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2
颅内动脉瘤疾病概述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动脉瘤发生后,常常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瘤扩大。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瘤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后天因素。
动脉瘤的破裂实际是只有瘤壁的渗血。
这种破裂与想像中的动脉瘤爆裂(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往往出血十分汹涌,病人常在几分钟之内陷入昏迷,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忧虑、紧张、激动、血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仅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
在更多的情况下,出血是在没有明显诱因时突然发生的。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出血处由血凝块凝固以及血管痉挛收缩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加之脑脊液的促进作用,破裂处停止出血。
在出血后1~2周,纤溶现象亢进,使破裂处纤维网脆弱、血凝块液化,由于此时动脉壁破裂口的纤维化尚不牢固,故容易发生再出血。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
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破裂症状。
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知识普及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中的动脉发生异常扩张,形成一个囊袋样的膨胀,这种疾病常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如果动脉瘤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和预防颅内动脉瘤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壁的结构异常或老化,也可能由动脉本身的优先位置引起。
此外,一些慢性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吸烟、肥胖、饮酒过度和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颅内动脉瘤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1.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测量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以及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等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动脉瘤。
2.控制风险因素: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限制饮酒等,可以降低颅内动脉瘤的风险。
3.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成员,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己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4.避免过度用力:过度用力,如剧烈运动、举重等,可能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任何剧烈运动之前,应该咨
询医生的建议。
5.及早治疗:如果发现自己或家族中有颅内动脉瘤的症状或迹象,应该及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风险。
定期健康检查、控制风险因素、遗传咨询、避免过度用力和及早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减少颅内动脉瘤的危害。
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它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常不易察觉,但一旦出现症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颅内动脉瘤,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内的动脉壁出现局部膨出或囊袋状扩张,这种扩张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颅内动脉瘤常常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被发现,因此难以察觉。
但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关键是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平时需多注意保护脑血管健康。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避免熬夜、减少吸烟和饮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其次,要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导致血管扩张。
此外,要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及时发现动脉瘤并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该积极接受治疗,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高血压等刺激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了解,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颅内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疾病介绍】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转移瘤等。
【健康宣教】1、术前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当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缓脉、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静脉滴注脱水剂,并留置导尿管,以了解脱水效果。
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及手术准备。
(2)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占位性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均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严重者可由于呼吸道梗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颅内压骤然增高而发生脑疝。
因此病人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适当应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颅内压:1使用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2抬高床头15-30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充分给氧改善脑供氧。
4控制液体摄入量至1000-2000ml/天。
5高热患者立即降温,防止机体代谢增高,加重脑缺氧。
(3)注意保护病人,对出现神经系统的病人应视具体情况加以保护,如:防止健忘病人走失:督促癫痫病人按时服药;运动障碍病人应卧床休息;躁动病人给予适当约束,放置床档,防止坠床、摔伤和自伤。
2、术后护理(1)一般病人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0,以利于静脉回流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特别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当病人意识由清醒转主嗜睡或躁动不安,瞳孔逐渐散大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小便失禁,同时出现脉缓、血压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3)保持出入量平衡。
术后静脉补液时,注意应控制液体的入量在1000-2000ml/日。
(4)脑室引流的护理(按脑室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5)应用脱水剂注意事项(同脑出血外科护理)。
(6)骨窗的护理。
胶质瘤术后,骨瓣去除后脑组织外只有头皮保护,易受伤,应加强保护。
通过骨窗还可以直接观察到颅内压弯化情况,如骨窗处张力较大或脑组织膨出,说明颅内增高,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内压。
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是指在颅内血管壁上发生的一种局部扩张,常见于脑动脉周围,这种异常扩张会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导致脑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
因此,对颅内动脉瘤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和危害十分重要。
早期颅内动脉瘤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瘤体增大或破裂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面部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了解症状,对可能患有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其次,预防颅内动脉瘤的破裂也是健康教育的重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血压,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及时探测和治疗早期的颅内动脉瘤,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最后,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健康教育也应该重点关注。
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疾病的特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药物,规范就医行为,以降低病情的恶化和破裂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比如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用力过度等。
总之,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加强预
防意识,对早期发病和已经患病的人群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的健康。
**市**区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处方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一、术前指导: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2.保持大小便通畅,忌用力排便,必要时用缓泻剂促进患者排便;避免用力咳嗽、情绪激动,防止动脉瘤破裂。
3.术前您需要配合进行备皮、备血、抽血化验、影像学等检查和用物的准备,如:开颅手术要求剃头,佩戴的首饰及时取下由家属保管,宽松的棉质衣服、护理垫等。
二、术后指导:1.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装置,家属请勿随意调节。
2.每2小时有护士协助您翻身拍背,请您配合。
如果您需要咳痰,请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咳嗽无力时也可以让护士给您吸痰。
3.麻醉清醒之后,如果患者神志恢复清醒,可在术后第二天开始遵医嘱进食,给予清淡、粗纤维食物,避免便秘。
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病人,护士会遵医嘱从胃管给予流质饮食。
4.因需卧床,您应积极主动地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肢体的被动、主动锻炼的顺序是:A:上肢手指-手腕-肘部-肩关节B:下肢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三、出院指导:1.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的平静。
2.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的病人,尽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坚持服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改药,以免情绪波动。
4.饮食要清淡、少盐、富有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
5.每3-6个月复查一次,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祝您健康!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邮编:334100电话:- 转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