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2、自然界中的植物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
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2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
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
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
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
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
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
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
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恺之因而在人物绘画上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
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
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
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
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
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
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
(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讲课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二、讲课时刻: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深切明白得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二、能力:运用欣赏方式,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青年励志念书习武胸怀远大理想,年老时南唐统治朝不保夕政治理想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增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切明白得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式,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六、课业类型:教学,提问探讨七、教学方式:教学,演示法,提问探讨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进程:第1课时一《韩熙载夜宴图》提问1:看看那个名字——《韩熙载夜宴图》什么意思?v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绘写的是夜宴的全进程。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v 夜宴只是家里人吗?v 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v 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v 宴会上都做什么情形?v 气氛什么样子?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v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长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什么缘故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看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什么缘故韩熙载还常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提问试探:显现的宾客较多。
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刻画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霎时。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
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好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关于不同的人物,依照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
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形神兼备——中外人物画审美识读学情分析:本课题是欣赏评述模块教学围绕人物画开展的,本作为七年级下学期第一课进行。
本节课尝试在八年级借班上课,已有基础是中国人物画和外国肖像画,在这前提下从提高审美能力出发,在对比中认识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进一步提高人物画的识读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
注意复习,关注生成。
模块教学:本课是欣赏评述模块,将教材上三个主题串在一起,兼涉及一些其他领域内容。
信息很大,但是从语言角度,大量看图,找到共性。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特点:线造型、固有色主观色,托物言志人定胜天追求意象之美。
外国人物画文艺复兴完善的明暗色彩造型语言科学观察理性解剖知识。
外国在照相技术发明了后向东方学到了探索造型语言多样的表现方式,从线条、色彩、空间等方面打破自然写实的理性造型风格。
中国自国门打开后向西方学习,在绘画中加入了光影焦点透视,徐悲鸿为首流派中西兼长,开始了写实道路。
本课从综合美术语言角度出发,由内容到形式,教会学生人物识读方法。
教学目标:赏析中外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人物画,表达对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到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中外美术语言特征,训练图像识读技能,逐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为下一单元人物画造型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采用以画论画的方法,将中外人物画对应起来,通过描绘、分析、比较和讨论,从内容到形式,探索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的特点。
一、(举例)按题材或表现形式找最对应的画面《免胄图》VS《勃鲁达的投降》二、找中外人物画对应作品3-4组(作业5~10′)讨论归纳对比中外人物画题材承上启下:从“图像识读”出发,进而形成“审美判断”是美术欣赏的重点。
三、(举例)对比分析中外人物画美术语言(可以让学生尝试回顾已有知识点)《韩熙载夜宴图》VS《最后的晚餐》归纳美术语言四、小结:19th末20th初,东西方美术语言融汇(难点突破)徐悲鸿VS凡高五、拓展(按时间调整)1、构思:如何表现信仰?《千手观音》VS《西斯廷圣母》2、构图:如何表现宏大?《八十七神仙卷》VS《最后的审判》3、经营位置《高贤读书图轴》VS《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4、形象特点《簪花仕女图》VS《蒙娜丽莎》5、造型手法《泼墨仙人》VS《戴帽的芙劳》6、元素重组《女娲补天图》VS《大提琴手》六、下次课试着画一组对应中外人物画的草图,体会其创作构思特点,进一步领会其美术语言的具体应用。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物画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提问:从这三幅画中,同学们能猜想到我们这一节所要讲的是以什么形象为主体的绘画呢?二、欣赏《洛神赋图》1.讲解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2.绘画与文学相结合三、欣赏《韩熙载夜宴图》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想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作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学生讨论交流第二段观舞: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第三段歇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送别: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
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
四、欣赏《泼墨仙人图》1.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
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2.介绍梁楷五、欣赏《九方皋》。
学生分组欣赏,介绍其内容背景六、分析现代人物画《开国大典》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参考教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1:听画名,你能想到什么场景?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气氛什么样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学生讨论交流第二段观舞: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三段歇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国人物画、初步认识和了解人物画发展的特点、以及其中“以形传神”的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不同时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人物画的发展1、人类早期对自己的关注:岩画、彩陶画2、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帛画欣赏《龙凤人物图》:分析技法:线描勾勒形象:体态优美,色彩单纯,富有装饰味。
重点语:以线勾勒。
现在最早的人物画,属战国时代作品。
此画画在丝织物上,又称帛画。
师: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始于战国。
