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赵汀阳教授曾经指出,“历史事实表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早就基本成熟,已经很少进化,但文明的存在升级一直日新月异,而且总是以技术革命或者制度革命为标志,通过技术革命和制度革命重新定义人类的存在方式。
”[1]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新的时间与空间载体,实现了集体记忆的传承创新,使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与接受者、消费者。
互联网技术使文化传播与集体记忆的形态、载体、方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当前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面临着意识形态、文化话语、代际认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冲击,在传承弘扬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效较短、收效欠佳等问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不能让红色文化在舆论场中失语、失位、失声,迫切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发挥其精神力量为时代培根铸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文/李 娟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要借助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人、事、物、气、神、魂展现好。
可以重点开设专门红色的文化网站,设置红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探索网络直播互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运行形式,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承途径。
要针对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以文字、影像、音频等形式,梳理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现状与保护重点,促进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要积极设计建立红色文化的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结合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打造各类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以融媒体为平台增强开展红色文化培训营、各类活动比赛节目的兴趣度,提升红色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网络文化冲击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都在不断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
而在这种情况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文化冲击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挑战1. 红色文化传统传播渠道受限传统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纸质媒体、宣传报道和宣传片等传统方式,但这种传播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需求。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受到了严重冲击。
2. 网络信息传播加剧红色文化淡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加快,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大部分都是以轻松、娱乐为主的内容。
相比之下,红色文化的庄重、严肃的属性使其在网络上的传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容易被人们忽视和淡化。
3. 文化认同感下降随着网络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变得模糊,很多人更愿意接受来自网络上的流行文化,而对传统的红色文化失去了兴趣。
这使得传统红色文化在面临互联网冲击下更加难以维系和发展。
二、机遇1. 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政府、文化机构和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红色文化。
2. 新兴媒体的发展3. 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文化传播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红色文化传播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受众。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座谈会等活动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网络文化冲击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论新媒体视角下传承红色文化的困境与对策【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承红色文化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信息传播快速、碎片化等问题。
本文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探讨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难题、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策略、教育手段及解决困境的对策。
通过分析,认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采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手段是关键。
结论指出新媒体对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展望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前景。
为提升红色文化传承效果,应积极探索更多途径,使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红色文化传承、困境、对策、难题、价值、策略、教育、手段、重要性、前景、效果、途径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信息快速传播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兴起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这对红色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往往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而新媒体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因此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传统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相结合,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传统传承方式的不适应性与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书写、演出等形式,传播渠道相对有限,受众范围有限,传承效果也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形式丰富多样,使得红色文化传承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快餐和碎片化浸润,也对红色文化传承提出了挑战,使得传承内容被过度商业化、异化或者误导,传承效果受到质疑。
新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而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传递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指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文化、工农军民文化等集体主义文化的统称。
普遍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纪念和文化价值。
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红色文化主要是通过宣传工具,如电影、音乐、报刊等来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来实现。
比如,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许多红色主题的视频、图片、文章等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进行传播,形式非常多样化,非常适合用于年轻人。
