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定位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39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摘要:合理的国土规划内容是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着国土规划的有效性以及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规划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
文章基于当前国土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定位;实施引言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优化为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我国新形势背景下,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有效缩短土地管理时间,其具体功能的核心标准由该地区土地利用质量所决定。
一、我国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进程在规划过程中,包括编制审批、监管实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五个体系,并且包括三个规划,即为总体、详细以及相关规划。
国土空间的相关规划体系应做到高效科学、国内完全统一、责任和权利分布明确,并对新时期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以及保护进行整体筹划。
同时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大空间进行科学布局,使我国形成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得以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规划现有的国土空间,应当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兼顾发展质量、生活质量、家园建设,为国家的各项战略实施提供保障,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2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功能定位2.1国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国土规划是我国政府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合理开发与保护现有的国土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保之间协调发展。
因此,我国城府必须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形成科学开发、顾全大局的新型战略格局,使调控区域经济的原有理念得到改善。
例如,我国政府已经确立的“两屏三带”政策,这就是将生态安全作为核心,其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2.2构建主体功能区域主体功能区域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规划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规划主体功能区域,从而推动主体功能区域制度的正式形成。
将我国的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农业、生态三类区域,在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之后,对城市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和不断优化,对空间布局进行完善,从而使城市的整体品质得以上升。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属于我国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工作范畴,居于首位。
国土空间规划主要以国土空间为规划对象,国土空间,即在国家主权和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含陆地、海洋空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与场所。
规划是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手段,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国土空间的治理方式。
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实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及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意义深远。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指标,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前言:国土资源规划有利于实现多规合一,在城乡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功能规划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空间体系,实现建设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特别在用地分类方面,可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当今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1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1.1实现开发过程中的空间规划问题治理和规避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中,需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实现土地开发科学性,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开发宏观调控、全局把控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当下,我国土地资源开发进程中,一般以商业性质土地开发模式为主。
利用基础建设,形成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招标、拍卖方式,对建设资金进行回收,获得合理的开发效益。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对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具有垄断性。
政府采取授权方式,将土地开发权委托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并通过规划、土地价格、土地出让节奏和开发质量的监控,保持对土地一级开发的控制、收益权。
政府通过出售土地产权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政资金获取保障,并做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协调,确保发展过程中,国土空间在土地利用上更具计划性、超前性和科学性,使土地空间规划获得更高的顶层空间规划科学保证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摘要】: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需要针对国土空间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建设,以此来实现对国土的科学合理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的时期变化而不断出现变化,在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只有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才能够有效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研究在目前的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只有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功能的准确定位,才能够有效落实各项规划方案,实现对于国土空间的统筹治理目标,维护周边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方面存在有一定问题,这对环境修复来讲十分不利,会导致各方面管控措施落实效果相当差,对生态质量产生有较大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十分有必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各项规划方案的落实。
1.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概念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中央政府为了促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利用保护的纲领,也是对各级政府职能专业人士的动员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年,这一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表现为对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之内,我国将发展作为重点,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也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恢复、区域空间恢复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雏形显现。
