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的有关题型
- 格式:docx
- 大小:22.03 KB
- 文档页数:1
反证法(麻城实验高中:阮晓锋)定义:反证法就是从命题结论的否定出发,先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 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到与已知条件, 已知公理,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等相矛盾的结果。
这样就 证明了结论的否定不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证题步骤:一般地,反证法的证题步骤如下1.反设:即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而命题结论的否定成立。
2.导出矛盾:即在上述“命题结论的否定”参与推理的前提下,得到矛盾。
3.肯定结论:即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适证题型:主要是以下两类⑴含否定性词语或含“至多,至少,唯一,无限”等词语的命题。
⑵不易找到直接证明的思路,但若从反面入手问题变得容易解答的命题。
例一:试证明质数的个数有无穷多个证明:假设质数的个数仅有有限个,不妨设为n 个:p p p ,,,,321n p 取整数N=p p p p n 321+1,易知N 不能被上述质数整除且它不等于其中任意一个∴N 只有两种可能:①N 本身就是一个质数;②N 还含除这n 个质数以外的质因数p不管是上述那种情况都与质数的个数为n 个矛盾故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
例二:求证: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证明:如图,假设直径AB 不是☉O 中最长的弦则一定存在弦CD>AB.连接OC,OD,则OC+OD=AB∵OC+OD>CD∴AB>CD 这与CD>AB 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
例三:证明2是无理数 O A BC D证明:假设2是有理数,则可设2=qp (p,q 是互质的整数) ∴p=2q,于是得q 22=p 2 故p2是偶数,因而p 是偶数 ∴又可设p=2k(k 为正整数),从而得q 2=k 22 故q 2是偶数,从而得q 也是偶数∴p,q 都是偶数,从而2为其公约数,这与p,q 互质矛盾 ∴2必为有理数。
例四:当a a 21=2(b 21b +)时,试证方程b a x 112x ++=0和b a x 222x ++=0中至少有方程有实数根。
不等式反证法经典例题
一、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三)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四)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不等式的概念和表达。
如何利用高一数学中的反证法解题在高一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解题方法,反证法便是其中一种极具魅力和实用性的方法。
反证法,简单来说,就是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的结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反证法来解题。
一、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反证法的核心思想是“正难则反”。
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比较困难时,我们就考虑从它的反面入手。
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基于这个假设进行一系列的推理。
如果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比如与已知的定理、定义、公理或者题设条件相矛盾,那么就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也就证明了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例如,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这个命题。
如果直接证明,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
但我们用反证法,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或三个直角,那么三个内角之和就会大于 180 度,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的定理相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二、适用反证法的常见题型1、结论为“否定性”的命题当命题的结论是“不存在”“不可能”“不是”等否定形式时,常常适合使用反证法。
比如,证明“在一个凸多边形中,不可能存在五个内角都为钝角”。
我们先假设存在这样的凸多边形,然后通过内角和的计算推出矛盾。
2、结论为“唯一性”的命题如果要证明某个对象是唯一的,直接证明可能比较复杂,此时反证法就派上用场了。
例如,证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假设过该点不止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然后推出矛盾。
3、结论为“至多”“至少”的命题对于“至少”“至多”这类命题,反证法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比如,证明“一个班级中,至少有两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假设没有两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那么最多只有 12 名同学,这与班级人数通常多于 12 人相矛盾。
三、反证法的解题步骤1、反设首先,提出与原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
需要注意的是,反设一定要全面、准确,不能遗漏任何可能的情况。
反证法——要点解密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一般用于直接证明条件较少,关系不明确,问题形式较抽象,而其反面较具体、较容易发现入手点等,正所谓“正难则反”,这也是转化思想的体现。
1.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1)反设: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其反面成立;(2)归谬:以命题的条件和所作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3)否定假设得出欲证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注:这里所说的矛盾常常有以下四种情形: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矛盾;自相矛盾。
2.反证法解决的常见题型:(1)否定性问题:(2)存在性问题;(3)唯一性问题:(4)分类性问题。
例1 若,x y∈{正整数},且2x y+>。
求证:12xy+<或12y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分析:注意到“至少”字样,可考虑用反证法证明。
证明:假设12xy+≥与12yx+≥同时成立,又0,0x y>>,∴12, 12.x yy x +≥⎧⎨+≥⎩将以上两式相加得2x y+≤,这与已知条件2x y+>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
故12x y +<或12y 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导评:反证法的逻辑根据为:要证明命题“若p 则q 为真”,该证“若p 则q ⌝为假”,因此,反证法的核心是从q ⌝出发导出矛盾。
例2 设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中的a 、b 、c 均为整数,且()0f 、()1f 均为奇数,求证:方程()0f x =无整数根。
分析:若直接证明否定性命题比较困难,故运用反证法处理。
证明:假设方程()0f x =有一个整数根k ,则20ak bk c ++=。
①∵()0f c =,()1f a b c =++均为奇数,∴a b +必为偶数,当k 为偶数时,令()2k n n Z =∈,则()224222ak bk n a nb n na b +=+=+必为偶数,与①式矛盾;当k 为奇数时,令()21k n n Z =+∈,则()()2212ak bk n na a b +=+++为一奇数与一偶数乘积,必为偶数,也与①式矛盾。
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正确的假设是()A.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是直角B.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C.在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是直角D.在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答案】B【解析】【分析】反证法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最多有一个”的反面为“至少有两个”.【详解】解:∵“最多有一个”的反面是“至少有两个”,反证即假设原命题的否命题正确,∴应假设: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不需要一一否定,只需否定其一即可.2.下列语句正确的个数是()①两个五次单项式的和是五次多项式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④延长射线AB,交直线CD于点P⑤若小明家在小丽家的南偏东35︒方向,则小丽家在小明家的北偏西35︒方向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性质、线段的定义以及性质、射线的定义、方位角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①两个五次单项式的和可能为零、五次单项式或五次多项式,错误;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③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错误;④延长射线AB,交直线CD于点P,正确;⑤若小明家在小丽家的南偏东35︒方向,则小丽家在小明家的北偏西35︒方向,正确;故语句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语句是否正确的问题,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性质、线段的定义以及性质、射线的定义、方位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直线a b ⊥r r,则a 与b 相交所成的角为直角C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D .若a b ∥,a c ⊥,那么b c ⊥【答案】C【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根据垂直的定义,可知“直线a b ⊥,则a 与b 相交所成的角为直角”,是真命题; 根据互补的性质,可知“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可以是两个直角”,是假命题;根据垂直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若a b P ,a c ⊥,那么b c ⊥”,是真命题. 故选C.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B .