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范文一、教材简介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此教材内容丰富,针对中国文化的特点,分为不同时期常用的文艺形式、现代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等多个板块。
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既满足了学生对于文化热情的需求,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学习文学的常用表现方式和技巧,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演变;2) 了解并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3) 知道如何在文化生活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能力目标:1) 能够理解、分析文学中的语言表现形式;2) 能够欣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美;3) 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益文化选择。
3.情感目标:1) 养成善于欣赏文化、感受文化的习惯;2) 培养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与探究的兴趣;3)提高学生在文化领域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三、理论依据本次教学主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实践理念、研究表明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对于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非标准化、非正式化文化的重视,这与本教材的内容和目标相符。
同时,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特点,本教材满足了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欣赏和选择,发挥学生的选择能力和文化素质。
四、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活力中的文艺形式生命永驻,文学比死更长久。
文学常见的表现方式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本单元初步介绍了这些文艺形式,并深入分析了样式、技法和气势等方面,使学生对于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第二单元同心的民间艺术中华民族瑰宝无数,其中不乏各种精彩的民间艺术。
本单元有一定侧重点的介绍了传统中国节日、习俗、音乐、舞蹈、偶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其中:1) 介绍了传统及普通类民族音乐和古老的歌谣诗歌等,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中华民族音乐、古老歌谣的魅力;2) 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等民间艺术,了解了中国人民的民间艺术瑰宝,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和尊重。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2第2课时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存在落后、腐朽文化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及地位,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对大量文化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鉴别、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树立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辨别落后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选择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拒绝和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现象,唱响主旋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三、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如何看待我国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归纳:针对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为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第2课时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板)二、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板)1、阳光下的阴影(板)学生活动:见P90的材料,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现象?老师指导:学会辨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板)(1)什么是落后文化呢?A.定义:带有迷信、愚昧、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B.表现形式:传统习俗C.对策:一教育,二改造和剔除。
(2)什么是腐朽文化呢?A.定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B.表现形式:多种非法手段C.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D.对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原因见书P92的三点(习惯与传统、外来文化冲击、市场经济带来价值取向)老师强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对于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取缔。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课件www.5yk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身处当前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的高中生总体上对文化生活的选择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面对落后腐朽的文化时无法正确辨别和选择,而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了。
通过上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体会了文化生活存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存在不健康腐朽的文化,掌握了大众的文化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知道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能力目标〗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难点〗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重点〗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设计构思】、学生知识构建过程:▼感受(通过例举身边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感受文化生活中的“细菌”的存在,引起共鸣)▼辨别(通过学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定义、危害、表现,学会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提高辨别能力)▼选择(在感受和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基础上,学会在色彩斑斓的文化中选择健康的有益的文化生活)▼追求(追求文化生活中的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这是最终的情感归宿点和提升)2、材料的选择。
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文化主体之一,所以主要以网络文化生活为主,进行组织课堂材料。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1教学目标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证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并能结合典型事例,对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了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框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事业中,提高理解、适应和参与的能力。
由于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抱有正确的态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一、本节结构:本节共两框。
既是对二、三、四课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方法论要求的系统和升华,因此,本节特别是第二框题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框《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论述了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之后,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现象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知道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
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信只有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教学重难点】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学过程】
一、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虽然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可喜变化是主流,但阳光下也会存在阴影,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要提高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阳光下的阴影(板书)
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但是我们也
可以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如:
处理P90探究一、二,先看教材列举了哪些不良现象,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从而得出结论:
1、表现:(板书)
落后、腐朽文化污染社会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2、要求或启示:(板书)
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探究提示:生活中,类似的文化现象还有: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生产盗版光碟,生产黄色书籍;文化消费中的庸俗化倾向、崇洋风气;有些人盲目追求所谓的“名人”效应;等等。
对这些现象,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区别对待。
对生产盗版光碟、黄色书刊要依法予以打击,对文化消费中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国家要加强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进行科学消费。
过渡:要提高眼力,抵御落后、腐朽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板书)
学生预习教材,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板书)
(1)落后文化(板书)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2)表现形式: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3)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处理P91探究。
◇课堂探究:在你看来,这些现象有哪些危害?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提示: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宣扬了男女不平等,歧视妇女,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婚事、丧事大操大办,既浪费了钱财,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及时享乐思想使人们丧失了奋斗目标,荒废了人生。
(分析存在原因,为下面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仍存在落后、腐朽文化做铺垫)之所以存在这些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二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来,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2)腐朽文化(板书)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注意:国家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政策是不同的。
对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处理P92探究。
◇课堂探究:你能否就如何抵制“法轮功”邪教,提出自己的建议?
◇探究提示: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过渡)第一单元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们知道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落后、腐朽文化呢?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我国仍然存在的原因(板书)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历史原因)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外部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现实、内部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4)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不良思想,滋生丑恶现象。
(现实、内部原因)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课堂探究:你能否结合“网络文化”的事例,根据上述观点,对当前落后文化与腐朽
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辨析?
◇探究提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借助于网络;经过包装也迅速地蔓延开来。
如,网上赌博、购买六合彩、网络算命、追溯前生、预测未来、在网上散布反动言论、淫秽网站以论坛的形成出现等等,这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经过精心包装,往往以正常的面貌出现,必须加以鉴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种腐朽文化的变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道德修养,依法进行管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奔腾向前,永不停息。
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因。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板书)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板书)新课标第一网
在这种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弘扬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主旋律,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样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板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板书)
①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原因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板书)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之,只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本课从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人手,首先,分析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进而揭示大众传媒与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
然后,描述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和怎样建设人民大众的文化。
最后,说明了怎样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即提高辨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之,本课在文化发展、交流的背景下,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人们的文化生活。
3.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应从各自的概念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上加以区分。
4.对“经典文化”应从多角度进行阐释。
经典代表着先进文化,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典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经典文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5.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