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人物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认识宋朝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髓。
3、认识今世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构造:文件记录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一样款式举例:历史故事画 ( 如《步辇图》 ) ,肖像画中的行乐图 ( 如《幽篁坐啸图》 ) 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模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要点和难点:联合作品讲解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课设施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当面写生。
揭露今日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忆方才的一幕,让学生议论假如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叙述郭子仪如何理解唐朝两位有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二、鉴赏过程1、经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 ( 教师指引启迪学生,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形。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时的装扮,但眉宇间很有神彩。
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以后,神态恭谨而机敏。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初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 指引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全方面进行鉴赏,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色。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模范反应了五代期间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神写照-----人物画》,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中的第六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八页系列一:美术鉴赏模块。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人物画部分,把教材一课中的一个部分用一个课时来上旨在让学生从走马观花的观赏转变为下马看花的鉴赏。
教材前面研究了两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
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肯定的认识本领,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适意,适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晓得风俗,仕女等,随着知识的积聚和经历的增加,对事物的见地也比较周全、深入,但也会公允,个性十足,所以这就需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去欣赏作品,读懂并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的内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的同时,学生的拓展和创新本领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方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的规律,将本课教学方针定为:认知目标:通过课前查阅、作品分析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其创作理念。
并能用语言表述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小组竞赛等方式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方针: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勇敢设想、表述,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立场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难点: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学习掌握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能够用线条、色彩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3.能够运用所学技法,绘制出传神写照的人物画作品;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线条和色彩运用技法;3.把握画面的构图和形象选择。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技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2.把握画面的构图和形象选择。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传神写照人物画介绍–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肖像画的区别2.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线条运用技法(灵活运用笔画,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和面部表情)–色彩运用技法(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气质)3.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绘制–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4.小结–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总结所学技法和对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理解五、教学评价方法1.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评分标准包括:线条和色彩运用技法是否准确、画面构图和形象选择是否恰当;2.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分标准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具:画纸、铅笔、毛笔、水彩颜料等;2.网络资源: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介绍、人物画技法视频教程等。
七、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1.传神写照人物画介绍(25分钟)–介绍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肖像画的区别–展示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2.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30分钟)–线条运用技法•灵活运用笔画,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和面部表情–色彩运用技法•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气质3.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绘制(60分钟)–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4.小结(5分钟)–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总结所学技法和对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理解八、教学参考1.《岭南社版美术八年级上册》2.网络资源: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介绍、人物画技法视频教程等。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十二课。
本课在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古代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
其中以古代人物画为主,以面对面写生和默写的典范作品来体现古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特点。
现代人物画简单欣赏。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艺术家精深的艺术造诣、对古代悠久文明的历史的景仰,以及现代艺术家继承、发扬和创新古人传神写照的精神,正确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高涨,对现代艺术感兴趣,但对中国古老民族艺术了解还不够,因此,教师在课堂要加以引导和促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教学关键:教师的引导、课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引言中国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艺术家的笔墨和技巧,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特征。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索中国人物画的原理、技巧和创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人物画,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3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学生将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背景和与国际艺术的关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画的影响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物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物画的独特之处。
第二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基础技巧(4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中国人物画技巧,例如线条的运用、造型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
学生将通过练习不同的中国人物画技法,如写意、工笔等,熟悉这些技巧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第三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过程(4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构思一个好的题材,并了解如何进行素描和草图的练习。
然后,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用墨和颜色对人物进行描绘,以及如何加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原理、技巧和创作过程。
•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际绘画活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绘画心得和想法,并互相学习。
教学评估•学生绘画作品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掌握了中国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并对他们的绘画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中国人物画的历史、特点和技巧。
课程类别:国家课程
课型:鉴赏课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
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
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
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
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
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
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
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
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
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
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
(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赏能力。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
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
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
(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
(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
(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
(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
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