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六章 中国海洋地带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3)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81°N~11°S,经度范围:26°E~170°W。
(4)相对位置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亚洲地理分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西亚沙特阿拉伯气候炎热干旱;南亚恒河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北亚东西伯利亚气候寒冷;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气候湿热。
第二节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的水系特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源远流长。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3、亚洲的世界之最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4、亚洲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
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位置: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因素:地势起伏大6、季风气候的利弊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岛国。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速记手册一、世界第一大洲1.地理位置:① 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② 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③ 纬度位置:跨热带带、温带带、寒带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带。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4.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与环境的关系。
习题自测一、选择题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A、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是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说明,其中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大洲C.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洲3、北美洲东西所濒临的海洋分别是()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印度洋4、中国位于()A、东亚B、南亚C、中亚D、东南亚5、印度位于()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6.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是()A.蒙古B.哈萨克斯坦C.瑞士D.尼泊尔7、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这样的生活习惯受下列哪些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的影响()A、山坡地区B、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C、气候严寒D、热带干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8、下列地区的居民因处在热带干旱地区,人们过着游牧生活的是()A、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D、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二、读图回答问题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 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以海峡与洲为界;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参考答案:一、BBAABBBC二、东北北温欧苏伊士非白令北美太平印度北冰洋第二节自然环境速记手册一、地形和河流1.地形特点: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地理第六七八章知识点地理第六七八章知识点第六章我们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 6.2 我国的海洋教案湘教版选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2.掌握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范围、水文特点以及资源状况,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开发海洋国土的主要形式,增强地理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填图等活动中,掌握我国四大海域的位置和组成。
2.填表比较四大海域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活动,掌握开发“海上领土”的主要形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我国广阔而富饶的海洋国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讨论海上领土的开发形式,产生“向海洋进军”的豪情壮志。
3.通过展示海洋景观图片和多媒体演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四大海域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范围、组成、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等)[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教学媒体与教具]四大海域图、海洋开发利用形式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我国的国土分布图,引导学生说明我国近海海域分布以及我国著名的半岛、岛屿、群岛、海峡、海洋。
(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指图说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指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过渡】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洋国土面积广大,我国的近海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域的范围、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蓝色国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第二节我国的海洋一、我国的四大海域【资料收集】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域,收集有关这个海域的各种资料(包括海域的位置、范围、入海河流、水文特点和资源概况,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等)。
【资料处理】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交流展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
【点拨】1.四大海域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山东烟台蓬莱列岛的庙岛群岛到辽宁大连的老铁山一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至济州岛的一线东海域南海的分界线——闽粤交界的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一线(1)写出城市名称:A ;B(2)A、B纬度相近,A城市海港水温比B城市海港水温高,成为冬季不冻港。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6.4建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6.4建高中地理湖南教育版《选修课二海洋地理》、《第六章海洋权益》、《6.4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优秀课后专项练习[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类别: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选修2――海洋地理】不同性质的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被称为海洋锋。
图中,a和B分别显示了中国沿海水域(当地)冬季海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
阅读图片并用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7分)(2)本文简要介绍了防止近海自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8分)【答案】(1)关系:一致的空间分布。
(3分)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4分)(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8分)【考点】高中地理知识点》选修部分》海洋地理》海洋和海岸带【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图例对比,两幅图中的海锋分布和渔场分布均在海岸带,得出了空间分布一致的结论。
提取渔场成因的常见原因是冷暖流的交叉、冷海水的泛滥、淡水的注入等。
常见原因是营养丰富,使浮游生物(诱饵)丰富,导致鱼类种群集中。
结合迁移的概念,海锋是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
应为水流不稳定、海水扰动强烈的区域。
本题是海洋地理教材部分涉及到的一个简单题。
首先应该联系引发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的可能原因,然后再解析措施。
试验地点:海洋和海岸带;海洋环境问题和保护。
2.海洋d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图(单位:×0.484w/o)。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子问题1】导致a区和B区之间海气热输送差异的最可能因素是:(a)纬度C.地形b.洋流d.大气环流[子问题2]从a到C的等值线值逐渐增加,这有助于两个地方:(a)减小温差;C.水交换【答案】【小题1】b【小题2】a【考点】高中地理、海洋地理、海洋与海岸带选修部分试题分析【分析】:【小题1】根据材料,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水温越高,输送热量越多。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第一节海域环境一、海域环境我国近海的五大海区1、渤海2、黄海3、东海4、南海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二、海底地貌(一)海底地貌的类型1、大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
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
2、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
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
3、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
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凸出,总体呈北东一南西向,与岛屿平行。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二)海底地貌分布规律1、由近海向外海倾斜,坡度由小到大,海水由浅到深,地貌由简单到复杂。
2、各海区地貌的差异黄、渤海只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主要是大陆架,有部分大陆坡与海槽。
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区类型复杂多样。
三、海洋水文(一)海水温度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
海域水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二)海水盐度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四)潮汐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1、海域环境优势(1)区位优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
6.2 我国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2.掌握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范围、水文特点以及资源状况,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开发海洋国土的主要形式,增强地理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填图等活动中,掌握我国四大海域的位置和组成。
2.填表比较四大海域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活动,掌握开发“海上领土”的主要形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我国广阔而富饶的海洋国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讨论海上领土的开发形式,产生“向海洋进军”的豪情壮志。
3.通过展示海洋景观图片和多媒体演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四大海域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范围、组成、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等)[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教学媒体与教具]四大海域图、海洋开发利用形式图片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我国的国土分布图,引导学生说明我国近海海域分布以及我国著名的半岛、岛屿、群岛、海峡、海洋。
(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指图说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指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
)【过渡】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洋国土面积广大,我国的近海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域的范围、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状况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我国的蓝色国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第二节我国的海洋一、我国的四大海域【资料收集】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海域,收集有关这个海域的各种资料(包括海域的位置、范围、入海河流、水文特点和资源概况,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等)。
【资料处理】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交流展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
【点拨】1.四大海域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山东烟台蓬莱列岛的庙岛群岛到辽宁大连的老铁山一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至济州岛的一线东海域南海的分界线——闽粤交界的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一线(1)写出城市名称:A ;B(2)A、B纬度相近,A城市海港水温比B城市海港水温高,成为冬季不冻港。
初中地理同步资源:《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素材1·宣城六
中·卢传明
内容规范和考试要求
宣城六中卢传明
【内容规范】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陆地,看法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大国。
〔2〕引导先生认清我国国情,并停止维护与浪费资源的教育。
——摘自«初中天文课程规范»〔2021年版〕
【考试要求】
〔1〕运用数据和地图说明我国是陆地大国〔B〕
——摘自«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2021年版〕
注:依据«天文课标»中的〝课程目的〞和〝内容规范〞的详细要求,将天文中心素养中的人地观念、综合思想、区域认知、天文实际力四要素的考察目的分红A、B、C三个层次。
A 为知道、了解、描画、识别等要求,B为剖析、了解、说明等要求,C为归结、运用、评价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