而随着我国逐步迈进城乡统筹时期之后,就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心放在乡村上,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第二个阶段,在城乡统筹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重点是发展乡村空间。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至今以来,我国逐渐走向城市时代,区域性空间性规划得到了全面升级。
在这一时期,包括有许多跨区域空间规划,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国土空间规划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些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都比较完善,一些区域使用空间规划进行补位,也促进了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工作的快速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规划工作范畴居于基础地位。
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为规划对象,国土空间主要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和海洋空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
规划是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对国土空间的治理手段。
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可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提高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标签: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国土资源规划有助于实现“多规合一”,在城乡发展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功能规划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最适宜的空间体系,以实现建设价值、生态价值、附加价值的最大化。
尤其是在用地分类时,能够结合不同的用地种类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增强国土空间管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用地分类现状我国现行国土空间用地主要由政府部门依照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准则、用地管理标准等分类,依照职能功能差异划分为12个一类,56个二类用地,非常复杂。
而各区域进行用地分类划分时可在区域土地情况基础上适当减少一、二类项目,拓展三类项目,形成三级分类体系,如表1所示。
在上述用地分类基础上,我国各区域均完成了对土地的划分。
但由于城乡建设不均衡、土地分类界限不明显,当前土地种类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和重叠。
如在对湿地进行划分时,经常出现森林和灌丛混合的情况,导致湿地分类出现交叉;在园地和林地划分时,部分既被归属到园地,又被划分到林地,出现重叠等情况。
这种界定不明显问题导致的划分交叉和重叠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过程中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用地规划和管理难度,亟待研究和解决。
2、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2.1 规划职能分工不明晰在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实际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差异性是一个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规划职能的不明晰。
一、空间定位(一)根据点、线、面判定区域地理位置1、根据点来确定区域地理位臵:在区域地图上有许多重要的点,如重要的城市、矿产地、山峰、旅游景点等等。
需要掌握(识记)这些点的地理位臵(经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和相对位臵)。
我国的四至点:漠河(53°31′N)、曾母暗沙(3°51′N)、帕米尔高原(73°22′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03′E)。
我国的四个极地考察站:长城站(62°13′S,58°58′W)、中山站(69°22'S,76°22'E)、黄河站(78°55′N,11°56′E)、昆仑站(80°25′S,77°07′E)北京:40°N、116°E附近,华北平原北部长春:125°E 、44°N附近,东北平原中部包头:110°E 、40°N附近,黄河“几”字型北侧乌鲁木齐:87°E、 44°N附近,天山北侧,准噶尔盆地南部兰州:104°E、 36°N附近,河西走廊东南部,黄河上游干流穿过西安:109°E 、34°N附近,秦岭北部,渭河平原中部武汉:114°E、 30°N附近,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江汉平原杭州:120°E、 30°N附近,钱塘江入海口附近重庆:30°N、106°E附近,四川盆地东部,长江沿岸拉萨:30°N、90°E附近,雅鲁藏布江谷地昆明:103°E、 25°N附近,云贵高原中部广州:113°E、 23°N附近,珠江三角洲北部海口:20°N、110°E附近,海南岛北部,琼州海峡南岸汕头:23.5°N、117°E附近,南海沿岸台北:122°E、25°N附近,台湾北部,东部部有基隆港遵义:107°E、 28°N附近,云贵高原北部东京:35°N、140°E附近,本州岛东部,太平洋沿岸新加坡:1°N、104°E附近,马六甲海峡东南端达卡:90°E、24°N附近,恒河三角洲北部,南部为孟加拉湾开罗:30°N、31°E附近,尼罗河三角洲北部,北临地中海乞力马扎罗山:3°S、37°E附近,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附近好望角:34°S、18°E附近,非洲南端伦敦:52°N、0°附近,英国中南部,东临北海和多佛尔海峡摩尔曼斯克:69°N、33°E附近,临北冰洋纽约:40°N、74°W附近,东临大西洋旧金山:38°N、122°W附近,西临太平洋,东南有“硅谷”新奥尔良:30°N、90°W附近,,地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南临墨西哥湾巴拿马城:10°N、80°W附近,巴拿马运河南端圣保罗:23.5°S、47°W附近,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沿岸圣地亚哥:33°S、70°W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西临太平洋基多:0°、78°W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西临太平洋第 1 页共2 页第 2 页 共 2 页2、主要地形区:亚洲——中国三大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图兰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专题一空间定位一.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A、中国海陆位置:我国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_____东部,_____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_位。
在下图中填出我国的临国。
中国临国位置:省区临国个数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我国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其中内海有_____、_____,边缘海有_____、_____、_____,为此我国还有六个隔海相望的海上临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理坐标定位法(绝对定位法)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有: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②利用时间求经度(时间差-经度差);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纬度距);④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110千米110千米•cosφ) 。
A、中国四至点位置:B、中国经纬度大致范围:C、重要经纬线:三.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
