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产业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东北地区的人口情况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外流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0905亿人,其中辽宁省人口为4352.7万人,吉林省人口为2756万人,黑龙江省人口为3.7978万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是中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且,人口密度分布也比较不均衡,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3.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种。
常住人口指在东北地区常年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原因暂居东北地区的人口。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南部平原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城市也相对较多。
1. 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沿海城市还是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城市东北地区的中部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吉林市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同时,这些城市还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联系紧密,是地区内企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3. 南部平原城市东北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分布(附答案)一、单选题1.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B. 夏季高温多雨C.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D. 当地生产技术先进2.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A. 东北人怕噪音B. 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C. 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D. 东北降水太多3.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B. 科技力量雄厚C. 水资源丰富D. 工业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读图回答下面4-7题。
4.图中ABC三座山脉分别是()A.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B. 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岭C. 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D.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5.材料里提到的两大平原是()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C.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D.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6.东北三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A. 甘蔗、油菜B. 甘蔗、大豆C. 甜菜、油菜D. 甜菜、大豆7.东北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C. 地势低平,黑土广布D. 日出最早,光照充足8.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集中分布区分别是()A. 长白山山林地带和辽河平原B. 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C.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D. 辽河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9.黑龙江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其地表结构特征是()A. 三山夹两盆B.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C. 中间高,四周低D. 地表平坦10.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B. 辽宁省的省会C.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D. 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11.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一、导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塞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展开,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发展情况。
二、人口分布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总面积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约为1.09亿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工业重镇。
其中,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人口密度较高,而辽宁省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3. 人口结构: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相对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经济转型和人口流动,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三、城市分布1. 主要城市:东北地区拥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的重要基地。
2. 城市发展: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较为成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随着城市化经过的加快,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
3. 城市规划:东北地区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和宜商城市。
通过城市规划,东北地区的城市将更加摩登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四、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你对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是什么?3. 你认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珍爱之间的干系?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情况,深入了解了这一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东北地区的了解,关注地区的发展变化,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准备。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简介东北地区,又称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分布,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发展和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份入手,介绍其主要的产业分布情况。
吉林省的产业分布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人口和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吉林省最具有特色的产业是农业和工业。
农业吉林省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形式。
其中,种植业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吉林省大部分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
另外,吉林省还是我国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所以玉米种植业在吉林省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平。
工业吉林省的工业主要以化工和汽车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特别是长春市,被誉为“中国小车之都”,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在化工方面,吉林省的生产主要以石油、气体和化肥为主。
黑龙江省的产业分布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的边陲省份。
黑龙江省的经济比较发达,其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等方面。
农业黑龙江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另外,黑龙江省还种植了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
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林业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对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6%,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之一。
黑龙江省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木材加工业,在木材加工方面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渔业黑龙江省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河流、湖泊、海岸等地方都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地。
黑龙江省的渔业主要以淡水渔业为主,其中鲤鱼、鲫鱼、鲇鱼等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渔业资源。
制造业黑龙江省的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能源、交通、化工等方面。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采地,主要开采的是石油和天然气。
另外,黑龙江省的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发达,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辽宁省的产业分布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拥有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理分区等基本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实例资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征。
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产业分布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班级姓名等级【学习目标】
1、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
2、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3、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
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学生读图归纳、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基本的规律。
【导入新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分布
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平原
和平原人口稠密,相比之下人口偏少。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东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城市分布:
1、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地区,特别是_______、滨洲
线、_______沿线地区。
2、主要城市。
北部中心城市_______:工业发达,重要铁路枢纽;中部中心城
市_____: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南部中心城市______ :是
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农产品生产基地
(1)生产条件:_____资源丰富,黑土肥沃,
气候_________。
(2)主要农作物:_____、水稻、_______、
大豆、_____。
(3)农作物的分布:玉米:甜菜
四、重工业基地
1、大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是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
基地。
2、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_____等资源,重点发展______、______、汽车等工业部门,形成了以_______为支柱产业的结构特点。
3、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_______工业基地
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通过加快_________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_________造传统产业,支持___________城市转型提升,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5、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合作探究】
1、读图6-18,想一想,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大连是一个北方的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4、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课堂小结】
1、学生在组内复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补充板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
1、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C.壮族D.满族
2、下列少数民族中,其聚居地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是()
A. B.C.D.
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
4、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其优势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C.气候湿热,作物生长期长D.气候寒冷,农田害虫少
5、东北地区北部分布着肥沃的()
A.黑土B.黄土C.红壤D.紫色土
6、我们东北地区的工业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
7、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是()
A.沈阳 B.大连C.长春D.哈尔滨
8、我国东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主要影响因素是()
A.平原广大,土壤肥沃B.降水丰富,灌溉便利
C.人口众多,劳力丰富D.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9、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低,人均粮食数量大B.土壤贫瘠,地域辽阔
C.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机械耕作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10、有关东北地区的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C.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D.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1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B.有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 D.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12、(1)读图1,山脉A
根据图1,描述东北地区的山脉、平
(2)读图2,省会城市C是
东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3)读图3,东北地区的工业是以(“重”或“轻”)工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