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9
上海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为主题布展,与主题不符合的是()A.希罗多德的《历史》B.《荷马史诗》C.柏拉图的《理想国》D.帕特农神庙2.“所有公民都有权在制定法律的会议上投票与发言”,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希腊城邦时代B.罗马共和时代C.西欧等级君主制时代D.英国君主立宪制时代3.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
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的出土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
其中对“脏卜卜辞”史料价值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B.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C.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D.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4.史学家将西亚北非地区的古代史划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阶段,分界线是从多元文明发展为强势的单一文明。
这一“转变”发生在()A.公元前5世纪B.公元1世纪C.公元7世纪D.公元15世纪5.观察下面时间轴,罗马共和国历史的起止时间应标识在()A.①④之间B.②③之间C.①③之间D.②④之间6.武王克商后,新分封的诸侯国主要位于(下图)()A.①B.②C.③D.④7.“君子小人之分野取消了,万民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凭借个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缔造自己的身份地位。
”该材料评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B.推举制C.科举制D.军爵制8.“16世纪,从对赎罪券开始,最有力和最震撼的挑战是对……的公开谴责。
”文中省略的是()A.上帝B.教皇C.圣经D.国王9.查理马特采邑改革时,其封臣领地可能分布于现在的①英国②法国③意大利④德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1260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沿着亚欧大草原来到了忽必烈的漠北王庭,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忽必烈可能获悉()A.西方兴办大学教育培养人才B.奥斯曼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C.他的家乡正在发生文艺复兴D.德意志人抛弃教皇崇尚新教11.有学者认为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4月学业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6小题)1.《十二铜表法》第3表载:“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在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这段材料表明()A.司法具有公正性B.维护贵族的特权C.保护债权人利益D.古代法律的残酷性考点:罗马法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
《十二铜表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债权人”并不一定是贵族,故排除B项;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在家中拘留”可知该项规定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故本题应选C项。
2.联合国将中国的安阳殷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根据是该地发掘出重要的文物。
该文物是()A.B.C.D.考点:汉字与书画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自19世纪末起,在今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故本题应选A项;B项应发掘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与题目中的信息“安阳殷墟”不符,故排除;C项出现于秦朝,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殷朝”,故排除;D项出现于原始社会,早于题目中的时间“殷朝”,故排除。
3.雅斯贝尔斯称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欧洲的古典文明首推()A.日尔曼文明B.古罗马文明C.腓尼基文明D.古希腊文明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公元前6—前5世纪,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等人的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形成并达到顶峰,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被马其顿王国所灭,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湮没。
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A项开始于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的建立、B项开始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故排除;C项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初奴隶制城邦的建立,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800年”,故排除。
2015届高三历史元月月考模拟试题(带答案)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涂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 A.战国七雄 B.百家争鸣 C.独尊儒术 D.春秋五霸 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该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4.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在得民”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人伦者,天理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④ 5.下列主张属于宋明理学思想中“认识论”范畴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格心” C.“成贤成圣” D.“齐家平天下” 6.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①民本思想②批判君主专制③经世致用④工商皆本⑤辩证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7.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2014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历史测试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2.观察右图,若从历史角度研究,两者都能体现当时人的①价值观念②政治制度③建筑技术④社会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城郊的男性农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4.安东尼王朝(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主要得益于A.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渊源B.定基督教为国教,帝国价值观统一C.版图囊括地中海,帝国国力臻于极盛D.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罗马法实现一统5.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7.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这种现象始于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8.“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A.秦国后期B.西汉前期C.西汉后期D.宋朝前期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I-3】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4.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
”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5小题)1.下列属于下图所示古代文明区域创造的文明成果是()A.金字塔与集权B.佛教和基督教C.城市与楔形文字D.象形文字和纸草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由图片中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信息可知阴影部分应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开始建立大量的城邦,故本题应选C项;A、D两项均属于古代埃及的文明、B项中的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与图片中两河流域的信息不符。