A、填注各省区名称:B、填注各省区简称及其重要山脉名称:C、填注下列湖泊名称:D、填出图中37条河流的名称1 23 45 67 8 9 1112131415161718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9303132 333435 3637E、我国的国际河流、国界河流(找出并完成表格)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解析【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国土空间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要素、结构和权利等多个方面合理的统筹规划,以此来确立国家和地区的国土空间布局,这就需要将多种规划和用途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实现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采用科学且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式,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土空间能够合理的利用,让国土空间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和民生方面的价值,以此来促进国土空间和生态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策略在我国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国土空间规划始终是各项规划的基本要素。
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就是以国土空间作为主要的规划对象,其覆盖面积和领域包括国家主权和各项主权权利范围的地域空间,在这之中既有陆地空间,也有海洋空间。
而规划工作又是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土空间规划也是国土治理的一种手段。
而对规划功能实施定位,更是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性质、基调与实施方向上进行明确,也是开展各项规划的基础工作。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一)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定位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定位就是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对一些需要保护与治理方面的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其主要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以此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功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
在这之中,战略性与基础性就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功能定位的特征,更是对多项规划工作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主要规划和整治规划定位国土空间规划是从以往的土地管理工作逐渐演化而来的,而国土规划在以往是属于刚性管控,是要明确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资源开发方面的政策,并结合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管理。
但国土空间规划又和以往的国土规划有着一些区别,其工作重点不仅涵盖了对各种主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更是对空间进行规划,这也极大的提升国土空间的实际规划效果。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一、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1、简介: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 系统由28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4颗为备用星),均匀地分布在距离地球20000公里高空的6个轨道面上.这些卫星与地面支撑系统组成网络,每隔1—3秒向全球用户播报一次其位置(经纬度)、速度、高度和时间信息,能使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利用GPS接收机同时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位置信息,应用差分定位原理计算确定自己的位置,精度约为10米.2、特点:⑴全球、全天候工作。
⑵定位精度高。
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⑶功能多,应用广。
⑷高效率、操作简便、应用广泛。
二、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1、简介:GLONASS星座由27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所以GLONASS星座共由30颗卫星组成。
27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轨道高度2。
36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度。
格洛纳斯卫星发射2、特点:⑴抗干扰能力强。
⑵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
⑶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3、GLONASS与GPS不同之处:一是卫星发射频率不同。
GPS的卫星信号采用码分多址体制,每颗卫星的信号频率和调制方式相同,不同卫星的信号靠不同的伪码区分。
而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体制,卫星靠频率不同来区分,每组频率的伪随机码相同.由于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不同,GLONASS可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二是坐标系不同。
中国地理填图集一、填写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二、填写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四、填写五类地形名称五、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六、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训练一: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的重要城市训练一: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的重要城市训练二: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地形区训练二: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地形区●40ºN 116ºE ●40ºN 120ºE ●40ºN 113ºE ●40.5º110ºE ●40ºN 95ºE ●44ºN 88ºE ●46ºN 127ºE●47ºN 125ºE●35ºN 114ºE ●34ºN 109ºE ●36ºN 104ºE ●30ºN 92ºE ●31ºN 104ºE ●20ºN 110ºE ●30.5º120ºE ●2222ººN 114ºE ●31ºN 114ºE ●23.5º104ºE ●25ºN 103ºE ●23.5º113ºE ●25ºN 122ºE ●23.5º117ºE ●2727ººN 107ºE ●23ºN 108ºE ●38ºN 107ºE ●40ºN 85ºE ●39ºN 100ºE ●41ºN 108ºE ●45ºN 85ºW ●34ºN 108ºE ●30ºN 105ºE ●45ºN 125ºE ●35ºN 115ºE ●31ºN 122ºE ●37ºN 95ºE ●37ºN 102ºE ●25ºN 103ºE ●27ºN 99ºE ●38ºN 110ºE ●42ºN 110ºE ●23ºN 114ºE ●36ºN 112ºE 训练三: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山脉训练三: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山脉训练四: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河源与河口的名称 训练五: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湖泊名称训练五: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湖泊名称训练六:写出下列经纬线交汇处所在的近海、海峡或海湾●46ºN 120ºE ●43ºN 130ºE ●41ºN 110ºE ●38ºN 113ºE ●38ºN 111ºE ●36ºN 106ºE ●34ºN 108ºE ●33ºN 108ºE ●31ºN 110ºE ●27ºN 111ºE ●27ºN 117ºE ●23.5º121ºE ●37ºN 100ºE ●38ºN 106ºE ●43ºN 85ºE ●35ºN 85ºE ●48ºN 90ºE ●35ºN 95ºE ●33ºN 90ºE ●31ºN 121ºE ●35ºN 96ºE ●38ºN 118ºE ●35ºN 115ºE ●24ºN 104ºE ●32ºN 120ºE ●34ºN 118ºE ●29ºN 117ºE ●28ºN 114ºE ●25ºN 104ºE ●45ºN 132ºE ●38ºN 120ºE ●35ºN 125ºE ●30ºN 123ºE ● 23.5º120ºE ●22ºN 110ºE ●20ºN 108ºE A ;B ;C ;D ;E ;F 。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