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区域定位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东经73°40’到135°05’,北纬18°03’到53°45’之间,南北跨度大约为3,900公里,东西跨度大约为5,500公里。
它地跨东经170度,西接阿尔泰山,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北毗邻蒙古、俄罗斯和朝鲜。
中国的疆域很大,是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总面积为9,596,961平方千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四个层次: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3个省(包括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及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这些地区又被分为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市、地区或州)和2,851个县级行政单位(县、市辖区、区、旗)。
最高层次是省级行政单位,它们是由各自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成。
每个省都由省主席领导,也被称为省长。
当地的自治区和直辖市由自治区主席或市长领导。
有些省份,如山东省、湖南省等是由多个地级行政单位组成的。
而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则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下分辖若干的县级行政单位。
地理位置和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占据了亚洲的东部和中部,这也是中华民族广袤的疆土所在。
中国南部的湿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纬度上相当于北部的沙漠地区,因此中国拥有的气候类型也十分复杂。
由于中国的地理疆域十分广阔,各个地区的自然地形和天气条件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性的地域分布导致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大致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和海岸等七种。
高原和山地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其余三种地形类型包括基本农田面积和人口的居住比重最高,其中平原地区的粮食产量最高。
由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并且人口众多,一直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灾害,例如洪水、地震、滑坡和污染等。
为了适应中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就已经了许多抵御灾害的经验和方法。
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南海、东海和黄海环绕其南部和东部海岸线。
社会中国由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行政区划系统。
一、行政区划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五个主要地理区域。
每个地理区域下又有若干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外贸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 中部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旅游潜力。
4.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发源地之一。
5.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中国的边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濒太平洋,西邻欧亚大陆,南界印度洋。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亚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桥梁。
社会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和稳定。
社会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对社会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具有多样性和重要性。
各个行政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也为社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只有合理充分发挥好各个行政区域的优势,才能实现社会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国家,东临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和西南亚之间,东经73°23'到135°05',北纬18°10'到53°33'之间。
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国家。
从地理上看,中国位于世界东部、亚洲东部位置较为靠前,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辐射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总体上东部沿海,中部河流丘陵地带,西部高原山脉,南部热带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各异。
二、边界中国的边界线主要包括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两部分。
陆地边界涉及到14个国家,总长度为2.2万多千米;海洋边界则为沿海各省(区)计算,总长约2.8万千米。
陆地边界:1. 东北部: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蒙古三国接壤。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约4300千米,其中陆地边境约3400千米,大部分处于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与俄远东地区之间。
东北边界还与朝鲜、蒙古相连。
2. 西北部: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
西北地区是中国与多个中亚国家接壤的地区,边界线长度约6380千米,大部分处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括与蒙古的边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等。
3. 西南部:中国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六国接壤。
西南地区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地区,边界线和边境线相加总长度约6630千米,大部分处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西等地区。
4. 南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壤。
中国南海边界基本符合国际法公认的九段线,中国在南海拥有的岛屿、岛礁和海域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海洋边界:中国拥有比较长的海岸线,北起辽宁省丹东市,南至海南岛,包含东海、黄海、南海等海域。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社会科学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隔东海和朝鲜半岛相望,南濒南海,西南与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印度支那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接壤,北接俄罗斯。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西幅员辽阔,南北纵深广大。
拥有14个陆地邻国,是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决定了中国的区位优势,也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中心,东临太平洋,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桥梁。
这使得中国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连接亚洲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自然地理条件多样且独特,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为中国的农业、能源开发、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例如,中国的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为农业灌溉和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中国的地理位置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大陆领土的国家,中国在亚洲地区担当着重要角色。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如上合组织、东盟等,倡导和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
最后,中国的地理位置还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受到了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南方文化以江南水乡、丝绸之路等为代表,而北方文化则以长城、北京等为典型。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得以实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和西太平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它位于北纬18°03'到53°33',东经73°34'到135°05'之间。
中国的地理位置对于其发展和国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的地理思维有一带两翼的观念。
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一带”)和西部内陆地区(“两翼”)。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包括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西南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2. 地理供给中国的地理位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河流、山脉、草原和矿藏。