二、创新传播模式的探索新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探索新的传播模式。
这就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其他有志之士共同努力,通过创新行动,拓宽思路,在新媒体时代中,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定位青年市场新的时代给予新的机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年轻人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且非常适合于新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
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和企业家联合起来,深入了解年轻人的喜好和心理,研发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利用新媒体展示、推广和传播。
2. 打造专业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需要打造专业平台。
这个平台既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APP,主要是以传播红色文化为主要目标,提供相关信息、文化产品推介、交流论坛等功能,可以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互动机会。
3. 整合传播资源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分散的系统,需要整合各种传播资源,如图书、音像、艺术品、文化旅游等,通过小众化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将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及传播与弘扬1. 引言1.1 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及传播与弘扬井冈山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孕育了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在互联网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井冈山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得以广泛传播。
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包括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故事得以传承和传播。
网络平台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新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感受到这段峥嵘岁月里的英雄壮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化技术使得井冈山的历史文献资料得以保存和整理,虚拟实境技术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井冈山的革命历程。
这些技术手段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一代对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也日益增加。
通过网络平台,他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井冈山的视频、新闻和资料,增强了对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互联网为年轻一代打开了了解和接触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窗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网络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也逐渐凸显。
互联网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发表观点和交流意见的空间,使得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被更多人所认可和传播。
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引导能力也在推动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井冈山红色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添光彩。
2. 正文2.1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弘扬井冈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互联网的便利和普及为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
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
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已成为当前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使得红色文化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
移动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1.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
通过搭建红色文化手机客户端、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优化红色文化内容。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创新红色文化内容,使其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
可以通过撰写精彩的红色文化文章、制作生动的红色文化视频、设计有趣的红色文化游戏等方式,使红色文化内容更具吸引力。
3.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来。
4.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教育。
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红色文化知识,增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讲座、红色文化主题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可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思考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使得红色文化更容易受到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的崛起,让红色文化有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平台,同时也让红色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在这种新的传播形式下,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1.2 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和深远。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激励人们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通过新媒体平台,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更好地引导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感。
红色文化传播也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更在于引领人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更加凸显,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渠道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及传播与弘扬【摘要】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红色文化面临着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和弘扬这一文化。
