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肺疫的诊治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74.96 KB
- 文档页数:1
消毒,很快控制了疫情。
2 临床症状仔猪多为突然发生血痢,后躯粘满血样稀粪,虚弱,不愿走动,很快呈濒死状态。
个别病猪不见血痢即昏倒死亡。
有的能持续2~3天,整个病程中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褐色液体粪便,病猪日渐消瘦,衰弱无力,3~5天死亡。
病程长的持续一周,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为黄灰色糊状,肛门周围附有粪痂,精神沉郁、嗜睡、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于1周或10天后死亡。
3 病理变化经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外观皮毛干燥无光泽,皮下胶样浸润。
病变主要在空肠,有的扩展到回肠,病变肠段肠壁外观呈深红色,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
肠腔内充满暗红色血样内容物,病变肠段粘膜层弥漫性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鲜红色。
有的病猪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肠管出血性病变不明显,肠腔内有坏死组织碎片。
坏死肠段浆膜下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
心肌苍白,心外膜有出血点,膀胱粘膜有小点出血。
4 实验室诊断4.1 抹片镜检取小肠内容物、心血、肝组织直接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两端钝圆,有荚膜,单个或双个存在。
4.2 毒素试验取病猪肠内容物,加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后,以3000转/分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尾静脉注射一组小白鼠(3只),012毫升/只。
接种后5小时试验组全部死亡,对照组72小时仍存活。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5 防治5.1 做好产栏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在产前至产后哺乳期,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1克/千克,仔猪通过母体供给和吮乳吸收,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接生前母猪的奶头用011%高猛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和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5.2 对有发病症状的仔猪,用盐酸环丙沙星012克/千克体重+次硝酸铋013克/千克体重,溶于水灌服,每日2次,连用2日,对脱水严重的仔猪同时口服补液盐。
其他猪用盐酸环丙沙星011克/千克体重作预防用药,溶于水灌服。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猪肺疫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猪肺疫对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诊断、防控和治疗猪肺疫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1. 急性发病期在猪肺疫的急性发病期,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状。
患猪的呼吸道内可见有大量的分泌物,部分病例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异样症状。
临床上常见将这些症状统称为“呼吸道症状”。
2. 慢性病程期在猪肺疫的慢性病程期,猪出现慢性咳嗽、气促、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毛发粗乱、体温略有升高。
患猪的呼吸道内可见有大量的分泌物,呼吸道逐渐变得狭窄,导致呼吸困难,病情反复发作。
二、病理变化猪肺疫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在肺部和呼吸道粘膜上。
镜下观察可见:猪肺疫主要并发肺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和肺泡壁的变性坏死。
病变主要分布在支气管末梢和肺泡周围。
猪肺疫病变还与病理毒胞的产生和肺泡壁上皮细胞的损害有关。
三、诊断方法1. 临床观察法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并分析猪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精神不振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猪肺疫。
2. 病理学检查法通过对感染猪进行解剖、组织切片和镜检,观察病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直接发现猪肺疫病原体和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法通过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对样本中的病原体DNA、RNA或抗原进行检测和鉴定,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猪肺疫。
四、防控措施1. 严格环境卫生管理猪场要保持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条件,定期对饲料、饮水进行消毒,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场内部的环境。
2. 对症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呼吸道症状,需要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
一例保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报告作者:暂无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第4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以肺炎为特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1]。
该病是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猪病之一。
本乡镇中小规模猪场居多,管理粗放,经常零星暴发该病。
现对我乡某猪场发生该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永定区西溪乡一自繁自养猪场,经产母猪35头,保育猪70多头,育肥猪150多头。
猪场全群接种过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圆环病毒病等疫苗。
保育猪于2017年5月下旬开始发病,个别猪体温升高至41.5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至 2017年6月初,陆续死亡23头;母猪、哺乳仔猪、育肥猪均未发病。
2 临床症状患猪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喘气,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不爱运动,体温升高至41.5 ℃。
部分濒死猪从口、鼻流出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液体。
病初全身皮肤发红,后期鼻、口、耳尖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病程急者1~2 d,稍轻者5~7 d,病程长的10~15 d,用青霉素加氨基比林注射治疗有一定效果,症状可以缓解,能吃料,但随后又反弹,不吃、体温升高,喘气、消瘦,最终死亡。
3 剖检变化剖检5头病死猪,可见猪只消瘦,皮肤苍白。
死亡的猪只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胸腔有大量红色泡沫状液体。
肺充血呈黑红色或紫红色,质地坚实,切开肺脏流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切面易碎。
病程长者肺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腔黏连,膈叶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被结缔组织包裹。
切开气管、支气管见有粉红色泡沫样液体。
肺门淋巴结充血肿大。
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变性。
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4 实验室检查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肺、心血、肝、淋巴结送龙岩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
4.1 涂片、镜检取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形态多样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经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判定所分离的细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猪肺疫,是一种由猪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猪的呼吸系统,严重影响养猪业。
以下是关于猪肺疫的症状及防治的详细介绍。
一、症状1. 呼吸困难:病猪呼吸急促、频率增加,呼吸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甚至出现喘息,严重影响猪的正常呼吸功能。
2. 咳嗽:病猪出现持续性咳嗽,咳嗽声音类似于猪的尖叫声,严重时可咳出粘液。
3. 流涕、流眼泪:病猪眼睛发红,并有明显的分泌物。
鼻子流涕,流出的液体呈黄绿色。
4. 发热:病猪体温升高,通常在39℃以上。
5. 沉默、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病猪食欲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停止摄食。
二、防治1. 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
注意做好猪场的通风换气工作,避免猪场过度拥挤。
2. 加强猪群免疫力: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轻疾病感染的风险。
3. 合理饲养管理:给予猪群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加抗病能力。
保证猪群的饮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4. 牧草喂养:适量添加牧草,提高猪的抵抗力,防止感染病毒。
5. 及时隔离:猪场发现有疑似猪肺疫的猪只,应该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扩散传播。
6. 保持环境干燥:病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保持环境的干燥清洁,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7. 合理使用药物:猪肺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但可以给病猪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疗药物,以缓解病情。
猪肺疫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类养殖业的疾病,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猪肺疫的关键。
只有加强对猪场的卫生管理和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有效降低猪肺疫的感染风险,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