凡能被2整除的数,末位数字必是偶数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D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利用锐角的性质、偶数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及相反数的定义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A 、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 、凡能被2整除的数,末尾数字必是偶数,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C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才互补,故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 、相反数等于他本身的数是0,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考点:命题与定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答案】B【解析】图形的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而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C 是一个假命题,直角都相等是真命题.故选B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若a>b ,则-a<-bB .若a>b ,则a+3>b+3C .若a>b ,则44a b > D .若a>b ,则a 2>b 2【答案】D【解析】【分析】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A 、若a >b ,则-a <-b ,正确,是真命题;B 、若a >b ,则a+3>b+3,正确,是真命题;C 、若a >b ,则44a b >,正确,是真命题; D 、若a >b ,则a 2>b 2,错误,是假命题;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度不大.7.下列命题: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命题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错误,为假命题;命题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为真命题;命题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为假命题;命题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为真命题;命题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为真命题,故答案选B.考点:命题与定理.8.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将函数y=12x+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B.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其本身,则这个数是0和1C.对函数y=2x,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D.直线y=3x+1与直线y=﹣3x+2一定互相平行【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平方根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将函数y=12x+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正确,符合题意;B、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其本身,则这个数是0,故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C、对函数y=2x,其函数值在每个象限内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D、直线y=3x+1与直线y=﹣3x+2因比例系数不相等,故一定不互相平行,故错误,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真假的问题,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平方根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命题中①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③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是关于底边中线成轴对称的图形⑤一条线段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个判断即可.【详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底边中点在顶角角平分线上,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其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则命题①正确全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成轴对称,则命题②错误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则命题③正确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中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则命题④错误成轴对称的图形必须是两个,一个图形只能是轴对称图形,则命题⑤错误综上,正确命题的个数是2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掌握理解各定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0.用三个不等式a>b,ab>0,1a>1b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0 B.1 C.2 D.3【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得出3个命题,由不等式的性质再判断真假即可.【详解】解:①若a>b,ab>0,则1a>1b;假命题:理由:∵a>b,ab>0,∴a>b>0,∴1a<1b;②若ab>0,1a>1b,则a>b,假命题;理由:∵ab>0,∴a、b同号,∵1a>1b,∴a<b;③若a>b,1a>1b,则ab>0,假命题;理由:∵a>b,1a>1b,∴a、b异号,∴ab<0.∴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0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不等式的性质、命题的组成、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熟练掌握命题的组成和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对顶角互补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如果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的图像上.【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A、C进行判断;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直角坐标系下点坐标特点对D进行判断.【详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A是假命题;B.对顶角相等,故B是假命题;C.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C是假命题;D.如果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那么点P在直线y x=-的图像上,故D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利用了平行线性质、对顶角性质、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特点等知识点.12.39.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同旁内角互补B.对顶角相等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A【解析】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同旁内角互补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故选A.1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B、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假命题;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1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B.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同角的补角相等aD.如果a为实数,那么0【答案】D【解析】A.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是真命题;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C. 同角的补角相等,是真命题;D. 如果a为实数,那么|a|>0,是假命题;如:0是实数,|0|=0,故D是假命题;故选:D.1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C.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答案】C【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正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正确.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C.错误,SSA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D.正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逆命题是:对顶角相等.正确;B、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C、逆命题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错误;D、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7.下列五个命题:①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平方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两个无理数的和可以是无理数也可以是有理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正确;②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②错误;③正确;④反例:两个无理数π和-π,和是0,④错误;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平面内直线的位置;牢记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理解概念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四个命题中,其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若ac>bc,则a>b;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A.1 B.2 C.3 D.