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受众群体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强调了互联网环境对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与弘扬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井冈山红色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文化、互联网环境、传承、传播、弘扬、现状分析、技术应用、受众群体、推动作用、发展趋势1. 引言1.1 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井冈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播和弘扬井冈山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激发人们对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感的认同和传承。
互联网环境下,作为革命精神的重要代表之一,井冈山红色文化在传播中更能凸显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加强对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传承和继承。
1.2 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难题在互联网环境下,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承面临诸多难题。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对象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不足,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逐渐被冲击和改变。
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焦虑化的现象,使得人们的思维趋向表层化和碎片化,对于深入理解和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造成一定的困难。
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多元化和消费至上的倾向,使得红色文化传承面临来自商业化、娱乐化和轻浮化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宣传和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收稿日期:201906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17JD710056)ꎻ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重点资助项目 中美高校通识教育比较研究 (B-a/2015/01/052)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雨花英烈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㊁载体及机制研究 (17DJB002)ꎻ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基于 OBE模式 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 ꎮ作者简介:王恒亮ꎬ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㊁中国传统文化等ꎮ①㊀武晓峰:«运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年第4期ꎬ第64页ꎮ②㊀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ꎬ«党建研究»2017年第5期ꎬ第46页ꎮ③㊀张芈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红色网络阵地建设»ꎬ«青年记者»2019年第3期ꎬ第108页ꎮ2019年9月第5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Sep.2019No.5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问题及策略王恒亮(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ꎬ江苏南京211171)摘㊀要:红色文化传播是新媒体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客观需要ꎮ新媒体突破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ꎬ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模式ꎬ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ꎬ增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ꎮ同时在传播内容㊁传播价值㊁传播手段㊁传播渠道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ꎮ因此ꎬ需要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ꎬ积极开发新媒体ꎬ努力打造融媒体聚合平台ꎮ关键词:新媒体ꎻ红色文化ꎻ弘扬路径中图分类号:G62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7902(2019)05008004红色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ꎬ在不断继承㊁吸收和创新中外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革命精神㊁实践精神及其物质载体ꎮ①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ꎬ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ꎬ是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料ꎮ2014年12月14日ꎬ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②ꎬ为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ꎮ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博㊁微信㊁各大手机软件的普及使用ꎬ新媒体正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㊁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ꎮ在新媒体背景下ꎬ一方面ꎬ红色文化传播正遭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ꎻ另一方面ꎬ新媒体也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㊁高效㊁丰富多样以及互动性强的体验平台ꎬ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播载体ꎮ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ꎬ趋利避害ꎬ是当今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课题ꎮ一㊁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微博㊁微信㊁QQ㊁论坛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ꎬ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ꎮ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则是众说纷纭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张芈卡对新媒体的界定ꎬ即 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的多媒体终端ꎬ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③ꎮ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ꎬ其 新 主要体现为以下四大特点:1.信息生产的个性化在新媒体背景下ꎬ 人人都是自媒体 ꎬ每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ꎬ挑选㊁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ꎬ也能按照个体自身的喜好和视角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制作ꎬ如写文章㊁拍视频等ꎬ并且非常便08捷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传播ꎮ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新媒体背景下ꎬ信息的数字化加工㊁存贮和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ꎬ随着电脑㊁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ꎬ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网络ꎬ轻松按键就可以使信息瞬间到达世界各地ꎬ摆脱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ꎮ3.传播符号的多元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符号更加多元化ꎬ人们可以运用文字㊁声音㊁图片㊁表情包和视频①等多种传播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ꎬ最大化地呈现出信息的内涵和价值ꎮ4.