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罗马法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第③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可知古罗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第①项的表述正确;此类成文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权,缓解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故第②④两项的表述正确。
本题应选B项。
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分封制B.个体农耕C.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表格中的现象应产生于铁犁牛耕出现之前,即春秋战国以前。
此时的土地制度应为井田制,由奴隶集体劳作。
故本题应排除B、C两项,选择D项;A项属于政治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农业生产方式”不符,故排除。
4.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上海市十二校201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学校:张堰中学学校:嘉定二中、朱家角中学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A.中国秦长城 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 C.汉穆拉比法典石柱 D.古埃及金字塔2、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 B.注重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3、对“雅典城邦”(Athens 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4、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5、一位学者评论某一政权,认为:这个政权中,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犹如全身瘫痪,中枢神经不能直接控制四肢,身体各部位只能有限的互相牵动。
这个政权最可能是指()A.二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B.九世纪中叶的法兰克王国C.十五世纪下半叶的英国D.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6、17世纪以前,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A.任命政府的首相 B.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C.决定王位的继承 D.否决国王增加常备军提议7、“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A.封邦建国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8、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9、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唯法为治 C.仁政治国 D.非攻兼爱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014—2015届行知中学高三历史第二次测试(2014.10)一、选择题(共74分,每题2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古代文明国家中,其疆域范围曾经一度与小亚细亚接壤的有A.古巴比伦和古印度B.古希腊和古印度C.古巴比伦和古希腊D.古印度和古埃及2.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蒂尼到伯利克里时代不断发展。
此时是古代中国和罗马A.西周||共和时代B.东周||共和时代C.秦朝||帝国时代D.汉朝||帝国时代3.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说到:“由于必须对赛尔托留斯作战,人们把这个任务委托给庞培……人们不是想把海盗消灭吗,这只有庞培才办得到。
而且当发生了凯撒要攻入意大利的危险的时候,元老院就把庞培召来了,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以此可以说明A.庞培是罗马人民信赖的英雄B.走向帝制是罗马人必然选择C.元老院亲手摧毁罗马共和国D.罗马人的不断扩张呼唤英雄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A.保护弱者的原则B.权利平等的原则C.行为归责的原则D.注重证据的原则5.“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B.拜占廷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6.美国史学家朱迪斯·本内特在他的书中写道:“当时的伦敦人以他们的城市为豪:…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
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
”材料中的“当时”应是A.中世纪早期B.中世纪后期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7.“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上海市知行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月考试卷2014年08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103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2. 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那么古埃及属于“四大文明区”中的A.东地中海文明区B.南亚次大陆文明区C.东亚文明区D.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4. 根据图所示历史信息以及所学的历史知识,可以推断的正确结论为:A.帝国疆域东迄图中的巴勒斯坦地区B.元老院拥有这一庞大国家的最高决策权C.公元476 年,这一帝国灭亡D.高卢人、迦太基人、拉丁人、不列颠人被置于一个政权的控制之下5.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A.宗教B.法律C.经济D.文化6.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A.500多年B.800多年C.1000多年D.1200多年7. 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8.右图告诉我们,在2世纪,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已经热络起来。
当时A.东汉王朝曾派遣张骞出使罗马帝国B.中国政府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保障中外交流C.大食、波斯、天竺等国的使节、商贾、僧侣,穿梭往来于东罗马帝国与汉之间D.君士坦丁堡是罗马帝国和汉朝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松江二中高三历史试卷2015年2月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右图所示的①②③区域,其地理环境对该地区古代文明产生的影响是 A. 有助于形成小国寡民城邦B. 有助于形成古代民主政治C. 有助于大规模的灌溉农业D. 有助于形成完备法治体系2.伴随着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古罗马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下列属于古罗马法律体系完善的原因是①平民反对贵族斗争②人文主义影响③对外扩张疆域扩大④自由平等理念渗透A.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3. 请阅读历史上某民族的发展史年表:13世纪初 该民族受蒙古西征压力西迁,进入小亚细亚。
1299年 该民族首领宣布独立建国。
14世纪末 该民族军队大胜欧洲各国骑士军,控制巴尔干半岛。
1451年 该民族再次大规模扩张,矛头直指君士坦丁堡。
1453年 该民族首领默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 该民族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A.古罗马人B. 日耳曼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4. 在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过程中,下列哪些群体汇合成了封建时代的大土地所有者?①部分罗马贵族 ②基督教会 ③法兰克征服者上层 ④自由农民 ⑤城市市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② ① ③5. 中世纪史书《阿布拉黑的一天》这样记载:在庄园领主的自营地上,农奴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包括收割、运肥料和运送木柴等。
这反映出当时A.农奴有耕种土地权力 B.农奴要承担劳役地租C.农奴要缴纳实物地租 D.农奴有一定人身自由6. “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