它拥有世界第三长的河流——长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能源。
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覆盖面积,使其在木材资源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其能源需求提供了稳定的供应。
3. 地理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如上海、深圳和天津,成为重要的贸易和物流枢纽,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中国的地理优势使其能够便捷地将货物输送到国内外市场。
4. 地理对旅游业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为其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众多的世界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中国还拥有多样的自然风光,如黄山、张家界和九寨沟等,吸引了许多喜欢探索自然之美的游客。
5. 地理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对其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边界和广阔的海岸线,需要保护和维护国家的边疆安全。
中国还面临着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地缘政治挑战,地理位置使其必须密切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并采取必要的外交和安全措施。
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其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贸易渠道和旅游业发展,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安全挑战。
最完整的区域定位2、各大洲的控制经纬线经度范围纬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26ºE~169ºW10ºS~80ºN北回归线、北极固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非洲17ºW~5lºE35ºSº~37º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0º~66ºE36ºN~71ºN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170ºW~20ºW7ºN~72º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南美洲82ºW~35ºW54ºS~12º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0ºE~130ºW47ºS~30º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南极洲360º62º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0°、20°E经线 30°N、23°26′N、0°、23°26′S、30°S纬线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东经20º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º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东经30º,北纬30º。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0°、20°E、40°E、 60°E经线 40°N、60°N纬线0º经线经英国伦敦,60ºE经过乌拉尔山,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0º、10ºE和20ºE,40º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
(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经线记住7—8—9,即东经70º~80º~90º,纬线记住1—2—3,即北纬10º~20º~30º。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既是亚洲大陆的东南沿海边缘,又是亚欧大陆的连通枢纽。
本文将从中国地理的位置、边界及相关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横跨东经48°11′,纬度变化幅度较大。
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000公里,在世界上地域范围较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陆地边界中国陆地边界总长度达到了22,117.8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等。
下面简要介绍中国与一些重要邻国的边界情况。
1.中国与蒙古边界中国与蒙古边界长达4,677公里,是中国最长的陆地边界线。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间。
该边界线由自然界的河流、湖泊等地理界线构成,地势开阔且地貌复杂。
2.中国与俄罗斯边界中国与俄罗斯边界总长4,209.3公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区。
该边界线上有两大著名的河流:黑龙江和额尔齐斯河。
由于地处寒带,该边界线经常受到严寒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中国与印度边界中国与印度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南部陆地边界。
该边界线被称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的分界线。
该边界线地势复杂,包括高山、河流、高原和山谷等地理特征。
4.中国与越南边界中国与越南边界总长约1,280公里,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区。
中国与越南的边界线主要由山脉、河流等自然界限构成。
部分边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协商解决。
三、海洋边界除了陆地边界外,中国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边界。
下面简要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海洋边界。
1.中国东海边界中国东海边界是指中国与日本的海上边界,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边界之一。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丰富的水域和独特的气候。
本文将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欧亚大陆,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
东、南、西三面环海,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主要的海域。
中国还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国家。
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非常明显,从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性。
地貌中国的地貌非常多样,主要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
中国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雪域高原、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和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从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等气候区域都有。
中国的气候地带横跨东西六千公里,南北五千公里。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中国南方雨水充沛,北方雨量较少。
中国还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分明。
水系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重要河流,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巴音布鲁克等大型湖泊。
中国还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赛里木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城市文化等。
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和传统习俗。
其中汉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疆地区。
农耕文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文化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现代化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地区。
用经纬网进行区域的空间定位中国地理的区域定位1.主要经线经过的地形单元(自北向南)80°E经线依次穿过: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90°E经线依次穿过: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东缘、天山山脉、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100°E经线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西部、祁连山脉、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滇南谷地110°E经线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雪峰山西侧、两广丘陵西侧、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120°E经线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黄海、太湖平原、浙闽丘陵、台湾岛西侧130°E经线依次穿过:三江平原、长白山2.主要纬线经过的地形单元(自西向东)北回归线穿过: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台湾山脉30°N纬线穿过:喜马拉雅山、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舟山群岛、东海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50°N纬线穿过: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龙江3.重要的经纬线交点北回归线和100°E、110°E,120°E的交点分别为:滇南谷地、西江中部平原、台西平原西缘30°N和90°E,100°E,110°E、120°E的交点分别为:藏南谷地北缘、横断山区、巫山以南、钱塘江口西南40°N和80°E,90°E,100°E、110°E,120°E的交点分别为:塔里木盆地西缘、罗布泊、河西走廊北部、鄂尔多斯高原、渤海50°N和120°E的交点为:大兴安岭西北部4.主要地形单元的经纬度范围青藏高原(78°E一103°E,28°N一38°N)内蒙古高原(100°E一120°E,40° N一45° N)黄土高原(105°E一115° E,35° N-40°N)云贵高原(100° E一110° E,23° N一28° N)东北平原(120°E一135°E,40° N一50° N)华北平原(115°E一120° E,33°N一40° N)长江中下游平原(110°E一120°E,28°N一33°“N)塔里木盆地(75°E一90°E,35°“N一43°N)准噶尔盆地(85°E一90°E,43°N一47°N)柴达木盆地(90°E一98°E,36°N一38°N)四川盆地(103°E一108°E,28°N一33°N)。