信息交流的双向性新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交互性ꎮ通过微信㊁QQ等新媒体ꎬ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ꎬ拥有了同等的话语权ꎬ通过关键词检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ꎬ也可以对相关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ꎮ二㊁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新媒体以其自身的快捷性㊁多元化和互动性ꎬ给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创造了一系列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机遇ꎮ1.新媒体突破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以往的红色文化传播囿于时空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ꎬ如红色文化讲座㊁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仅局限于具体的空间ꎬ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范围和教育效果会受到限制ꎮ而新媒体通过电脑㊁手机等移动终端ꎬ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主体都可以进行交互式的远程信息交流ꎬ突破了时空界限的新媒体正以更加便捷的形式给人们传播信息ꎮ从这个方面来讲ꎬ新媒体为红色文化教育拓展了传播空间ꎬ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人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ꎮ2.新媒体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模式新媒体特有的信息数字化㊁集成性㊁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ꎬ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环境ꎬ真正实现了畅所欲言ꎮ同时ꎬ新媒体还可以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ꎬ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地位平等㊁民主ꎬ交流双方能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态和思想ꎬ从而避免现实中面对面交流有可能会产生的掩饰或逆反心理ꎮ3.新媒体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红色文化传播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认知的过程ꎮ新媒体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输ꎬ具有形式多元㊁信息丰富㊁传输快捷等优势ꎬ红色文化传播借助新媒体ꎬ就可以共享这些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资源ꎬ继承与创新其中的优秀成果ꎬ进一步丰富自身内容体系ꎮ借助新媒体ꎬ红色文化传播也可以根据自身传播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ꎬ而无需受传统媒体版面㊁时间的局限或逐层审批等繁琐程序的牵制ꎬ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平台ꎮ4.新媒体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红色文化传播是一个实践体验过程ꎬ激发受众接受红色文化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是关键ꎬ新媒体交互式信息交流模式可以激发受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ꎮ借助新媒体平台ꎬ受众可以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视听内容ꎬ还可以主动探索浏览其相关信息ꎬ由传统媒体情境下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ꎬ在主动选择和探索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ꎬ比起强迫性灌输式的学习更容易让受众接受ꎬ从而使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断提升ꎮ三㊁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新问题新媒体逐渐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平台ꎬ但依托网络而传播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既受益于新媒体带来的便利ꎬ也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问题ꎮ①刘华丽㊁王喜荣:«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ꎬ第9页ꎮ18㊀㊀1.传播内容海量驳杂ꎬ混淆视听诱发不良行为新媒体作为海量信息传递的虚拟空间以其便捷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ꎬ但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㊁随意性和一定程度的匿名性ꎬ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过滤ꎬ其传播的内容海量驳杂㊁真假难辨ꎮ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对红色文化传播具有促进作用ꎬ但是一些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信息也会混淆视听ꎮ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人们来不及深度思考并作出理性的分析判断ꎬ很容易被误导ꎮ新媒体上所传播的腐朽的㊁低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正面教育效果ꎬ成为诱发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ꎮ2.传播价值偏离主流价值取向ꎬ扭曲了受众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新媒体ꎬ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借助新媒体更加快速高效地得到传播ꎬ资产主义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对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强烈冲击ꎮ西方消费主义思潮㊁ 韩流 文化㊁ 偶像崇拜 文化㊁ 恶搞 文化等广泛流行ꎬ而其中可能会包含色情㊁凶杀㊁卑微㊁恶作剧㊁虐待狂等不健康内容ꎮ以新媒体为介质生产了大批量的灰色文化ꎬ灰色文化偏离社会主导价值ꎬ宣扬 跟着感觉走ꎬ跟着情绪走ꎬ跟着欲望走ꎬ玩世不恭 ①等消极思想ꎬ不断诱惑着受众ꎮ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上明星们闪耀光环下的优越生活对受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且容易对人们形成价值选择上的误导:只要歌唱得好ꎬ人长得靓ꎬ就可以轻松获得成功ꎬ过上衣食无忧万人瞩目的生活ꎮ在这些不良文化的冲击下ꎬ网络流行文化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偏离ꎬ受众分不清是非对错ꎬ对善恶美丑㊁高低雅俗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ꎬ价值观很容易被扭曲ꎮ3.传播手段的泛娱乐化倾向ꎬ弱化了受众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 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认同和无比的热爱ꎬ是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生活有本真的心愿与美好的理想ꎬ是对个人志向建构在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之上的使命担当ꎬ是一个人弥散的和持久的心理状态㊁朴质的和原发的情感态度㊁高尚的和实践的道德品性 ②ꎮ红色文化传播能够帮助受众了解我国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ꎬ培养受众对民族和国家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ꎮ在传统媒体中ꎬ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ꎬ整个社会以先进的思想㊁主旋律的声音进行信息传播与革命传统教育ꎬ有害信息都被事先剔除出去了ꎬ有利于培养受众的家国情怀ꎮ但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ꎬ对信息传播的管理和监控难度很大ꎮ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文化 以形式的感官刺激性ꎬ游戏娱乐性的快感ꎬ自私利益的诱惑ꎬ情感释放的需求为其发展动力 ③ꎬ在其影响下ꎬ受众对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没有清晰和正确的认识ꎬ甚至对传统的带有责任和义务教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心理排斥ꎮ新媒体传播的泛娱乐化倾向强化了受众的自我意识ꎬ弱化了受众的政治意识㊁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ꎮ4.