(展示图片)这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画面中描绘了什么(学生描述)师:此画运用了什么技法来表现人物(线描—以线条勾勒)师:描绘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师介绍:画面主要位置描绘一位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龙一凤。
人物侧面造型,体态优美,色彩单纯,富有装饰味。
师小结:《人物龙凤图》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此画画在丝织品上,又称帛画。
(二)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1、师: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展示《洛神赋图》)这幅画是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杰出诗人曹植所写的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幅画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曹植与洛水之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2、展示图片1,介绍画中人物:曹植:站在岸边,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吹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上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3、师:我们再来看画家描绘人物采用了什么方法(线描)对,同样都是以线条勾勒人物,那么,《洛神赋图》与《龙凤人物图》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人物特点有什么不同师小结:《洛神赋图》的线条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称为“游丝描”。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2.学习人物画的构图、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唐代以前的人物画;–唐代至宋元时期的人物画;–明清时期的人物画;–近代以来的人物画。
2.人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人物比例、体形和动态;–线条和笔法的运用;–眼、鼻、口、耳等面部特征的描画;–衣饰和饰品的描绘。
3.人物画的色彩运用:–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色彩运用;–彩色人物画的色彩运用;–彩墨兼用的人物画的色彩运用。
4.人物画的创作实践:–观摩和学习古今人物画;–模仿和练习人物画的构图、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完成一幅自己的人物画作品,并进行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1.人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2.传统和现代人物画的色彩运用;3.创作一幅自己的人物画作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个别辅导和群体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1.讲授中国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2.分析中国人物画与西方人物画的差异;3.展示中国历代著名人物画家的代表作品;4.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和欣赏其他中国人物画作品。
第二课时:人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手法1.讲授人物画的构图要点和表现手法;2.展示中国历代人物画家的构图和表现手法;3.分析学生自己的人物画作品,指导其修改和改善。
第三课时:人物画的色彩运用1.讲授传统和现代人物画的色彩运用;2.展示中国历代人物画家的色彩作品;3.分析学生自己的人物画作品,指导其改善色彩运用。
第四课时:人物画的创作实践1.讲授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要求;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3.督促学生按照前三课时所学知识进行创作;4.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侪评价和师生点评。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表现、作品质量、自我评价和同侪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引言中国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艺术家的笔墨和技巧,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特征。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索中国人物画的原理、技巧和创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人物画,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3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学生将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历史背景和与国际艺术的关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画的影响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物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物画的独特之处。
第二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基础技巧(4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中国人物画技巧,例如线条的运用、造型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
学生将通过练习不同的中国人物画技法,如写意、工笔等,熟悉这些技巧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第三部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过程(4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过程。
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构思一个好的题材,并了解如何进行素描和草图的练习。
然后,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用墨和颜色对人物进行描绘,以及如何加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原理、技巧和创作过程。
•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际绘画活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绘画心得和想法,并互相学习。
教学评估•学生绘画作品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掌握了中国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并对他们的绘画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中国人物画的历史、特点和技巧。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一、授课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六、课业类型:讲授,提问探究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探究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1:看看这个名字——《韩熙载夜宴图》什么意思?
v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绘写的是夜宴的全过程。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
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
v 夜宴只是家里人吗?
v 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
v 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
v 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
v 气氛什么样子?
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v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
提问思考:出现的宾客较多。
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
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
第二段——观舞
使他备感窘困,尴尬地拱手背立,但又不住侧耳静听这动人的舞乐。
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歇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
第五段是“送别”,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
结束了整个画面。
弥漫着冷清、缠绵的氛围
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
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之一:传神——深刻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情
思考题1: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夜宴图》中的韩熙载在欢宴时,非但不是心情欢畅,反而表现出悒悒不乐、心情沉重的表情。
学生讨论
韩熙载纵情声色、为了躲避拜相。
其原因是后主李煜统治时期,南唐统治岌岌可危,而李煜却不想有所作为。
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了,而且亡国当俘虏的命运迫在眉睫,个人内心和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痛苦在折磨着他,表现出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使他除了以声色自娱来安慰和消磨自己外,已别无出路。
心情沉重的表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