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中国设计史
- 格式:ppt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设计史第一章人类的造物,石器的打造和设计。
从粗石器到细石器,从一般石器美玉,从简单打造到到进一步加工磨制到精致,中国的旧石器文化同样丰富。
到旧石器晚期,石器从初始状态到人类创造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石器器型普遍变小,有细石器之称。
磨制石器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的祖先从进入新石器时期,史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
1 石器制作中的设计因素原始社会中人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一般就地取材,打磨石器。
到晚期临时就地取材的打磨石器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人类到原始岩层中开采石料制造石器。
石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满足实用性。
2 原始陶器特点设计特色原始陶器设计特点造型简单,质量不高,火候低。
颜色不纯陶器的制作要满足人们的生活。
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陶器的制作者又是使用者。
陶器的设计要满足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陶器的主要纹样是人物动物植物水纹编织纹3 编织物的种类及其设计特点良渚文化早起发现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丝麻织物说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开始养蚕织布,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竹编器是有人形纹菱形纹十字纹工艺水平相当高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设计统一性4 原始居住揭示我国建筑的那些雏形早期的原始人先是已天然洞穴为安身之所,人类进入到新石器石器逐步过渡到半地穴式的一种泥木房屋,此外居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多水地区的人们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采用了榫卯结构,这些原始的木构架建筑奠定了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为中国的建筑揭开了序幕1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2 旧石器,主要通过打制石器产生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石器称为旧石器时代3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上游彩陶文化的代表,因在河南仰韶村发现所以称之为仰韶文化,彩陶中的尖底瓶汲水器小口尖底腹部有双耳造型设计轻巧实用4 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因在甘肃马家窑遗址发现的,马家窑文化石中原仰韶文化在甘肃的继承所以也叫甘肃仰韶文化。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中国设计史导—言以传统手工艺为特征的设计是设计的古典形态。
图案、实用美术、工艺美术构成了传统手工艺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路径。
195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封成立,标志中国的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章东方欲晓一原始夏商周设计距今约7000至8000 千年,原始建筑、制陶、编织等设计形态开始出现。
距今约4000年至3000年,中原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夏、商、周时代手工业规模宏大。
在统治者的控制下,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手工业门类众多,分工细致明确,形成了直接服务王室官府的“百工”制度。
春秋时代冶铁技术出现,铁器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使设计发生新的变革。
随着设计和工艺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总结意义的著作《考工记》。
商周时代是中国社会走向向文明的时代,商周之际创作的《周易》一书蕴含的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活动。
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制造的劳动工具。
从数百万年前打制成形、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时代,即通常所称的旧石器时代,到距今约万年一直延续至数千年前,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磨光的磨制石器时代,即通常所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反映出原始设计的面貌。
设计起源于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生产力低下,自然力量神秘莫测,难以控制。
原始人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他们试图采用某种方式来使外界力量服从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巫术和宗教活动反映出原始人类的这种意愿。
在巫术和宗教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原始工艺制品。
不少原始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表现巫术、宗教和神话的内容,有的原始工艺品本身便是巫术活动中巫师使用的器物。
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生活在现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用石块制造工具,打制成适应砍砸、刮削等各种不同用途的石器。
他们从实用需求出发,打制的石器注意对称、均衡等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手段。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中国设计史一、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什么?•1、设计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一种形式。