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①若ac>bc,如果c>0,则a>b,故原题说法错误;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原题说法错误;③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故原题说法正确;④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原题说法错误;正确命题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的真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性质、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19.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B.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D.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3x mx-≤⎧⎨+>⎩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m£【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C. 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D.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3x mx-≤⎧⎨+>⎩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m£,正确,是真命题;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方程23240x x--=的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2B.四个角都是直角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C.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公理以及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概率等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计算真命题的个数.【详解】A、正确.B、错误,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C、错误,不一定中奖.D、错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作为一种论证方式,是数学上的一种常用方法。
反证法是先对命题进行假设,在原来的命题题目的条件下,根据题目的要求,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
然后对于推理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是否存在矛盾。
存在矛盾则能得出结论的假设不成立,最终可以证明原命题.二、反证法的思维过程:“否定→推理→否定”,是对反证法的简单概括。
对于结论先开始否定,接着经过精确的推理得出逻辑矛盾,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否定。
像法国数学家阿达玛(Hadamard)对反证法的实质做过概括那样:“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是其中的三个主要步骤.在审视好条件与结论后实施的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反设:做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只有用“反设”进行推理,从而证明问题时,才能称为反证法。
在反证法的证题过程中。
只要驳倒一种情况就能证明命题的方法,属于反证法的一种,叫作“归谬法”.如果存在多种情况,需要一一驳倒,最终才能证明结论的方法,属于反证法的另一种,称为“穷举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在证明解决中很多数学题问题的过程中,它给我们的解题指明了一个方向,让一些解题思路遇阻或遇到比较麻烦的问题时,另辟蹊径,寻求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排中律和矛盾律属于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在数学教学中,反证法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发散思维.三、反证法的逻辑原理证明用符号如下五、反证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学生平时解题过程中,往往对于题目的信息了解得不够全面。
经常有以偏概全,顧此失彼,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时常出现。
可能前面刚记住的数据下一秒就记错了,就像做证明题,对于题目的条件关系弄不清楚,不能将条件有条理的记录出来。
对于题中的知识点不清楚,记得错乱。
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与应用数学证明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碰到。
数学证明旨在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将一个数学命题或结论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来,使之成为数学中不可否认的真理。
本文将介绍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用途。
一、直接证明法1. 定理: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则该多边形是凸多边形。
证明: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可知,n个顶点的内角和为 (n-2) × 180 度。
因此,当 n>2 时,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180度,故该多边形是凸多边形。
证毕。
二、间接证明法1. 定理:根号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 p/q (p、q为正整数,且p/q为最简分数)。
则有 (p/q)^2 = 2,即 p^2/q^2 = 2。
将该等式两边平方可得 p^2 = 2q^2。
由此可知,p^2是偶数,那么p也必然是偶数(偶数的平方仍为偶数)。
设 p = 2k,则可得到 (2k)^2 = 2q^2,化简得2k^2 = q^2。
从而可知,q^2 是偶数,那么 q 也必然是偶数。
这与我们一开始的假设矛盾,因为在假设中,我们假设 p/q 是最简分数。
所以根号2必定是无理数。
证毕。
三、数学归纳法1. 定理:1 + 2 + 3 + ... + n = 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 n 成立。
证明:首先,当 n = 1 时,左边等式为 1,右边等式为 1 × (1+1) / 2= 1。
显然相等,此时等式成立。
假设当 n = k 时,等式成立,即 1 + 2 + 3 + ... + k = k(k+1)/2。
则考虑 n = k+1 的情况,有 1 + 2 + 3 + ... + k + (k+1) = (k(k+1)/2) +(k+1) = (k+1)(k+2)/2。
根据归纳法原理,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 n 成立。
证毕。
四、反证法1. 定理:根号2是无理数。
1.用反证法证明“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第一步是假设()
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D.至少有两个解
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假设为()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正整数X、Y、Z的和为偶数,那么X、Y、Z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假设a,b,c都是偶数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5.命题“△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A.a<bB.a≤bC.a=bD.a≥b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则∠A=∠B=90°不成立;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顺序的序号排列为____________,故只有a+b≥0.逆命题得证.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应假设()
A.a≠b B.a>b C.a=b D.a=b或a>b 8.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应假设()A.a不垂直于c B.a,b都不垂直于c C.a⊥b D.a与b相交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相等”时,应假设___________.
10.用反证法证明“若│a│<2,则a<2”时,应假设.
11.如下左图,直线AB,CD相交,求证:AB,CD
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AB,CD相交于两个交点O与O′,那么过O,O′两点就有_____条直线,这与“过两点”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
12.完成下列证明:如上右图,在△ABC中,若∠
C是直角,那么∠B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
______或______.
当∠B是____时,则_________,这
与________矛盾;
当∠B是____时,则_________,这
与_____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13.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A.直线AB 和CD垂直吗 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 D.连结A,B 两点
15.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c,b⊥c,则a⊥b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16.下列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 B.同旁内角互补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17.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1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9.•把命题“等角的补有相等”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是结果_________,那么
__________.
20.命题“直角都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
2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0,则ab=0;
(3)若ab=0,则a+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