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短视频】道德与法治--林则徐虎门销烟
- 格式:pptx
- 大小:41.21 MB
- 文档页数:13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
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观看视频。
谈感受。
交流观点。
感受香港回归的
喜悦。
体会国家在危难
时和强大时的不
同。
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
次升华。
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
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
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自由阅读
了解。
了解“一国两制”
及香港回归的伟
大意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
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
继续探讨了解。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
板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学科四年级第二学期9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执教:中州路小学柳敏姿指导:虹口教育学院张和平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认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2、观看视频,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知道虎门销烟的故事。
3、感受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4、远离毒品,珍视生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图片、影片等教学过程:活动一、看图导入,激情揭题。
1.(出示雕塑图片)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座雕塑。
这座雕塑叫做“折断的烟枪,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虎门镇。
在它的底座上用花岗岩石雕筑了一双有力的大手,而在这双大手中握着的是一杆被折断了的鸦片枪。
介绍烟枪是用来吸食鸦片的工具(图片)2.想象一下,它在述说着什么?3.小结:站在雕塑的面前,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烟枪被拦腰折断时,发出的“咔嚓”一声惊天巨响,那正是中国人民销毁鸦片,销毁毒品的坚强决心。
这座雕塑坐落于虎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在172年前,就在这里,发生一段了让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4.出示课题。
虎门销烟活动二、了解鸦片的严重危害,认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鸦片,你知道鸦片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学生交流)1. 学生讲到鸦片是罂粟时(出示罂粟花图片)这就是能够提炼出鸦片的罂粟花,外表很美,但提炼出的鸦片却很“丑陋”。
2. 归纳鸦片对个人的危害:鸦片会损害人的健康。
人一旦上瘾便无法摆脱,它会使人体力衰竭,意志消沉,骨瘦如柴,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同学们,这就是吸食了鸦片后的情景。
(出示图片)3.当时有一位画师,画了这样一组图片。
(看照片)看了这组照片,你有什么感想?5. 学生交流,师小结:一个原本富裕的家庭因为吸食鸦片,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被毁了,其实,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6. 看书E链接(1)在当时整个社会上多少人在吸食鸦片?(200多万,鸦片泛滥成灾)补充:当时全中国的人口是4亿,那时候普遍都是大家庭,兄弟姐们都住在一起,如果按照一家人家有十个人计算,那么每20个家庭中就有一户人家有人吸食鸦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虎门销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是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点“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景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教学目标,以近代中国屈辱史为切入点,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虎门销烟”主要让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民族英雄林则徐主张虎门销烟,进而引起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史实。
引导学生明白,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对近代史是感兴趣的,他们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他们虽然懂得通过资料获取信息,了解史实,但还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并从中汲取爱国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清楚《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感受香港的割让与回归的影响。
3.学习在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屈辱任何中国人都要奋勇抗争。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屈辱任何中国人都要奋勇抗争。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知道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体会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懂得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学重点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 7 课,本课是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鸦片敲开国门活动一:读资料谈发现1.设问:为什么要销毁鸦片?2.资料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3.资料二:与此同时,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4.资料三:鸦片是从一种叫做罂粟的植物果实中提炼出来的,人吸食了鸦片,很容易上瘾,不易戒除。
5.小结: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活动二:观察图表分析问题1.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图表,提问:从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2.交流讨论3.提问: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4.补充资料,分析危害。
5.小结:鸦片的泛滥,带给中国的是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世风日下、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三份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由于“闭关锁国”、“抱残守缺”导致国力衰败。
知道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借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通过看图表,知道鸦片大量流入中国,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危害。
(二)环节二:虎门销烟1.出示林则徐的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提问: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2.提问:为了禁烟,林则徐做了哪些事情?3.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片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及反思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建议1.在学习关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为主,引导学生领会面对欺凌与压迫时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神。
2.在讨论圆明园的重建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观点的能力,知道圆明园无论重建与否,那段历史都应被中国人民铭记。
教学目标1.知道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2.感受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面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引入师:(出示雕塑《折断的烟枪》图片)同学们,这个雕塑是《折断的烟枪》,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生1:为什么要修建“折断的烟枪”这个雕塑?生2:这个雕塑与鸦片战争有关。
生3:从雕塑中我感受到人们禁烟的决心。
师:今天我们就从“折断的烟枪”开始,去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
活动一认识鸦片的危害师:(出示英国与中国位置示意图和英国走私船只在中国码头的图片,并补充相应文字介绍。
)说一说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生1:英国向中国输送大量鸦片,目的是掠夺中国的财富。
(板书:英国中国)生2:英国利用使人上瘾的鸦片牟取暴利,打开中国市场。
师: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出示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的数据和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生1:导致我国国库空虚,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生2:吸食鸦片危害身体健康,士兵无力打仗。
师小结: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掠夺了大量白银,导致中国国库空虚、田地荒芜、士兵战斗力低下、人民身心俱损,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之中。
(板书:向中国输送鸦片危害大)活动二探究虎门销烟师:面对英国的掠夺与鸦片泛滥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生:我们应该禁烟。
师:(出示林则徐的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林则徐忧国忧民,决心禁烟,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开展禁烟运动呢?(出示林则徐禁烟的四幅漫画)生: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鸦片、捉拿烟贩、禁止走私船只靠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