•2、设计是一种美的创造。
石球的出现与许家窑延伸阅读:人类发展历程经历了猿人、古人、新人、现代人四个阶段,原始群早期为猿人,晚期为古人;从考古学界划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就是猿人、古人、新人时期。
许家窑人是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之间,年代距今大约20万¡ª12.5万年。
石球的用途与飞石索:飞石索的使用方法是:用兽皮或植物纤维做成一兜,兜的两头拴两根绳子,兜里放石球,使用时甩起绳子,使石球抡起来,而后松开一根绳索,将兜中的石球对准猎物飞出,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
出土石球的同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有野马、披毛犀和羚羊等,仅野马化石就有300多匹是许家窑人用石球猎获野马的有力证据。
磨制石器的特点•一、均为复合工具所谓复合工具,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组合而成的工具。
结合的方式主要以钻孔和结绳两种为主。
磨制石器的特点•二、加工设计手段多样、技术高超1,磨制技术成熟2,钻孔技术成熟原始人对泥土的认识造就了制陶技术的出现,将黏土在800-1000度的高温下焙烧成型,得到具有高强度的陶,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陶器的出现,使设计开始具有了科技特征,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在中国诞生。
二、早期陶器设计关于陶的起源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
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起源“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陶瓷原料•陶瓷的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二、原始时代的设计陶器的产生基本条件:一对火的利用,二丰富的黏土资源p19原始陶器成型工艺:手制法(最为普遍)·模制法·轮制法p20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仰韶文化--彩陶新时期时代黄河流域北方--半地穴式p31 长江流域南方--杆栏式p32三、青铜器时代的设计【商,西周】青铜;主要是铜,锡,铅的元素的合金。
不同用途,采用合金比例不一《考工记》“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p36 青铜器成型工艺;主要采用泥范铸造,两周早期之前,一模一范,西周中期以后,一模数范p43 青铜器装饰风格殷商时期追求神异化(饕餮纹,夔纹),西周中条理化秩序化几何纹增多p47古代艺术设计思想最早源于《周易》有两部,一是经文部分《易经》传文部分《易传》p54 周易设计思想;1 制器尚象2 道器统一3 文质统一p55四、革新时代的设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重人轻天”思想形成p60青铜器曾侯乙墓--战国成套编钟标志实用性,系列化,整体化造型设计。
P61此时期,出现反映时代风貌,表现时代精神的题材《宴乐水陆攻站纹壶》p65纹样:蟠螭纹,蠕虺装饰构成:平视体构图表面加工: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p65战国铜灯;仿生灯,人俑灯,连枝灯最常见是豆形灯p67 铜镜纹饰山字纹p69战国漆器;漆耳杯最具特色,饮酒,又称羽觞p70战国丝织;马山砖厂1号墓最具代表性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p74服饰分为礼服和常服。
深衣是典型服装样式,上下衣裳连在一起,特点曲裾绕襟,右衽p75和当时服饰相配套的腰带和带钩p76先秦时期设计思想 1.强调实用功能,主张先实用后审美的设计观(墨子。
韩非子) 2.主张“文质彬彬”即强调内在美与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孔子)3主张“大巧若拙”崇尚天然之美,主张自然朴素,反对人工雕饰的设计观(老子。
庄子p81 《考工记》及其设计思想 1.”材美工巧“的设计原则 2.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3.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p 83五、封建制上时期设计的高度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西汉刘胜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不仅具有熏香作用,且满足了汉人祈求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仙人仙岛的追求p89汉代铜镜发展三个阶段p91东汉中晚期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装饰题材发生重大变化装饰技法和装饰构图(由同心圆式,增加了对称式、阶段式等)也有新的发展p92汉代灯具的设计成就体现在四:1.功能合理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 4.装饰富丽p93 长信宫灯(属于虹吸灯的代表) 艺术形象……. p98汉代成套的耳杯都有专门的包装盒,称具杯盒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双层九子奁化妆品包装盒的代表作漆器羽觞题有“君幸酒”p102 素纱禅衣禅衣既单衣p108汉代漆器特点:1实用品众多,造型设计规范化、系列化2制作工艺趋向成熟3装饰手法多样化4漆器包装更趋于精致、轻巧p121六、设计的多元与融会(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手工业特点:民间手工业极度衰落p123玄学思想影响;青瓷,宽衣大袖p142,庄园/ 佛教思想;动物纹--植物纹,莲花尊,椅子由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胡床引进受少数民族影响(魏晋南北朝),穿靴子戴帽子青瓷流行原因1工艺方面的原因2社会风尚的原因p126唐·瓷器“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p127受佛教和佛艺影响出现莲花纹,忍冬纹莲花纹在唐瓷器继续作为主题装饰p133 唐三彩低温铅釉陶器唐代厚葬习俗产物随葬明器色多故称“三彩”p134 唐三彩设计特点1仿生象声2不求实用p136 唐代丝织品特点1装饰题材更加丰富,自然写实的花鸟纹样成为装饰题材的主流2装饰构成手法更加多样,更加成熟3装饰色彩华丽和谐,色彩渐变(晕色)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装饰色彩的表现力p137 装饰构成分为对称式构成和自由式构成联珠纹{对称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影响p138 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凌阳公样”唐·丝绸图案设计家窦师伦p140 “凌阳公样”特点1装饰题材的吉祥性2装饰构成的对称性3装饰色彩的奇丽性p141 唐代服饰特点1多样性2开放性3华丽性女装:男服胡服襦裙服p142 唐代金银器造型风格上,唐·早期受波斯萨珊王朝的风格影响较大,器皿口沿主要是圆形、八角形和多角形,器壁较厚。
