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3.50 KB
- 文档页数:28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问题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练习: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探究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探究展示】1.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2.实验步骤(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3.实验分析:把读取的实验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象.4.实验结论【问题探究】1.在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水浴法加热? 提示:(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2.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提示: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等.3.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的点用折线相连还是用平滑曲线相连?提示:用平滑曲线相连.4.在给海波或蜡加热时,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很细的颗粒状?提示:便于放入温度计,且温度计能更好地与它们接触,使测量的温度更准确。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为什么不好?怎样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提示: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6.在此实验中描述固体的熔化过程使用了什么重要的方法?有什么优点?提示:图象法.图象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7.海波或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不同点: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共同点:熔化过程都吸收热量.8.在实验中,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提示: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9.观察海波熔化图象,可发现海波熔化后升温变化比熔化前慢,这是什么原因?提示:海波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液态海波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海波的比热容.【典例】(2010·肇庆中考)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______;(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的熔化过程.(1)先在坐标纸上将表格中的温度及时间值找点,再用平滑的线将各点依次连接,即得温度-时间图象.(2)由题图,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0℃以上第4刻度线处,故示数为4℃. (3)较大的冰块在测温度时,不能和玻璃泡充分接触,导致温度测量时误差较大;而较小的冰块可以和玻璃泡充分接触,使温度测量较为精确,减小了误差.(4)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而石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1)如图所示(2)4(3)较小的冰块(4)不同因为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达到熔点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而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考点示例】考点一:对实验设计的考察12版人教八上360教材解读P·205【精讲精析】(1)实验中要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试管里面的冰受热均匀.(2)由表格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蜡的温度在不断的上升。
实验0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停表(2)主要器材作用:①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②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③停表:记录加热时间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①熔化和凝固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会怎么变化?③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猜想假设:点燃蜡烛,蜡烛熔化了;寒冷的夜晚,湖水结冰了。
由此我们猜想熔化要吸收热量,反之凝固则会放出热量。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实验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②由此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组装实验器材?④如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 【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5. 【实验步骤】让我们分别加热碎冰(或海波)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1)分别将碎冰和石蜡放入两支试管中,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观察碎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2)实验时,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等外界条件相同。
每隔相同的时间将测得的温度值及对应状态填入表中,并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碎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 【实验表格】7.【实验现象】(1)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8.【实验结论】(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试管浸没水中深度要适当。
(3)为保证物质受热均匀,采取:A.水浴法加热;B.用玻璃棒搅拌;C.把物质压成粉末。
1.选用粉末状或较小的固体颗粒的好处:(1)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2)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温度更准确。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023中考预测与复习建议:本题属于热学板块,对于2023年中考而言,结合实验本身特点来看,应回归教材,熟悉实验过程,以全面扎实掌握基础考点、会分析过程和数据为重点,实验很少作延伸拓展考查,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低,预测命题者不会在此板块设置难点、拉分点考查学生,应以送分题的形式考查学生为宜)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器材及组装(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和秒表(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因[(先放酒精灯,再调整石棉网的高度(酒精灯外焰加热)及试管夹的高度,最后调整挂温度计的铁夹(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接触烧杯底和侧壁)](3)玻璃棒搅拌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5)实验选取小颗粒固体物质的原因:小颗粒固体易受热均匀、便于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物质充分接触3. 实验采用水浴法的优点:a.能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b.被加热物质受热缓慢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4. 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求:试管中所装的物质要浸没在水中,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5. 热量的相关计算(Q=cmΔt)6. 熔化过程中内能的相关判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逐渐增大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或描绘的图像判断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的方法:分析数据或图像,若某段时间物质吸热时温度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该温度为晶体的熔点;若温度一直升高,则为非晶体8. 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升高9. 实验评价(1)探究冰在熔化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2)烧杯口出现“白气”和烧杯壁出现小水珠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3)晶体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4)冰熔化后继续加热,试管内水不会沸腾的原因:达到沸点后,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持续吸热(5)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不能吸收热量;典型例题赏析1实验结论:(1)晶体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1.在探究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B (选填“A”或“B”),此装置的好处是受热均匀,有利于控制固体熔化的速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__;实验前应在试管内装适量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石蜡块.(2)为了完成该实验,除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3)按照实验规范,应按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确保能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提高效率.(4)实验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判断冰是否正在熔化.(5)小明分别对冰和石蜡进行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①用冰进行实验时,第2 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乙,为-2 ①.①如图丙是小明根据数据绘制的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请在图丁中画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根据图像可知:在冰和石蜡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冰,它的熔点是0 ①,进一步分析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①冰被加热到第10 min时处于液态.(6)实验中,小明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安全的前提下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请你说明原因:二者温度相同,不发生热传递,冰不会继续吸热,所以会停止熔化__(7)实验过程中,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带来的问题:①无法判断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②无法判断熔化时的温度值;③无法判断熔化所需的时间。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温度计、水浴加热器、搅拌器、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海波(硫
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中,已分别加入海波和石蜡。
点燃
酒精灯,分别给海波和石蜡加热。
2.由于海波的导热性比较差,加热过程中要不
断搅拌海波。
当温度升到40℃左右,开始每隔半分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待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继续记录4-5次,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海波和石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后的图象。
实验分析
(1)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熔化前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
度不断上升;石蜡在加热的过程中,熔化前、中、后的温度不断上升。
(2)固体熔化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特点
海波的熔化状态为:开始时为固态晶体,之后为固液共存,最后为液态。
石蜡的熔化状态为:开始时即变软,之后一直在熔化状态中,最后变成透明的石蜡液体。
实验结论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