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掌握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海洋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关注。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物性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2.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环境下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和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课外调查等。
在讲述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时,采用讲授方式,对于影响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因素,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不同地理环境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在实验扩展环节,通过在实验中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让学生亲自探究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相关知识点。
在课外调查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底和海洋生物的美丽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笔记–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笔记(要求)的方式学习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特点。
3.概念讲解–讲授温度和盐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实验扩展–学生进行实验,测定海水温度和盐度,加深对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6.课外拓展–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课外调查,了解大洋环境和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大西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
季节、气候变化等;而盐度受海水源、淡水输入、蒸发、地质作用和释放等影响。
大西洋有很多地方的海温和盐度在春秋季节变化较剧烈,冬季变化较少。
在沿海地区,近海海水温度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而深海地区,海水温度则在冬季较高,在夏季有所降低。
盐度则是随着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后,而下降。
海温越高,水体从低温到高温,如果有足够的盐度,水体中的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会变强,这样盐度会减少,海水溶液当中就生成更多的离子,这样离子的混合物的盐度就
会减少。
海水中的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水源也会影响海水的盐度。
海水从高温、高盐度
的地区流入低温、低盐度的地区,使得海水从高温高盐度转变成低温、低盐度。
另外,海
水中的盐度也会随着大气中的降水变化而受到影响,如大气中的降水比较多,海水就会变
得比较淡;如果大气中的降水比较少,就会使海水变得比较淡。
另外,冰川融化也会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有很大影响。
冰川融化的淡水会混入海水中,将海水的盐度降低;而且当冰川融化的淡水多的时候,海水的温度会因此降低,过冷的海
水也容易使生物生存环境变差。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思维导图】【必备知识】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和热辐射消耗的热量。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二、海水盐度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盐度表示海水中三、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
2.潮汐(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
(2)运动规律: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3)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
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潮汐涨落因时因地而异,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三种类型。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半日潮。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称全日潮。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为半日潮,而另一些日子为全日潮的潮汐类型称混合潮。
3.洋流(1)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A.B.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高一必修一海水性质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占据绝大部分的水域,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了解海洋的性质则是了解和保护海洋生态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一中关于海水性质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海水的组成海水是指封闭的海洋或海湾中的水体。
它是由水和各种溶解物组成的。
其中,水的含量最高,约占海水总质量的96.5%。
其他主要溶解物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溴化物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得海水具有独特的性质。
二、海水的盐度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物的质量浓度,通常以千分之一计算。
海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公斤海水中约含有35克的溶解物。
盐度会因为地理位置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靠近河口的海域盐度较低,而季节性的降水会导致盐度降低。
三、海水的密度海水比纯水密度高,这是因为海水中的溶解物增加了水的质量。
平均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 g/cm³。
密度对海洋环流和混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密度差异可以产生密度流,从而推动海洋环流。
四、海水的颜色海水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大部分情况下,海水呈现蓝色或绿蓝色。
这是因为海水在吸收和散射光线时,吸收了红光和黄光,留下了蓝光。
此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溶解物质也会影响海水的颜色。
五、海水的温度海水的温度会因季节、地理位置和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通常,海水的温度在沿海地区较高,而远离沿海的地方较低。
而深海水则呈现出相对恒定的低温。
海水的温度会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六、海水的pH值pH值用于衡量溶液的酸碱性。
海水的平均pH值约为8.1,属于微碱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水的pH值可能会发生变化,使海洋生物受到威胁。
七、海水的透明度海水的透明度受到混浊度和溶解气体的影响。
在沿海地区和近岸海域,透明度相对较低。
而远离陆地的深海水透明度较高。
透明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视觉和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综上所述,了解海水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性质(温度、盐度)
★1.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
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
海陆漫衍: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
季候: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
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海域关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关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关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二、海水运动
1.风波:风(盛行风或行星风系)是主要动力。
2.潮汐:主要动力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钱塘潮壮观:正值天文大潮;盛行东南风加推潮势;钱塘江顶托和杭州湾口大内小都加剧钱塘潮势头(亚马孙河河口、欧洲西部类似)。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思维导图】【必备知识】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和热辐射消耗的热量。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二、海水盐度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盐度表示海水中三、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
2.潮汐(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
(2)运动规律: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3)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
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潮汐涨落因时因地而异,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三种类型。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半日潮。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称全日潮。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为半日潮,而另一些日子为全日潮的潮汐类型称混合潮。
3.洋流(1)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A.B.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水平:绘制世界大洋表层海
水温度示意图,总结世界大
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
化规律。
垂直:根据图表总结海水温
度随深度变化规律。
时间:根据图表对比夏季冬
季同一海域海水温度。
【合作探究1】
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珊瑚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珊瑚白化“现象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在提建议时从不同主体出发,扩宽思路)
【课堂实验二—尝一尝】
么变化
【合作探究2.1】
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哪些环节使得海水质量发生增多和减少的变化。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海水的温度、盐度及运动●知识梳理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支: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影响因素: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除取决于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外,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①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的影响、纬度制约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3)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1000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思考讨论南纬60°附近比北纬60°附近海域温度低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纬60°附近多暖流,受其影响水温偏高;而南纬60°附近多寒流,且多冰山,受其影响水温偏低。
二、海水的盐度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因素盐度增高盐度减低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淡水汇入无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有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洋流暖流流经寒流流经海水混合高盐度海水流入低盐度海水流入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思考讨论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低海区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四周陆地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汇入;③海域较封闭,高盐度海水流入少。
三、洋流1.洋流的形成(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这种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2)密度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这种洋流叫密度流。
(3)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