传播渠道的过度商业化④ꎬ削弱了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ꎬ需要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彰显其社会效益的生命力ꎮ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红色文化中与市场相关的基因被激活了ꎬ进而生成现实的经济效益ꎮ红色文化通过各种渠道蓬勃发展ꎬ红色文化产业成为革命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ꎬ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ꎮ但是ꎬ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过度商业化也会损害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ꎬ红色文化资源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被当作谋取利益的手段ꎮ例如ꎬ新媒体促进了红色经典的开发ꎬ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被开发成网络影视作品ꎬ但是部分影视作品存在着 情节单一㊁离奇夸张㊁内容浅薄 的现象ꎮ 在抗战剧中ꎬ常见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和画面:徒手撕鬼子ꎬ站在地面往空中扔一个手榴弹可以打下一架飞机ꎬ绣花针㊁化骨绵掌㊁太极神功等武侠奇功轮番出现 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将红色经典庸俗化ꎬ削弱了受众对红色精神文化的认同ꎬ违背了开发红色经典的初衷ꎮ四、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ꎬ 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ꎬ任何时候都不28 ①②③④⑤丁辉:« 灰色文化 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ꎬ«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ꎬ第306页ꎮ杨葵㊁柳礼泉:«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素养与职业自觉»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6期ꎬ第85页ꎮ丁辉:« 灰色文化 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ꎬ第306页ꎮ李琳娟:«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ꎬ«出版广角»2019年第2期ꎬ第75页ꎮ聂素丽:«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ꎬ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ꎬ第25页ꎮ能丢 ①ꎮ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是新媒体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ꎮ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媒体ꎬ因势利导ꎬ利用新媒体弥补传统媒介的不足ꎬ实现优势互补ꎬ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ꎮ1.充分发掘传统媒体的作用ꎬ旗帜鲜明地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与新媒体相比ꎬ报纸㊁杂志㊁广播㊁电视等传统媒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ꎬ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和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经验ꎬ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占居着主体地位ꎬ因此需要充分发掘传统媒体的作用ꎬ旗帜鲜明地弘扬红色文化传统ꎮ在开发还原红色文化过程中ꎬ 突出其精神价值或思想价值ꎬ淡化其经济价值或市场价值 ②ꎮ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提振艰苦奋斗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ꎬ强化责任担当ꎮ例如可以与这些传统媒体联手策划红色文化公益活动ꎬ开发红色文化节庆日活动ꎬ撰写革命先烈传记ꎬ开辟红色文化专栏ꎬ拍摄红色主题专题片ꎬ创作红色文化作品ꎬ提高受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ꎮ推进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化㊁系统化和常规化ꎬ把受众 培育成自觉的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③ꎮ2.积极开发新媒体功能ꎬ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新媒体背景下 受众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以新媒体平台为主ꎬ传统大众媒体面临着渠道失灵的问题 ④ꎮ与传统媒体相比ꎬ微信㊁微博㊁QQ空间㊁短视频等新媒体能综合利用各种优秀的文化元素与受众进行互动ꎬ通过其传播的红色文化信息更容易得到受众欢迎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 微信朋友圈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3.4% ꎬ QQ空间用户使用率为58.8% ꎬ 微博使用率为42.3% ꎬ 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ꎬ使用率高达78.2% ⑤ꎮ积极开发新媒体的功能ꎬ可以帮助受众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ꎬ随时随地分享信息㊁传递信息ꎬ产生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效果ꎮ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保护和记载ꎬ通过开辟红色文化网页呈现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ꎬ通过开发红色游戏等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再现红色文化ꎬ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ꎻ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ꎬ设置防火墙ꎬ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净化网络空间ꎬ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ꎬ提高受众的判断力和审美情趣ꎮ广大受众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ꎬ积极内化和践行红色文化精神ꎬ规范自身在新媒体中的行为ꎮ3.推动媒体融合发展ꎬ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新媒体背景下ꎬ 红色文化传播既需要主流舆论场的建构和引导ꎬ也需要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的扩散和传播 ⑥ꎮ单纯依靠传统媒体或者单纯凭借新媒体都不能很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聚合效应和示范效应ꎮ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㊁内涵丰富ꎬ极为珍贵ꎬ但它们较为分散ꎬ陈列方式也较为单一ꎬ从而影响了传播和利用的广泛性㊁有效性ꎮ2016年ꎬ中国江苏网启动 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 项目建设ꎬ通过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ꎬ挖掘红色文物和红色故事ꎬ利用文字㊁声音㊁图片㊁视频等多种传播符号ꎬ借助3D技术等先进手段ꎬ在网上开设数字化的红色纪念馆ꎬ开设网上参观㊁虚拟体验等活动ꎮ还增加了专题片㊁互动留言㊁远程教育㊁线上活动等创新方式ꎬ通过互动有效提升红色文化在不同人群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⑦ꎮ同时还聘任专家㊁教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ꎬ以满足受众不同需求ꎬ实现资源共享ꎮ这种通过传统媒体与数字技术的融合㊁不同传播模式的融合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举措ꎬ融合放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功效ꎬ体现了红色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ꎮ(责任编辑:钟玖英㊀校㊀对:刘㊀倩)38 ①②③④⑤⑥⑦贾超绪:«人民日报治理之道: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大发展动力»ꎬ«人民日报»2016年6月27日ꎬ第7版ꎮ黄三生:«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刍议»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5期ꎬ第108页ꎮ王恒亮:«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ꎬ«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ꎬ第107页ꎮ王宇龙:«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分析»ꎬ«传媒»2019年第3期ꎬ第76页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年2月28日ꎬ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 ̄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l.