法医生在全麻下行经股动脉插管,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弹簧圈,将微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并保持瘤动脉通畅。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该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需要配合的方面,减轻患者术前紧张及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②基础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湿度适宜,限制探视,保持睡眠正常,情绪稳定,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肢体活动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术前准备:予术区(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必要时留置静脉通路,避免在插管侧肢体穿刺。
术前导尿。
术前4h禁饮,8-12h禁食。
⑤药物护理:术前予尼莫地平扩血管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心慌等表现。
对头痛和躁动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镇静药。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改变,预防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术后护理①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动脉穿刺部位予加压包扎6-8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如血肿较小,可适当增加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
如血肿较大,要24h 内给予局部冷敷,24h以后予局部热敷。
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知识宣教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措施:1.麻醉未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误吸,给予吸氧,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2.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利于静脉回流,防止加重脑水肿。
出院后需注意:1. 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 严格控制血压,规律用药,及早进行肢体的锻炼。
3.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
4. 定期复查,了解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情况,不适随诊。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1.术后严格遵医嘱口服药物。
2.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3.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适当锻炼,降低血液中的脂质血脂含量,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的形成。
4.定期复诊,避免病情加重。
脑血栓溶栓1.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瘫痪肢体保持良好的位置,按摩肢体,做好被动性训练。
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休息和娱乐,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有人陪伴,防止跌倒。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气,饮食清淡忌油腻,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
4.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字不清或进食呛咳、发热、外伤时,家属应协助及时就诊。
脑动脉取栓术术后措施:1.穿刺点敷料加压包扎24小时后拆除,注意患者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及腹股沟穿刺点有无渗血。
2.如肢体足背动脉减弱或不清、肢端皮肤湿度下降等,立即通知医师。
出院后需注意:1.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适量维生素及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2.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每日进行可耐受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为宜。
3.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心,避免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变化。
4.宣教正确服用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减量。
5.对于去骨瓣患者,术后注意局部保护,外出戴帽子,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意外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者,出院三个月前来院行颅骨修补术。
医院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
嘱咐患者绝对卧床,避免外界刺激,防止因躁动不安而使血压升高,增加再次出血的可能。
给予合理的饮食,勿食导致便秘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通便的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要保持病房的通风,预防着凉而引起打喷嚏或是咳嗽,易使颅内压增高,引起动脉瘤破裂。
2.心理护理。
让患者有机会表达出忧虑,了解有关手术的情况。
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主动传递大量信息给患者以纠正其潜在的认知缺乏。
对有意识障碍者,术前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他们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术前准备内容,积极配合手术。
3.特殊护理。
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手术前3天给予尼莫通静脉泵入。
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注意保证患者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记录抽搐的时间,及时给予抗癫痫的药物。
4.进行术前访视。
探访时间为10~15min,在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进行。
评估患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告知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注意事项及进入手术室后有关的应对措施。
(二)术中护理1.调节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安静,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
注意保暖,嘴唇发干的患者可用棉签湿润。
患者转运时保持平车平稳,避免不必要的颠簸和碰撞。
言谈举止表达对患者的关怀,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与医生协力轻柔摆放患者体位,预防在摆放体位时造成患者动脉瘤的破裂。
术中连续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实施监测动脉血压、保持中心静脉置管的通畅。
准备自体血回输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
3.手术配合(1)用物准备齐全,器械护士熟练、默契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重视无菌操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工作安排合理有序,动作敏捷。
单独一人时,应有慎独精神。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避免污染。
(3)安全使用电刀,在粘贴负极板时,简单向患者解释负极板的作用,保证负极板与患者皮肤完好的粘贴,防止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皮肤损害。
手术结束后要检查负极板处皮肤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