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提素能11-4]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9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第1卷(共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是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
但却玲珑..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阳光扑面而来,俯瞰..纤巧,别有特色。
群山逶迤宽大的露天体育馆。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上来。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______。
每块田地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使自动流入下一层田里。
_______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夜半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舒展开去。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玲玲群山逶迤B.俯瞰金灿灿C.边缘层层叠叠D.椭圆博览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宏大沿亮堂堂B.宏大攀银闪闪C.宏大沿银闪闪D.洪大攀亮堂堂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梯田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梯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鞋戴帽...的空话套话,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分场南辕..北辙..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班请到了安滋、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宜纸.歇现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现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种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1·江苏,11)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A项,β紫罗兰酮中的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B项,中间体X有2个,1个—CHO,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项,醇羟基不与NaOH溶液反应;D项,中间体X的右侧链比β紫罗兰酮多一个碳原子。
[答案]A2.异甜菊醇(isosteviol)具有降糖调脂等功能,一种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Ⅰ中含有三种官能团B.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23H40O3C.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混有化合物Ⅰ,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异甜菊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解析]化合物Ⅰ中含有碳碳双键、羰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A正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中均含有碳碳双键,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C错误;异甜菊醇中含有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D 正确。
[答案]C3.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解析]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A错;[答案]B二、填空题4.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1)E是一种石油裂解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同温同压下,E的密度是H2的21倍。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3。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反应条件:③________,⑥________。
(4)反应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15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第一节选择题1. 下面一组表达方式中,符合现代标准汉字应用规范的是:()A. 钦定检查馋涎绷唇不:B. 嵩崔惧怕刁难好心:`C. 若菲可更咬紧卫生‘D. 枷锁买卖鸟雀瞧见.’2. 在下列各组形容词中,语气最强烈的一组是:()A. 忽远忽近生生有余浑浑噩噩明亮照人:B. 惊心动魄神秘莫测无拘无束不可思议‘C. 白璧无瑕爱不忍释位极人臣博大精深‘D. 笔走龙蛇得心应手展颜笑容播种于地.’3. 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山水在明朝何处明月在人心何处;B. 可知渠之存在者言也己矣一二明吾所以媮者耳‘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 其人常可以如此其道亦可以如此.’4. 下面解释中,与“学富五车”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 书是学问的源泉和拥有财富;殷勤勉强;B. 好学有理。
”他举古今各种人物和事迹来譬之,言其所学匪浅C. 他凭着一卷又一卷令人称奇的墨迹,也能够充满财富;D. 学问渊博,深无穷尽,积累了大量的学问.’5. 下面句子中没有虚词的一项是:()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日嫁与金王盖:B. 海水朝朝朝天连海陆,路途许遥未赴中原国’C. 我未见女神颜容,犹但思君欲灰心。
二年风处短,银汉刀见长‘D. 对峙无言线相互并行,头也不回尾也不向前.’第二节阅读填空21—28 BDAC DCBD29—30 BD31. 有一位创造了太阳和海、大地、生物的女神,祂被认为是全宇宙的创造者。
这位女神又称为“______”。
32. 巴比伦十二神相“本库尔妻”(伊什塔尔)就是当时巴比伦人心中最美的女神,她还是太阳神的姊妹。
那时的人们认为以太阳为灵感的创造灵是什么?答案是“______”。
33. 伊戈是旧波斯亚述蓝尼人的主要神之一,代表天空、狂风和战斗。
古波斯神话中宇宙的四大原素是什么?答案是“______”。
34. 古希腊神话中,波塞冬是“忒提斯”和“______”之子,他是海洋之神,可以大风暴。
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迁徙.(xǐ)脊.梁(jí)并行不悖.(bèi)旌.旗蔽空(jīn)B.窥.视(kuī)裸露.(lòu)相形见绌.(chū)欲壑.难填(hè)C.端倪.(ní)俯瞰.(kàn)强聒.不舍(guō)惊鸿一瞥.(piē)D.譬.如(bì)喧嚣.(xiāo)搔首踟.蹰(zhí)怒不可遏.(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B.科学家们称这种戏踪鬼秘、忽隐忽现的岛屿为“幽灵岛”。
C.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能对周围的事物莫不关心。
D.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歌曲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①走在林间,天色微暗,行人减少,几声鸟鸣,为山林平添了几分寂静。
②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也可以疾病。
③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
A.偶尔祛除既又 B.偶然驱除既又C.偶尔驱除因为所以 D.偶然祛除因为所以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A.啊!壶口高峡,你这黄河的奇迹,华夏的骄傲。
B.丝丝春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春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C.营养学家指出,富含铁的食物很多,如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
D.这里树木繁多、葱茏茂密,奇山异石、雄起美丽,流泉飞瀑、蔚为壮观。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滁州高级中学联谊会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原文:需要日益严密的立法,更需要“毫无例外”的执法。
)2.【答案】D(属于措施,不属于原因。
)3.【答案】C(A. 应是“既需要内心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外部的无缝监管”。
B.应是“以对老百姓安全负责的菩心肠,祭出犯罪行为的雷霆手段。
D.应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4.【答案】C【试题分析】封建时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北面而事之,正是臣下面北侍君之礼。
5.【答案】B6.【答案】D【试题分析】“刘备以逸待劳”错误。
刘备此时正处于“新败之后”,并非“以逸待劳”。
7.【答案】(1)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得分点:外,表面上。
托,假托。
内,内心里。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言很快。
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按情势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得分点:轻骑,轻装的骑兵。
强弩之末,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
势,指箭的情势,名词作状语。
缟,薄绢。
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曹操将要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孙权说:“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以动衬静。
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
②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2)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金城临河驿楼岑参①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注】①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
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
②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
(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
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
(意思对即可)(2)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景。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绍圣二年(1905)因被污修《神宗实录》不实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在贬五年余。
此词当是作于戎州。
(1)菊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菊花”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传达出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黄菊枝头生晓寒”中点明时令,烘托词人内心的抑郁凄凉;②比喻(象征)词人老而弥坚的人格追求。
“黄花白发相牵挽”,白发人牵挽着黄花,表明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要特意表现给世俗之人看的精神追求。
(2)传达出词人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
表面上看是说身体要健康,多吃饭,尽情享乐人生。
其实含义在反面,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法挽回,只愿身体健康,眼前快乐,别无所求。
轻松豁达的背后蕴含着无可名状的悲哀与愤懑。
(言之成理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元]张翥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
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
独自烧香罢。
惟有梦相寻。
惊鸟啼夜深。
(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
两句构成鲜明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2)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
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头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①。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②,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
②“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流泪。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2)①用对比手法(反衬)。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
)②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
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
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
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6.(2014年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秋江张炎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潮生潮落海门东。
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
渔歌忽断荻花风。
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阕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者此际登临,首先意识到的是自己有如万里江山中一点微不足道的“飞蓬”,其悲凉心境便不难体会到了。
古代文人对自在闲适的沙鸥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在张炎词作中,写及沙鸥的也相当多。
“闲意谁同?”是说沙鸥这种闲情逸致谁能比得上?很显然,对于沙鸥,满腹忧愁的作者是自叹弗如的。
这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答案:①“飞蓬”运用比喻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
②“鸥鸟”是反衬,通过写鸥鸟的闲适自在来反衬作者的悲苦之情。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