吴果中等:«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网络的建构»ꎬ«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ꎬ第32页ꎮ丁倩:«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ꎬ«新闻战线»2019年第5期ꎬ第107页ꎮZhuGuangqian sAcceptanceandInterpretationofVico sNewScienceZHONGMing ̄cheng(FacultyofLiberalArtsꎬ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ꎬNanjing211171ꎬChina)Abstract:Inthe1980sꎬChinabegantoimplementreformandopening ̄uppolicyꎬandthesocialandculturalenvi ̄ronmenthasundergonegreatchanges.UnderthisbackgroundꎬZhuGuangqiansproutedtheideaoftranslatingVico sNewScienceandtranslatedandexplainedVicoandhisacademicthoughtsinaveryshorttime.HetriedtofindtheMarxistcharacterofhisownaestheticthoughtbyinterpretingVico sacademicthoughts.HebelievedthatVico shistoricaldevelopmentconceptꎬpracticeviewꎬpeople screativehistoryviewandclassstruggletheoryarethesourcesofMarxisttheory.Hisover ̄interpretationofVico sthoughtsalsorevealsthedeepcontradictionofhisaes ̄theticthoughts.HisacceptanceandinterpretationofVico sthoughtsisofpioneeringsignificancetoChina sVicore ̄searchꎬexpandingthehorizonofaestheticresearchinChinaꎬandinnovatingthemethodologyofaestheticresearch.Keywords:ZhuGuangqianꎻVicoꎬNewScienceꎻacceptanceꎻinterpretationOntheAestheticValueofCulturalConsumptionYANGJian ̄sheng(SchoolofHumanitiesꎬChangzhou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Changzhou213022ꎬChina)Abstract:Theaestheticvalueofculturalconsumptionisakindofspiritualvaluemeasuredbythewayofevalua ̄tion.Basedonthecontemporaryaestheticcognitiveframeworkꎬwecanunderstanditsaestheticvalueimplicationfromtheaspectsofaestheticessenceꎬaestheticfunctionꎬaestheticjudgmentꎬaestheticdesignandaestheticmis ̄sion.Aestheticvalueistheessentialvalueofhumanbeingsꎬwhichneedstoberealizedinsocialpractice.Contem ̄poraryscienceandtechnologyisofdecisivesignificancetotherealizationofaestheticvalue.Weneedtounderstandnotonlythebasicwayof spiritualchangeintomaterial intheoryꎬbutalsothebasicwayofintegratingaestheticvaluewitheconomicvalueinpractice.Aestheticevaluationshouldmeetthespiritualandculturaldemandsofmostpeopleꎬandtakelawandpublicorderasthebasicaestheticvaluejudgmentcriteria.Therealizationofaestheticvaluemustberealizedinthepracticeofculturalconsumptionthroughvariousculturalsymbolssuchaswordsꎬvide ̄oꎬsoundꎬetc.Theconstructionofa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mankindmustbebasedonthesharingofdevelopmentachievementsbyallmankindandthepromotionofpeacefuldevelopmentintheworld.Tothinkdeeplyabouttheaestheticvalueofspiritualandculturalconsumptionishelpfultoimprovethesocialbenefitsofcontempo ̄raryculturalconsumptionꎬandtoprovideacoreentrypointforscientificevaluationofrelatedvalues.Keywords:spiritualandculturalconsumptionꎻaestheticvalueꎻaestheticevaluationOpportunitiesꎬProblemsandStrategiesofRedCultureCommunicationintheContextofNewMediaWANGHeng ̄liang(SchoolofMarxismꎬ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ꎬNanjing211171ꎬChina)Abstract:Redculturecommunicationistheobjectiveneedofcultivatingandpracticingsocialistvaluesunderthebackgroundofnewmedia.Newmediahasbrokenthroughthetimeandspaceboundaryofredculturecommunica ̄tionꎬinnovatedthemodeofredculturecommunicationꎬprovidedabroadplatformforredculturecommunicationꎬandenhancedtheeffectofredculturecommunication.Atthesametimeꎬitalsofacessomenewproblemsintheas ̄pectsofcontentꎬvalueꎬmeansandchannelsofcommunication.Thereforeꎬwhilegivingfullplaytotheroleoftra ̄ditionalmediaꎬweneedtoactivelydevelopnewmediaandstrivetobuildaplatformformediaconvergence.Keywords:newmediaꎻredcultureꎻpromotionpath421。
试论网络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基本原则[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红
色文化必须拓展自身的意义,增加时代精神内涵,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面对网络时代复杂的文化态势,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要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基本原则。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红色文化意义拓展原则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创新。
同样,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其持续快速发展,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拓展其时代意义、丰富其时代精神内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红色文化的发展必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意义,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使之在保持民族化的基础上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网络时代文化的特点,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时代化、网络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其本质上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行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经验仍然值得借鉴,其中某些原则也是我们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拓展红色文化意义过程中所必须要严格遵守的。