小学四年级社会教案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脉中国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山脉的认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的东方国家,位于东亚的东部边缘,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三大国家。
中国被太平洋环抱,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决定了其辐射亚洲甚至世界的影响力,也造就了丰富的地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亚地区,北纬18°10′~53°33′,东经73°40′~135°05′。
整个国家呈东西长、南北狭状,南北距离约5435千米,东西距离约5040千米。
中国地理位置上有广袤的边海线,包括长江、黄河等重要水系,被视为“天然屏障”。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拥有广阔的陆地和海洋资源。
东海、南海辐射亚太地区,享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黄河、长江等重要河流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铝等。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地理上山脉众多,其中一些山脉连绵起伏,构成了中国壮美的自然景观。
以下是中国主要的山脉:1. 长白山脉:长白山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条绵延千余公里的山脉。
长白山脉的主峰--白云峰是中国第二高峰,景色秀丽。
这里也是东北虎生存的主要栖息地。
2. 秦岭山脉:秦岭山脉横贯中国中部,东起山东,西至甘肃。
秦岭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秦岭山脉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如兵马俑就出土于秦岭附近的秦始皇陵区。
3.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
这片高原广袤辽阔,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是源源不断的河流发源地,被誉为“亚洲的水塔”。
4. 华山: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其险峻的山峰和奇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的登山爱好者。
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华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西岳”。
5. 崑崙山脈:崑崙山脈是中国西南边境的一片山脉,也是亚洲著名的山脉之一。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口诀一、东部中心,松花江东:东部中心定位于松花江东,长江、黄河水系东流,黄淮海、南岛上。
晋蒙几州,赣江江口,江苏省及上海均为东部中心。
东部中心地区的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商业水平较开发地区高,金融和多种服务业也得到不断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又有历史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的角色一样重要。
二、中西两部,山西汾河西:中西两部以山西汾河西为中心,由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江苏北部及安徽西部组成。
此区由大多数断层山脉构造,且处在高原和盆地穿插之中,经济发达,国土资源丰富,但贫困较多。
三、西北腹地,京津唐川西:西北腹地定位于京津唐川西,由包括陇南、宁夏、山东腹部、甘肃、安徽中部、河南、湖北中西部组成。
西北腹地是中国腹地,面积很大,资源也很丰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而且土壤素力俱佳,地势险要,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
四、西南远靳,重庆川滇交瓜:西南远靳遍布重庆川滇交瓜,拥有成都、重庆、贵州、云南及香港、澳门五省市,以及新疆包括克朗地区的广大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地处支柱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拉萨——缅甸—蒙古国的大宗僧道分布道网格,素有西南腹地之美誉,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节点。
五、西宁焦土,草原地头衔:西宁焦土位于青藏高原东面,由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市所组成,历史上称一草原之地,今又被誉为“草原地头衔”,因为它拥有靓丽秀美的草原、平原等地形,且草原上的牧民传统美得,以及边境繁多的文化特色。
六、华山灵通,西安西南东:华山灵通定位于西安西南东,横跨四省市:四川、贵州、河南、湖北西部、安徽东北,此区拥有许多山峦,故又名“华山灵通”。
此区交通便利,拥有全国著名的“北四环”铁路,沿此线的济宁、莱芜、临沂等地及渤海湾沿岸的大连、烟台等地都属于此区。
七、黄河柳林,北京十都省:黄河柳林地区位于北京十都省,这里发源于黑河湖泊,流经冀蒙甘陕皖鄂,伊兹渝滇,最终注入渤海。
此区横跨九省,历史文化较古老,河川、湖泊线众多,处在较发达的地域,是西安至唐山一线的重要节点。
小学三年级社会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简介中国位于东亚的东部,东临大海,濒临太平洋,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地理位置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意义,紧邻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地理资源。
一、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地理位置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东西横跨:中国大陆的东西跨度较大,自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到西南的云南、西藏,横跨了东经73.33°到134.77°之间的经度。
这使得中国在经济、文化和气候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 南北纵贯:中国南北方向上横跨的十五个纬度带,使得中国同时拥有寒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特征。
北方的东北平原和北京平原是典型的寒温带平原,而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则属于亚热带地区。
3. 临海辐射: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被太平洋环抱,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拥有劳动力丰富和开放的海港。
这些海港对于国际贸易、人员往来以及战略防御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理位置的地缘政治意义1. 邻国关系:中国边界线长达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巴基斯坦等。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2. 海洋利益:中国拥有东海、南海的主权,保护本国的海洋权益是中国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争端与合作中发挥重要角色,同时也需要维护海洋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地理资源的分布1.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重要河流,以及大量的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
2. 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煤炭、铁矿石、铜、铝、锌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支撑国家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世界市场的重要供应国。
一、中国区域定位常用经纬网二、中国主要地形区表解1、大兴安岭118°-123°E ;43.4°-52.6°′N 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
2、长白山脉123°40'~131°E 41°~44°30'N 。
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
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
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中朝两国的界湖。
3、天山山脉 42.5°-43°N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
4、太行山 36-40°N ,112-115°E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
东北-西南走向,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贺兰山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南北走向。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
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5、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
6、祁连山36-39°N ,95°-103°E 。
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
河西走廊西南侧。
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
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7、秦岭(34°N ,100-112°E ) 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南部的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
8、巫山30~32°N,110°E 。
东北-西南走向。
西面为重庆,东面为湖北。
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