中国设计史重点高中知识点中国设计史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设计史的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设计理念在古代,中国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审美观念、造型原则、装饰花纹和色彩运用。
审美观念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万物的观察与体悟,弘扬和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造型原则注重形式的对称和谐,追求简洁、朴素与内涵。
装饰花纹讲究纹样的创作和组织,以传统的符号和寓意为基础。
色彩运用注重色彩的和谐与对比,运用五行色彩理论等。
二、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特色1. 商代设计:商代设计注重功能性,器物设计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追求简洁、厚实的造型和精细的纹饰,表现出稳重和庄严之美。
2. 周代设计:周代设计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特点是造型丰满、纹饰繁复,富有优美的曲线和动感;同时,佛首、鸟兽纹饰等也开始出现。
3. 秦汉设计:秦汉时期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器具的造型简洁大方,装饰纹饰简约,体现出实用主义的特点。
4. 隋唐设计:隋唐时期的设计追求华丽和庄重,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造型丰富多样,应用各种制作工艺,特别是唐代飞天的形象在造型上十分突出。
5. 宋元设计:宋代的设计注重细腻和精巧,以绘画技法表现在器物上,青瓷等瓷器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元代设计风格多元化,以彩绘瓷器和漆器为代表,使用多种色彩和纹饰,富丽堂皇。
6. 明清设计:明代设计注重装饰和建筑的细节处理,宫殿建筑与家居生活具有规模壮丽和繁复的特点。
清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宏伟与气势,装饰更为简约。
三、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设计史中,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受到道教、儒家和佛教等思想的影响,追求和谐、中庸与道德的境界。
此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也对设计产生了影响。
设计与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使中国的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也使其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四、中国传统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设计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断在创新与发展中传承着中国的设计理念。
中国设计史知识点总结设计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中国设计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领域。
本文将就中国设计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
1. 史前时期的设计中国的史前时期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制作、织物和饰品设计方面。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黑陶、彩陶等材料制作的精美陶器,其中以彩陶为代表的陶瓷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同时,原始人还通过擦拭、染色、缝合等手段进行织物和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 古代中国设计古代中国设计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周代、秦汉以及其他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设计以工艺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如商代青铜器、周代青铜器、秦汉丝绸等都是古代中国设计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同时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意义。
3. 宋元明清时期的设计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设计史上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设计风格日趋丰富多样,涵盖了建筑、绘画、陶瓷、家具等领域。
其中,宫廷设计和文人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向。
宫廷设计体现了皇家族的力量和权威,而文人设计则更加注重审美和自然的表现。
4. 近现代中国设计近现代中国设计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促进了中国设计的全面发展。
建筑、服装、产品设计等领域纷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和作品。
例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天安门广场,设计师周仕农的著名长衫等。
总结起来,中国设计史经历了史前时期的陶瓷、织物和饰品设计,古代的工艺品设计,宋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和文人设计,以及近现代的引入西方设计理念的全面发展。
中国设计历史的丰富与多样为今天的设计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灵感。
本文仅对中国设计史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概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领域可以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设计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与美学的发展,并在设计实践中汲取灵感与智慧。
设计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国设计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