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初步知识》课件2013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5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个格代表1各单位)和填写统计表,渗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各自特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课堂评价: 附:后测试题学校对二(4)同学收集资料的方式做了调查(每人只选择一种),记录如下。
请你在统计图中涂色并填写统计表和回答问题。
填一填:1.一共有( )名同学接受了调查。
2.使用( )方式收集资料的人数最多,有( )人。
3.问家长的比上网的人数多( )人。
4.根据统计的结果你想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后测分析:在后测题中,全班41人中有8人在绘制统计图时出现了错误,每人都是错了一项,错误原因为不够准确,如,问家长的有12人有的学生画的是11人。
有8人统计表填错:4人为有一项填错了数,如,问家长的为12人填成了13人;3人在统计表中的一项下面画了√,可能还沉浸在前面的调查中;1人没有填统计表,原因不详。
在填一填的前3道题中,14人出现了错误,其中8人为计算错误;1人没填;有5人在填“问家长的有( )人”出现了错误,有的填13人、有的填20人。
在填一填的第四题,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决策,全班有23人做出了合理的决策。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确定的数学核心思想是:数据分析观念即:统计观念。
具体表现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描述和解释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形式表达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决策(或预测)。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目标: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
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
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
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1、整理复习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
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
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
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
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
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
【关键字】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个格代表1各单位)和填写统计表,渗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各自特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环节组织活动与实施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咱们学校正在修操场。
虽然现在有些乱,但是过一段时间我们将有一个崭新的操场。
这就是我们修好的操场的样子。
(出示图片)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还将安装一些体育器材。
你们想安装哪些体育器材?能能给学校建议建议?有的学生想安装滑梯、有的想安装双杠、还有的同学想安装……学校不可能满足我们每个学生的愿望,那我们到底该安装哪些体育器材?(引导学生想出调查全班最喜欢的体育器材)怎么调查?(引导学生想出,先调查每个人的,再看全班的。
)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同学们对这几种体育器材的喜欢情况。
(课件演示:滑梯、乒乓球学生欣赏图片生1:我喜欢滑梯。
生2:我喜欢跷跷板。
生3:我想安装攀岩。
学生想办法,学生回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4分钟案、跷跷板、篮球架)你喜欢哪种体育器材,就在哪种体育器材的下面画一个三角。
二、收集数据。
1.刚才有的同学提到用统计的方法,怎样统计?2.教师小结,提出数据收集的要求。
每人填写这样一张表,在你最喜欢的项目下面使一个记号。
滑梯乒乓球案跷跷板篮球架3.把每个人的调查表收集。
4.收集全班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