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16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30×2=60分)1.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该论述反映了()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C.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D.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2.战国时期,楚国攻打宋国。
有一学派的弟子慨然主动赴宋抗楚,因为他们“循其主义”而“恶公敌,除害马乃所以爱马也”,最终有72人死难其间。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4.史载:西汉政权建立后,“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对此,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方略是()A.厉行法治B.广修水利C.无为而治D.大兴儒学5.钱穆先生认为“(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
他认为汉儒推崇孔子是更注重()①安贫乐道②传道授业③通经致用④德治仁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指出:“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2018-2019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都不给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
这一变化反映出A.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B.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答案】A【解析】三代的宗法制表明父系血缘权威已经得到重视,排除B;材料不能表明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排除C;西汉汉武帝时期起,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排除D。
由材料可知,孝的对象和表现形式日趋复杂,说明人们生活空间发生一定变化,故选A。
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 崇拜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D。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2.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3。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
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的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君主专制的强化4.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
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5。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现象B.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C.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6.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现点()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2.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3.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
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
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A. 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 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 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D. 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4.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唐末出现藩镇割据④元朝实行行省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 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 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 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6.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以绳纠天子”;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洪武十五年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
这一进程表明()A. 谏官职责趋于明确B. 宰相权力受到制约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 监察制度走向成熟7.朱元璋在成为吴王后,将自己的统治区设立为红巾军江南行省,自己总揽行省大权。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学高二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都不给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
这一变化反映出A。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B.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答案】A【解析】三代的宗法制表明父系血缘权威已经得到重视,排除B;材料不能表明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排除C;西汉汉武帝时期起,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排除 D.由材料可知,孝的对象和表现形式日趋复杂,说明人们生活空间发生一定变化,故选A。
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3。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合肥六中、淮北一中、滁州中学、阜阳一中、合肥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2.《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3.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
”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4.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5.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积极因素,具有一定时代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6.“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
”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A. 知行合一B. 经世致用C. 格物致知D. 与时俱进7.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8.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30×2分=60分)1.(题文)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
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2.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理学的“论”()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3.(题文)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
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厉行赏罚崇尚法治B.奖励耕战与民休息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5.孟子将“仁政”的实现寄托于君主对于“仁心”的扩充上,而这种扩充的程度决定了“仁政”实现的程度。
据此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A.有违孔子人性理论B.脱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C.弱化尊卑等级秩序D.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6.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
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
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
“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A.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B.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C.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D.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7.《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30×2=60分)1.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突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2.“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3.26.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
”“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
”这实质上表明唐代()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4.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
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
这表明在当时()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5.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
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中的冲突与融合。
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4月月考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现点( )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2、以下表1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表1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3、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
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
安徽省阜阳一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是A. 道家B. 法家C. 儒家D. 墨家【答案】A【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
2.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是在主张强有力的君主的出现,A项主张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道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属于道家学派,排除BCD。
3.“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
”这里的人文主义者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D.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人文主义者反对并不是宗教信仰,反对的只是宗教中一些压抑人性的东西,强调恢复人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下因信称义的主张,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民主政治的追求,B不正确;材料强调的矛头指向是基督教本身,不是君主专制,D不正确。
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4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说明:1.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 答题前请把答题卷上的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并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现点()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2、以下表1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表1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3、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
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
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4、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唐末出现藩镇割据④元朝实行行省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 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 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 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6、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以绳纠天子”;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洪武十五年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
这一进程表明()A. 谏官职责趋于明确B. 宰相权力受到制约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 监察制度走向成熟7、朱元璋在成为吴王后,将自己的统治区设立为红巾军江南行省,自己总揽行省大权。
在称帝后,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行政权归布政使,军权归都指挥使,监察权归按察使。
从朱元璋先后举措来看,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存在的弊端是()A. 地方权力较弱B. 皇权受到威胁C. 地方权力过大D. 中央集权加强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
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10、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
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必须人人参政 B.宣扬平等意识C.强调依法治国 D.政治自由有限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12、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
”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13、“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
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并不甘心,他于1689年在爱尔兰复辟登陆。
1690年7月1日,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
针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历史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曲折B.后世史学家按照自己需求随意改写历史书写C.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需要经常颠覆之前的观点D.政治斗争的书写受制于客观因素永远难客观14、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情况的统计,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表明英国()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15、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
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16、《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 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B. 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C. 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D. 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17、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
这反映了()A. 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B. 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C. 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D. 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18、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
这反映了德国()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1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20、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的指导作用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21、马克思曾评价:“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
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民众。
”他意在赞赏巴黎公社()A. 取消官员高薪制B. 民主选举公职人员C. 建立国民自卫军D. 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22、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
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C.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3、1783~1784 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
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
这反映了()A. 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B. 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C. 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D. 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24、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 )A. 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B. 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C. 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D. 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2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有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26题22分,27题18分,28题10分,共50分)26、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
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
——《尚书》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