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青铜时代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96 MB
- 文档页数:143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第四章秦汉时期艺术设计1.(纸的发明),(丝绸之路的畅通),(东汉晚期)佛教的传入等重大事件,都对于艺术设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秦汉时期还流行(茧形壶)(蒜头壶)(扁壶)等盛酒器。
3.简答:秦汉时期灯具的特点:1.造型的多样化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个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
3巧为装饰时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
3.(汉代)熏香的风气极盛,由南至北逐步推广。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99.8%,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思考题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一节陶瓷设计第二节家具设计第三节建筑园林设计第四节纺织品设计第五节服装设计第六节漆器设计第七节雕塑设计第八节瓦当设计第九节铜镜设计第十节金属工艺设计思考题第三章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设计第一节巴洛克艺术设计第二节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设计第三节洛可可艺术设计思考题第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第一节西方各国的设计运动及流派第二节艺术设计史概况第三节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设计思考题第五章意大利艺术设计发展第一节意大利艺术设计概况第二节现代主义和反现代主义的辨驳第三节近50年来的发展概况第四节意大利设计师简介思考题第六章英国艺术设计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与威廉·莫里斯第二节招贴画和插图设计第三节建筑和室内设计第四节金属制品设计第五节英国设计师简介思考题第七章法国艺术设计第一节招贴画和插图设计第二节工艺品及家具设计第三节建筑和室内设计思考题第八章德国艺术设计第一节《青骑士》艺术年鉴第二节格罗佩斯与德意志工作联盟第三节包豪斯运动第四节德国设计师及作品简介思考题第九章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艺术设计第一节斯堪的纳维亚艺术设计发展概况第二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及作品简介思考题第十章美国的艺术设计第一节美国设计流派概况第二节美国设计师及作品简介思考题第十一章日本的艺术设计第一节日本设计发展概况第二节日本的插图设计第三节日本设计师及作品简介思考题第十二章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第二节绿色设计趋势第三节解构主义设计思潮思考题参考书目[放大封面] 艺术设计史您想读这本书吗?作者:杨先艺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译者:丛书名:出版日期:2006-11-10上架日期:2007-1-2013:35:00ISBN:7560938396页数:版次:第1版开本:16开装帧:平装市场价:贵宾会员价:¥28.80高级会员价:¥29.88普通会员价:¥30.60【相关下载】【二手书】本产品共有 0 册二手书出售, 最低价:¥.00 [查看]推荐图书寄意神工:古代雕塑作者:贺西林 著环境艺术小品设计与表现 作者:吴宁服饰色彩 设计色彩入门 作者:冉卫红 编著宣传册设计手册 作者:孙涛艺术摄影创作 作者:赵永华艺术手册作者:晓峰,汪芳 译用户购买本书还购买了· 制齿工操作技术要领图解· 下一个疯狂是谁· 统计学· 千纸鹤: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阅读· 汽车运输企业管理·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电机学同步训练/高等教育学习辅...· 初级齿轮工工艺学· PLC编程及应用第3版· 2009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预测试题及...金书共建·What's this?。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
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
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
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