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以内的数的近似数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近似数》数学教案《近似数》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这局部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根底。
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
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
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9、近似数【教学内容】P91例10【教学目标】1、在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中,体会估数的意义。
2、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符号表示10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自学P91有关的知识二、自学检查1、接着数数。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205 306 402() < () < ()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那些数接近800,你把它们圈起来吗?398 799 612 804 745 998三、导学引领、合作探究1、观察例8主题图,读一读主题图下的文字。
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参加本届运动会到底是9985人还是10000人呢?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准确数?本届运动会的人数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近似数?2、近似数和准确数哪个更容易记住?观察近似数,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近似数?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小结近似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三、检查反馈1、完成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一些比较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填一填。
1、红光小学有学生1196人,大约是()人。
2、社区总面积有6988平方米,约是()平方米。
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近似数是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
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1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过“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学生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估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近似数进行口算、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学会用口算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运用近似数进行口算、估算。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打算下班后去超市买个电话和电吹风(出示例13中电话和电吹风图片和价格),可是老师只有500元,同学们帮老师计算下,看老师带的钱够吗?学生讨论思考,可能有学生会提出还没学过358+218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中我们学过了近似数,我们知道近似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大家想想能不能先用近似数估计一下呢?(板书课题)【探究新知】教学例13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同学们从图中能了解到什么信息?与同桌说说。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把358和218加起来,看等于多少,再与500进行比较,可是358加218还不会算。
生:电话机超过了300元,电吹风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带500元肯定不够。
打印版
近似数的意义
问题导入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过程讲解
1.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1) 9985和10000都表示运动员的人数,9985是参加本届全运会运动员的实际人数,这样的数叫准确数。
(2)10000是参加本届全运会运动员大约的人数,它与准确数很接近。
如下图:
像这样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就称之为近似数。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2.体会近似数的必要性
9985接近10000,10000更容易记住,为了方便记忆,只要记住9985的近似数是10000就可以了。
所以9985名运动员可以近似看成10000名运动员。
3.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
在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很广泛,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例如:一幢楼房大约高30米;我市的人口大约有300万人;一台电脑的价钱大约是4000元等。
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唯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近似数。
归纳总结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专项练习1、读作和写作。
2050读作:两千零五十二千零三写作:2003 2005读作:两千零五四千零五写作:4005 2500读作:两千五百四千零五十写作:4050 3905读作:三千九百零五六百八十一写作:681 6050读作:六千零五十一千零四十写作:1040 4131读作:四千一百三十一三千七百写作:3700 4006读作:四千零六五千零二十写作: 5020 3760读作:三千七百六十两千零二十三写作:2023 9909读作:九千九百零九四千零六写作:4006 9403读作:九千四百零三六千七百八十九写作: 6789 2、写出下列各数。
8个千和5个十80502个千、5个百和4个十25408个千、7个百,9个十87905个千、3个十和2个一50324个千、6个百和8个一460825个百:25003个千:20004300里面有个百 436600里面有个百6635个十是 3505个千是 50004个千和4个一 40049个千和8个十90803个千和5个一30059个千和8个百 98001个万13个十:1013057个百: 5700250里面有个十 25 个十5400里面有 540 个十22个百是2200680里面有十683、接着往下写。
200、210、220、( 230 )、( 240 )、( 250 )、( 260 )2901、2902、2903、( 2934 )、( 2905 )、( 2906 )、( 2907 )4950、4960、4970、( 4980 )、( 4990 )、( 5000 )、( 5010 )2060、2070、2080、( 2090 )、( 2910 )、( 2920 )、( 2930 )3700、3800、3900、( 4000 )、( 4100 )、( 4200 )、( 4300 )9876、8765、7654、( 6543 )、( 5432 )、( 4321 )、( 3210 )4、写出相邻的数。
【教学提示】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大约”的含义。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9985和10000都表示运动员的人数,它们一样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9985和10000不一样,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
预设2: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师:对!同学们真爱动脑思考,这是好习惯!【设计意图】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从数学角度来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
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含义。
2.比较准确数和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容易被记住?【学情预设】当然是近似数容易被记住了。
师:为什么近似数容易被记住呢?【学情预设】预设1:后面几位都是零,比较好记。
预设2:近似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比较好记。
师:对!由于近似数容易被记住,在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就很广泛,因为有许多数据我们不需要知道它的准确数,而只要知道大概的数量即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这座塔大约高200米;某市大约有30万人;一台电脑的价钱大约是4000元。
这里的200、30万、4000,我们都叫近似数。
【设计意图】前面已经了解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再进一步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感受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3.借助数轴直观明理明法。
师:老师这里有3个数字,分别是9000、9500和10000。
对于准确数9985,它的近似数应该是哪个?9000、9500还是10000?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预设1:我觉得是9000,因为9985大于9000,还不到10000。
预设2:我觉得是9500,因为9985很接近9500。
预设3:我觉得应该是10000,因为9985再数15下就是10000了,它跟10000最接近。
10000以内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10,以及练习十八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豆子,透明碗,教学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950、4026、6000、9437、7090
读出这些数,说一说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2、说一说下面的数最接近几百?
398 405 9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出示课件“约是10000人”。
请猜猜运动员的准确数是多少?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0000和9985两数
指出:9985是一个准确数,100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通常我们师找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不需要用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