一、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先进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我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先进文化。
这就决定了作为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红色文化意义拓展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与倡导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这在网络时代尤为重要,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文化,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化的可控制性较弱,于是一些消极的文化很容易充适于网络造成不良影响,腐蚀人们的思想,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因此,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保持一致,通过意义拓展后的红色文化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从思想上引导人、从行为上规范人。
二、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施者,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红色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落实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的根本保证。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快捷化、复杂化、网络化、虚拟化、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应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文化态势,这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领导作用,才能始终保持红色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党要切实加强文化战线的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对红色文化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热爱红色文化,从思想上认识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拓展红色文化意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掌握红色文化意义拓展工作的技能和规律,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意义拓展工作的领导水平,使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始终向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三、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坚持文化创新的原则
文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
只有坚持文化创新,才能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因此,我党在领导红色文化意义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创新原则。
红色文化虽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其并不是一种僵死的文化,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时代气息、反映主流意识和人性光辉的文化,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内容绝不仅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开拓创新的气魄;因此还包含了发展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伴随着时代发展而融入新的时代内涵。
红色文化也不仅仅只是记述了我党的革命史,还记述了我党的创业史、奋斗史、改革开放史和复兴史。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红色文化更应体现时代内涵。
网络时代的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就要求突出红色文化意义也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体现,红色文化是一种有着时代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活力文化形态的体现。
虽然红色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精神内涵各有差异,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凝结在其中的红色精神、民族品格、革命传统等,始终是红色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爱国主义的民族意识、集体主义的公德意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始终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永恒的感召力。
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拓展红色文化的意义仍然要突出忠诚、牺牲、奉献、团结、朴素、艰苦奋斗等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优秀的传统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以新时期的视角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唱响红色文化的主旋律,使红色文化在意义拓展的过
程中实现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四、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结论,也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和重要经验总结。
当前,在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立足于当前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国内外变化了的新形势,尤其是面对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红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调整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深入思考和研究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及时总结红色文化意义拓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经验,遵循红色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在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破解新难题,将网络时代红色文化意义拓展的实践工作推向纵深发展,使红色文化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又要体现网络文化的时代特色;既能够保持传统红色文化的特色,又能够包含新时期的精神内涵。
总之,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精神的凝聚和沉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必须加以传承,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彰显其科学意义和时代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与内容创新创造了新的条件。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网络的特点不断拓展自身的意义,增加其时代内涵,在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内容。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创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下,在不断拓展红色文化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媒体将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使红色文化的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